题目内容
17、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试题答案
17、又弗如远甚
默写下列名篇名段中的名句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妾之美我者,________;客之美我者,________。”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1)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指南录》)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
(4)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察今》)
(7)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
(8)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
A(1)(3)(5)(8)
B(1)(3)(5)(7)
C(3)(5)(6)(7)
D(3)(5)(7)(8)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1)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指南录》)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
(4)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察今》)
(7)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
(8)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
A(1)(3)(5)(8)
B(1)(3)(5)(7)
C(3)(5)(6)(7)
D(3)(5)(7)(8)
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1)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指南录》)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
(4)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察今》)
(7)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
(8)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
- A.(1)(3)(5)(8)
- B.(1)(3)(5)(7)
- C.(3)(5)(6)(7)
- D.(3)(5)(7)(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出。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与语,收帐下。为十夫长,数从战有功。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日:“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
始,子兴同起事者孙德崖等四人,与子兴而五,各称元帅不相下。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日:“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
元师破徐州,徐帅彭大、赵均用帅余众奔濠。德崖等以其故盗魁有名,乃共推奉之,使居己上。大有智数,子兴与相厚而薄均用。于是德崖等谮诸均用日:“子兴知有彭将军耳,不知有将军也。”均用怒,乘间执子兴,幽诸德崖家。太祖自他部归,大惊,急帅子兴二子诉于大。大曰;“吾在,塾敢鱼肉而翁者!”与太祖偕诣德崖家,破械出子兴,挟之归。元师围濠州,乃释故憾,共城守五阅月。围解,大、均用皆自称王,而子兴及德崖等为元帅如故。未几,大死,子早住领其众。均用专狠益甚,挟子兴攻盱眙、泗州,将害之。太祖已取滁,乃遣人说均用日:“大王穷迫时,郭公开门延纳,德至厚也。大王不能报,反听细人言图之,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且其部曲犹众,杀之得无悔乎?”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乃将某所部万余就太祖于滁。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 执:捉拿
B.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 倾:排挤
C.乘间执子兴,幽诸德崖家 幽:囚禁
D.子兴用是得免 用:使用
9.下列各项中,均能表现太祖与郭子兴关系密切的一项是
A.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 破械出子兴,挟之归
B.大惊,急帅子兴二子诉于大 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
C.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与语 子兴与相厚而薄均用
D.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 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A.郭子兴的父亲娶了一个富翁家瞎眼的女儿后,家中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郭子兴是家中的老二,他刚出生时,父亲为他占卜,卦象显示为大吉。
B.起初,跟郭子兴一同起事的有孙德崖等四人,这四个人粗鲁而愚直,天天抢劫掠夺,郭子兴有轻视他们的意思。
C.徐州主将彭大、赵均用率领残余的部众逃奔到濠州后,郭子兴因为彭大有智谋和权术,就和他交好而冷淡了赵均用。
D.赵均用曾因孙德崖进献谗言而逮捕了郭子兴,是彭大和太祖解救了他;后来,赵均用又挟持并要杀害郭子兴,因太祖的一席话,郭子兴才免于一死。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子兴不能从也。
(2)大日:“吾在,孰敢鱼肉而翁者!”与太祖偕诣德崖家,破械出子兴,挟之归。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画?人?价
凌鼎年
陶少闲在小城算个人物。他是以画莲花出名的,其画室自提为“爱莲居”。
他古稀年纪,极少出门。每每兴之所至,挥毫画莲。画罢,笔一掷,捋着胡子品上半天,似乎此画不是他画的。若有谈得来的在身边,就会谈兴大发。常常大讲什么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宵的驴……言下之意,若画莲,则非他莫提,当今独步。还自称他画的莲花,画尽周敦颐老先生笔下是意境。
然而,他从未参加过什么级别的美协,也未参加过什么画展,更不要说发表、获奖。
他画得不少,留存的极少。往往过一段时间,他就把积下来的画稿翻出来意义过目,细细比较,仿佛在检查赝品,评判优劣。其结果,总有好几幅被他判处死刑,一炬焚之。
陶少闲老妻每每见他烧画,总要嘀咕几句,“好端端的画,一把火,罪过罪过。”他孙子更是不满。“哟啊烧掉不如卖掉。放着钱不赚,真实死脑筋。”陶少闲鼻子理泄出一声“哼”,甚是轻蔑的样子。
去年,省城有家《文化艺术报》的记者无意间在小城间见到了一幅陶少闲的《墨莲图》,他见后赞不绝口,称之为“大家手笔,至臻境界”。记着特寻访而去。
陶少闲则画罢一幅《残荷听雨图》,伫立图前,沉醉其中。记者见此图,眼都为之直了,连连说:“神品神品!”两人遂品茗长谈,不觉暮色已至。陶少闲难得遇到如此知音,当场在画上落款盖章,郑重相赠,并请雅正。
记者凭着他的眼力,已感到了陶少闲画的潜在价值。环视四壁,他发现屋墙上还有一幅《小荷出水图》,更是寥寥几笔,墨的天趣,极是惹人欢喜。可陶少闲已慨然相赠,怎好意思再开口讨之。踌躇再三,记者提出说想买下那幅《小荷出水图》。陶少闲闻此,笑吟吟说:“只怕你囊中没这么多钱。”记者一愣,犹豫半晌后说:“我出二百。”陶少闲摆摆手说:“若论个卖字,非千儿八百断断乎不能出手。”记者有些尴尬,匆匆告辞。记者心里放不下那幅画,再次造访陶少闲寒舍。
陶少闲外出未归,只他孙子在家。他一听记者来意,立时来了劲最后以五百元钱拍板成交。陶少闲回来后,得知孙子自作主张卖了他的画,气的脸色刷白,腮颊之肉抖个不停。大骂孙子毁了他一生清贫之名,作践了他的人品,降低了他的画价身价。
老妻忙来劝慰,说总必白送人强吧。陶少闲闻老妻如是说,喟然长叹曰:“我若想靠画赚钱,早可腰缠万贯,不过那岂不成了画匠。我的画,寻常百姓几人能买的起?五百,二今区区五百就了我的价。我陶少闲还有何颜面画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从此,陶少闲闭门谢客,几乎不再与外界有什么联系,有人说他封笔不画了;有人说他日日作画,日日焚画。孰真孰假,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记者走后,小城再也没听说谁求到过陶少闲的画。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陶少闲是一位清高、与众不同的画家,他作画不求名不求利,每画完一幅画过几天就亲手把它烧掉,人家求画也少有应允。
B. 写陶少闲“从未参加过什么级别的美协,也为参加过什么画展,更不要说发表、获奖”,意在表现现实生活对陶少闲的挤压。
C. 作品主人公“陶少闲”是一个有着境界追求的画家,从画室和画的名称都可以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美。
D.这篇微型小说 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充满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很好的统一。
E. 作品通过第三人称,叙述了陶少闲的一段生活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文化冲突中的人物形象,表现了生活真实。
13.文中写陶少闲老妻和孙子,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4.有人说,陶少闲孤芳自赏;有人说,陶少闲固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画·人·价
凌鼎年
陶少闲在小城算个人物。他是以画莲花出名的,其画室自题为“爱莲居”。
他古稀年纪,极少出门。每每兴之所至,挥毫画莲。画罢,笔一掷,捋着胡子品上半天,似乎此画不是他画的。若有谈得来的在身边,就会谈兴大发。常常大讲什么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言下之意,若画莲,则非他莫提,当今独步。还自称他画的莲花,画尽周敦颐老先生笔下的意境。
然而,他从未参加过什么级别的美协,也未参加过什么画展,更不要说发表、获奖。
他画得不少,留存的极少。往往过一段时间,他就把积下来的画稿翻出来一一过目,细细比较,仿佛在检查赝品,评判优劣。其结果,总有好几幅被他判处死刑,一炬焚之。
陶少闲老妻每每见他烧画,总要嘀咕几句,“好端端的画,一把火,罪过罪过。”他孙子更是不满。“要烧掉不如卖掉。放着钱不赚,真是死脑筋。”
陶少闲鼻子里泄出一声“哼”,甚是轻蔑的样子。
去年,省城有家《文化艺术报》的记者无意间在小城见到了一幅陶少闲的《墨莲图》,他见后赞不绝口,称之为“大家手笔,至臻境界”。记者特寻访而去。
陶少闲则画罢一幅《残荷听雨图》,伫立图前,沉醉其中。记者见此图,眼都为之直了,连连说:“神品神品!”
两人遂品茗长谈,不觉暮色已至。陶少闲难得遇到如此知音,当场在画上落款盖章,郑重相赠,并请雅正。
记者凭着他的眼力,已感到了陶少闲画的潜在价值。环视四壁,他发现屋墙上还有一幅《小荷出水图》,更是寥寥几笔,墨韵天趣,极是惹人欢喜。可陶少闲已慨然相赠,怎好意思再开口讨之。
踌躇再三,记者提出说想买下那幅《小荷出水图》。
陶少闲闻此,笑吟吟说:“只怕你囊中没这么多钱。”
记者一愣,犹豫半晌后说:“我出二百。”
陶少闲摆摆手说:“若论个卖字,非千儿八百断断乎不能出手。”
记者有些尴尬,匆匆告辞。
记者心里放不下那幅画,再次造访陶少闲寒舍。
陶少闲外出未归,只他孙子在家。他一听记者来意,立时来了劲,最后以五百元钱拍板成交。
陶少闲回来后,得知孙子自作主张卖了他的画,气得脸色刷白,腮颊之肉抖个不停。大骂孙子毁了他一生清贫之名,作践了他的人品,降低了他的画价身价。
老妻忙来劝慰,说总比白送人强吧。
陶少闲闻老妻如是说,喟然长叹曰:“我若想靠画赚钱,早可腰缠万贯,不过那岂不成了画匠。我的画,寻常百姓几人能买得起?五百,而今区区五百就定了我的价。我陶少闲还有何颜面画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从此,陶少闲闭门谢客,几乎不再与外界有什么联系,有人说他封笔不画了;有人说他日日作画,日日焚画。
孰真孰假,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记者走后,小城再也没听说谁求到过陶少闲的画。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陶少闲是一位清高、与众不同的画家,他作画不求名不求利,每画完一幅画过几天就亲手把它烧掉,人家求画也少有应允。
B.写陶少闲“从未参加过什么级别的美协,也未参加过什么画展,更不要说发表、获奖”,意在表现现实生活对陶少闲的挤压。
C.作品主人公“陶少闲”是一个有着境界追求的画家,从画室和画的名称都可以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美。
D.这篇微型小说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充满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很好的统一。
E.作品通过第三人称,叙述了陶少闲的一段生活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文化冲突中的人物形象,表现了生活真实。
文中写陶少闲老妻和孙子,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
有人说,陶少闲孤芳自赏;有人说,陶少闲固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