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下面这幅摄影作品的题目是《生命》。对此你有什么感性,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生命”的意蕴。
试题答案
12、画面意蕴,修辞,表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向世界
陈原
从今年10月开始,比利时各地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舞台。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典雅的牌楼竖立在市中心广场,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各大小展览馆不断展示中国从古至今的艺术精品,各剧院不时演出中国的话剧、戏曲、音乐、舞蹈、歌曲、木偶、皮影、武术,中国电影在这里上演,莫言、余华、叶延滨等中国著名作家也来到这里访问,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化讲座在这里持续亮相。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举行!
比利时皇家大法院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雄踞布鲁塞尔的最高处,除教堂之外,129米的总高度使它成为欧洲现存最高大的古典建筑。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欧洲古典建筑上空悬着巨幅中国山水画,不能不令人震惊。巨作的作者就是徐龙森,他近年来创作的10幅山水巨作这次都展现在欧洲观众眼前,尺度高达十米以上,让人感觉恍若置身群山之间。比利时视觉艺术家科恩感慨道:“这些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置身这里的群山之中,我觉得自己似乎无法呼吸。它们让我产生了一种时空的错位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比利时社会科学院院士、汉学家魏查理说:“看到这些画,我的第一感觉是自己仿佛到了四川或者福建。这些画既传统又现代,把它们与这座古老的建筑放在一起显得很和谐。”
徐龙森的画作显示出艺术在中国正在成为一种生活的体验。展示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就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主旨。在这里,已经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概念,从过去文学艺术的小范畴,扩展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学、舞蹈、戏曲、话剧、木偶、杂技、皮影、交响乐、民乐、电影、美术、书法、摄影之外,还增添了园林、中医、建筑、文物、茶艺、日常生活等,色彩缤纷、无所不包,让欧洲观众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人。
欧洲观众的文化素养很高,对文化展览和演出都讲究来龙去脉,追究文化背后的历史和生活。因此,讲座和研讨会也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国文化专家的大量讲解,让欧洲观众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并与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互动,沟通双方的感情,弥补文化方面的差异。已经举办过的讲座和研讨会,总是座无虚席,发言、提问踊跃,问题之细,表现出听众对中国社会生活的热情。
在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中,中国与比利时的文化对话特别令人关注,对话的表现方式是将中国艺术与比利时艺术同台展出,或者联合演出。从这些对话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文化背后的生命状态。“事物状态——中比当代艺术交流展”选择了中国艺术家26位,比利时艺术家24位。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看后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实在令人赞叹。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董俊新说,从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到这次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都是双方共同举办的,这样的形式比中国主办更具影响力,可以深入所在国的社会,在主流剧院和展览馆进行。这些文化活动,不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全面地推向世界,而且也注重介绍中国的当代文化创造,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除了重大的艺术节外,目前中国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的7个文化中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中心,展示中国文化是一种常态。今后,还将有更多的文化中心相继建立,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出去正在成为现实!
今天的比利时,在机场,你会听见一声轻轻的中国话问候;在咖啡馆,或许服务员会向你要一元中国“小费”留作纪念;在巧克力店,可能会询问你来自何方,当听见北京时,你会听见一句惊呼:啊,奥林匹克!这就是今天的比利时,中国文化在这里落地开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举行,使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化讲座在比利时陆续亮相。
B、雄踞布鲁塞尔最高处的比利时皇家大剧院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在目前欧洲现存的古典建筑中它是最高的。
C、在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中,中国与比利时的文化对话特别引人关注,从这些对话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文化背后的生命状态。
D、徐龙森的画作显示出艺术在中国成为了一种生活的体验。展示中国人的状态,就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主旨。
E、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是由中国和比利时双方共同举办的,这样的形式比中国主办更具影响力。这些文化活动只注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全面地推向世界。
14、新闻介绍了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哪些主要活动?试分点归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欧罗巴利亚的这些活动各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本作简要评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向世界
陈原
从今年10月开始,比利时各地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舞台。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典雅的牌楼竖立在市中心广场,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各大小展览馆不断展示中国从古至今的艺术精品,各剧院不时演出中国的话剧、戏曲、音乐、舞蹈、歌曲、木偶、皮影、武术,中国电影在这里上演,莫言、余华、叶延滨等中国著名作家也来到这里访问,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化讲座在这里持续亮相。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举行!
比利时皇家大法院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雄踞布鲁塞尔的最高处,除教堂之外,129米的总高度使它成为欧洲现存最高大的古典建筑。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欧洲古典建筑上空悬着巨幅中国山水画,不能不令人震惊。巨作的作者就是徐龙森,他近年来创作的10幅山水巨作这次都展现在欧洲观众眼前,尺度高达十米以上,让人感觉恍若置身群山之间。比利时视觉艺术家科恩感慨道:“这些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置身这里的群山之中,我觉得自己似乎无法呼吸。它们让我产生了一种时空的错位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比利时社会科学院院士、汉学家魏查理说:“看到这些画,我的第一感觉是自己仿佛到了四川或者福建。这些画既传统又现代,把它们与这座古老的建筑放在一起显得很和谐。”
徐龙森的画作显示出艺术在中国正在成为一种生活的体验。展示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就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主旨。在这里,已经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概念,从过去文学艺术的小范畴,扩展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学、舞蹈、戏曲、话剧、木偶、杂技、皮影、交响乐、民乐、电影、美术、书法、摄影之外,还增添了园林、中医、建筑、文物、茶艺、日常生活等,色彩缤纷、无所不包,让欧洲观众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人。
欧洲观众的文化素养很高,对文化展览和演出都讲究来龙去脉,追究文化背后的历史和生活。因此,讲座和研讨会也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国文化专家的大量讲解,让欧洲观众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并与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互动,沟通双方的感情,弥补文化方面的差异。已经举办过的讲座和研讨会,总是座无虚席,发言、提问踊跃,问题之细,表现出听众对中国社会生活的热情。
在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中,中国与比利时的文化对话特别令人关注,对话的表现方式是将中国艺术与比利时艺术同台展出,或者联合演出。从这些对话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文化背后的生命状态。“事物状态——中比当代艺术交流展”选择了中国艺术家26位,比利时艺术家24位。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看后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实在令人赞叹。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董俊新说,从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到这次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都是双方共同举办的,这样的形式比中国主办更具影响力,可以深入所在国的社会,在主流剧院和展览馆进行。这些文化活动,不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全面地推向世界,而且也注重介绍中国的当代文化创造,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除了重大的艺术节外,目前中国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的7个文化中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中心,展示中国文化是一种常态。今后,还将有更多的文化中心相继建立,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出去正在成为现实!
今天的比利时,在机场,你会听见一声轻轻的中国话问候;在咖啡馆,或许服务员会向你要一元中国“小费”留作纪念;在巧克力店,可能会询问你来自何方,当听见北京时,你会听见一句惊呼:啊,奥林匹克!这就是今天的比利时,中国文化在这里落地开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举行,使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化讲座在比利时陆续亮相。 |
B.雄踞布鲁塞尔最高处的比利时皇家大剧院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在目前欧洲现存的古典建筑中它是最高的。 |
C.在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中,中国与比利时的文化对话特别引人关注,从这些对话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文化背后的生命状态。 |
D.徐龙森的画作显示出艺术在中国成为了一种生活的体验。展示中国人的状态,就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主旨。 |
【小题2】新闻介绍了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哪些主要活动?试分点归纳。(4分)
【小题3】在欧罗巴利亚的这些活动各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本作简要评价。(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向世界
陈原
从今年10月开始,比利时各地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舞台。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典雅的牌楼竖立在市中心广场,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各大小展览馆不断展示中国从古至今的艺术精品,各剧院不时演出中国的话剧、戏曲、音乐、舞蹈、歌曲、木偶、皮影、武术,中国电影在这里上演,莫言、余华、叶延滨等中国著名作家也来到这里访问,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化讲座在这里持续亮相。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举行!
比利时皇家大法院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雄踞布鲁塞尔的最高处,除教堂之外,129米的总高度使它成为欧洲现存最高大的古典建筑。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欧洲古典建筑上空悬着巨幅中国山水画,不能不令人震惊。巨作的作者就是徐龙森,他近年来创作的10幅山水巨作这次都展现在欧洲观众眼前,尺度高达十米以上,让人感觉恍若置身群山之间。比利时视觉艺术家科恩感慨道:“这些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置身这里的群山之中,我觉得自己似乎无法呼吸。它们让我产生了一种时空的错位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比利时社会科学院院士、汉学家魏查理说:“看到这些画,我的第一感觉是自己仿佛到了四川或者福建。这些画既传统又现代,把它们与这座古老的建筑放在一起显得很和谐。”
徐龙森的画作显示出艺术在中国正在成为一种生活的体验。展示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就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主旨。在这里,已经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概念,从过去文学艺术的小范畴,扩展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学、舞蹈、戏曲、话剧、木偶、杂技、皮影、交响乐、民乐、电影、美术、书法、摄影之外,还增添了园林、中医、建筑、文物、茶艺、日常生活等,色彩缤纷、无所不包,让欧洲观众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人。
欧洲观众的文化素养很高,对文化展览和演出都讲究来龙去脉,追究文化背后的历史和生活。因此,讲座和研讨会也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国文化专家的大量讲解,让欧洲观众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并与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互动,沟通双方的感情,弥补文化方面的差异。已经举办过的讲座和研讨会,总是座无虚席,发言、提问踊跃,问题之细,表现出听众对中国社会生活的热情。
在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中,中国与比利时的文化对话特别令人关注,对话的表现方式是将中国艺术与比利时艺术同台展出,或者联合演出。从这些对话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文化背后的生命状态。“事物状态——中比当代艺术交流展”选择了中国艺术家26位,比利时艺术家24位。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看后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实在令人赞叹。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董俊新说,从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到这次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都是双方共同举办的,这样的形式比中国主办更具影响力,可以深入所在国的社会,在主流剧院和展览馆进行。这些文化活动,不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全面地推向世界,而且也注重介绍中国的当代文化创造,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除了重大的艺术节外,目前中国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的7个文化中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中心,展示中国文化是一种常态。今后,还将有更多的文化中心相继建立,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出去正在成为现实!
今天的比利时,在机场,你会听见一声轻轻的中国话问候;在咖啡馆,或许服务员会向你要一元中国“小费”留作纪念;在巧克力店,可能会询问你来自何方,当听见北京时,你会听见一句惊呼:啊,奥林匹克!这就是今天的比利时,中国文化在这里落地开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举行,使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化讲座在比利时陆续亮相。 |
B.雄踞布鲁塞尔最高处的比利时皇家大剧院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在目前欧洲现存的古典建筑中它是最高的。 |
C.在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中,中国与比利时的文化对话特别引人关注,从这些对话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文化背后的生命状态。 |
D.徐龙森的画作显示出艺术在中国成为了一种生活的体验。展示中国人的状态,就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主旨。 |
E、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是由中国和比利时双方共同举办的,这样的形式比中国主办更具影响力。这些文化活动只注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全面地推向世界。
2.新闻介绍了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哪些主要活动?试分点归纳。(4分)
3.在欧罗巴利亚的这些活动各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本作简要评价。(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2分)
家山迷茫
旅美作家 刘成章
(1)这就是我所看到的美国西海岸某天的落日过程:一轮夕阳,像一颗悬挂在隐形枝桠上的特大号的熟透了的柿子,不知怎么扑沓一下,竟整个儿地跌落在山头上了。它从山背后涌流下去,陡溅起一天耀眼的绯红。那绯红自然是非霞莫属了,灿灿之霞。
(2)我默然散步向前,看见归鸦成群地从天上飞过,在目力所及的一切角落,都有如烟似气的暮霭缓缓溢出。我想,这迷迷离离的巨网似的罩着的暮天之景,应是出自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故国的哪位丹青妙手吧,也许是米芾、八大山人抑或是吴冠中、陈逸飞吧,是他们之中的哪个兴之所至,竟把一碗刚刚调好的淡墨泼出来了。于是树呀,房呀,路呀,尖项的教堂呀和总是蕴酿着惊世壮举的苹果公司呀,一刹间都被那淡墨淹没了。于是繁杂归于简约,多彩的世界只归于黑白二色,天底下的一切都让位于一幅柔美无比的我们中国式的水墨画了。这幅水墨画一如上海世博会中所展出的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我,则成了水墨画中的一个人物。
(3)返回来的时候,我忽然看见北边远处的一座山,这座山虽然离我那么远,却好像撞上了我心上的一根最敏感的生命之弦,使我的五脏六腑嗡地一声一齐鸣响起来。这声音,竟至于波及到了我的每一根神经末稍。
(4)一身水墨的刘成章啊,你何以激动如此?
(5)不是因为那山有着好看的起伏旋律。那山太普通了,可以说,它普通得如同一个在加州随处都可以看到的辛勤打工的墨西哥人。但是我现在看见它,却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强烈冲动。其原因完全在于,那山上灯火点点,太像我家乡延安的清凉山了。
(6)哦,家山,与我的生命紧相勾连的山呐,我的清凉山!
(7)家山,是个特别温暖的词儿,它把一个本来抽象、模糊和平面的概念,变成了具象、清晰、立体的写照了。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清凉山就是一副悬挂于我眼中和心头的美丽画图。母亲亲口对我叙说的山上的月儿井,曾让我对清凉山的过往留下最绮丽、最浪漫的怀想。年长之后,我又在山对面住了十余年。每天晚上,一抬头看见的,就是灯火点点的清凉山。而现在,眼前的这座洋山,这座我连其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加州之山,竟然就像是从我的家乡,我的生身之地原盘儿毫发未动地搬过来的!啊,属于我家山一角的清凉山,山色凝重的清凉山,尸毗割肤饲鹰①的清凉山,范仲淹的清凉山。花木兰的清凉山,蓝花花的清凉山,每逢四月八信男善女前来求子的清凉山,羊肚子手巾和灰军装的清凉山,夫妻识字的清凉山,信天游高一声低一声的清凉山,修复了月儿井、琵琶桥和琉璃塔的清凉山。记忆中的清凉山上有陡峭的路,有宽展的院子,有喳喳叫着的无邪的花喜鹊,那是花喜鹊的清凉山。当然我也想起了大字报曾经贴满了的清凉山,歪脖榆树上有人上吊的清凉山,更想起刮起老黄风的日子、大雪狂倒的日子,那些日子竟还有人被威逼着来到清凉山上修梯田呢。其中就有先烈遗孀、我年迈的母亲的苦难身影,她的苦难身影永世不会磨灭在清凉山上呐!
(8)我一遍遍扭头看去。一盏灯契合了,两盏灯契合了,七盖八盏灯也契合了,山的轮廓山的特点山所透露出的气韵也契合了,多么像我亲切的家山!谁能说不像呢?谁敢说不像呢?谁会说不像呢?
(9)啊,不,家山不在此。家山如今分明缥缥渺渺,与我隔着一汪大洋还有许多山河。家山若有若无、隐隐约约、迷迷茫茫。我知道,眼前的景色分明是一个骗局,它狠毒地蛊惑着我的神经。我知道,只要到了明日的拂晓,东天抹上最初的一缕晨曦,眼前这山就会露出它的真面,它就不再是我的家山了。
(10)啊不,家山应在此!我宁愿相信眼前的山就是家山。退一步说吧,即使有几分不像,我也愿意陷入迷思。将错就错是我感情的需要。迷思是醉人的,销魂的,醇美无限。于是老远地望过去,我几乎可以隐约看见我曾经在那儿在信天游声中摘酸枣的黄土坡洼了。我觉得如今那酸枣的香气依然随风飘飞,从那高高的山坡上一直飘到我的眉头、心坎。一刹间我觉得此山与那山契合若神,若孪生兄弟,若日月合璧。所以应该说,家山犹在此。
(11)我的心里又不由泛起了马思聪的《思乡曲》了。他的琴,淌出的是一腔真情,而我,除了有常人所具有的听觉之外,内心还深藏着十万只耳朵。我疾步走回陋室,立即拿起电话就去向我那片亲爱的土地我的故园延安拨号:011-86-0911……我一边拔,一边忽然悟到我多苦多难的母亲的坟头现在已经是荒草萋萋了,她再也不可能听到她的不孝之子的声音了。于是,我的眼泪便如决堤之水,任怎么也无法控制了……
【注释】①尸毗割肤饲鹰:尸毗,佛家弟子,传说他曾在延安清凉山顶割自己的皮肉救活垂死的老鹰。延安旧称“肤施”,即由此得名。
(刘成章,当代作家、诗人、画家,为了照顾先后留学美国的几个儿女,远涉重洋到美国多年不得回乡。本文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刘成章是实力派乡土作家,作品基调似陕北高原雄浑高亢,他的《安塞腰鼓》曾入选中学教材。本文的情感诉说虽曲折低回,字里行间却仍透出苍凉的意蕴。 |
B.文章的语句长短结合,使表达的情感张弛有致:语言土洋结合,方言口语和书面语相得益彰,非常契合身在他乡思念故土的主题。 |
C.文章以写景开篇,以思念家山统摄全文,文末却以母亲收束全文。这样写使抽象、模糊、飘飞的思乡情终于有了具体可依的落脚点,读来颇有余光中“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的悲凉与无奈。 |
D.本文不仅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而且有大段的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在展现作者纷繁复杂的思绪的同时,又显示了作者情感的细腻和深沉,使文章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
【小题2】作者以“家山迷渺”为文章标题,请说明其含义和作用。(6分)
【小题3】文章前2段描写的是美国西海岸的景物,读来却颇具中国味道。为什么会这样呢,试结合原文对此做简要分析。(6分)
【小题4】高中毕业即意味着离开家和乡,很多人从此成为家乡的客人。请就现代化浪潮与故乡情节的矛盾谈谈你的思考(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②在许多的老照片中最耐读的一张是坐在乡居老屋里一动不动的旧夏天。躺在堂屋的竹凉席上,在新麦子的馨香里吸完一袋水烟,然后心静自然凉的大人们,被院坝的野风揩干了满身汗迹,便很晚很晚不睡觉,把许多花妖狐怪的老故事从遥远的年代中请出来,顺旧夏天的脊梁凉飕飕蛇一样滑过孩子的肌肤,不经意间就惊出他们一头冷汗,这时他们会藏在大人们的腋窝下,又害怕又惊奇地等待故事里最恐怖、最刺激的结局出现。等到那颗夏夜里硕大的白月亮耐不住倦意钻进云朵,他们才亦步亦趋地被大人牵着回房休息,在慢慢退凉的深夜进入香甜的梦乡。
③而旧夏天的白天远不是这样。暴烈的阳光使得每一个白天部忙碌,都是高潮。金黄色的田野里到处都晃动着收割者的身影,数不清的白草帽在亮得让人睁不开眼睛的麦海里漂浮。家家都锁了门,空落落的村子里只剩下火红的石榴花寂寞地开着。
④太阳疯了,歹毒地暴烤着大地。天下着火,长空下的男男女女像被晒化,脸上、臂上,滴着成串的汗珠。站在麦田边,能听到麦穗被烤熟而发出的爆裂声,千亩麦田蒸腾着火焰,而拼命挥镰的农人,恰似疯狂的扑火者。
⑤孩子们永远是不知疲倦的。在大田里捡拾了一天遗落的麦穗之后。他们仍不知坐下来歇息片刻,他们脚上的白球鞋始终躁动不安,见到一只蝴蝶、或一只蚱蜢便要大呼小叫地追上一气,然后脱光衣裤在清亮温热的小河里打水仗、扎猛子。红绸似的晚霞给他们的肌肤镀上了一层色彩,把他们变成了一群古铜色的泥塑。傍晚时分,当孩子们爬上岸,兴致勃勃地举起竹竿向旧夏天最大一只蜻蜓时,母亲们呼唤他们吃饭的声音已从身后很远的地方伸过来,一下子住了他们浓浓的兴致。这时候的农家院落满浮着白百合好闻的气息,他们在黄昏的皮肤上浮动着。像一些若有若无的形容词,把日复一日的旧夏天修饰得淡泊而悠闲。
⑥现在,当我们偶尔把老年的旧夏天翻出来比较一番,便会觉得充满霉味的旧夏天委实乏味单调得可以。没有电视、冰箱、空调、冷饮、啤酒的旧夏天,衣衫寒碜得像一个老乞丐,站在时间的那一头,贪婪而新奇地打量着今天被VCD歌声和霓虹灯覆盖的现在的夏天。而尽管如此,爱忆旧的我却时时觉得:尽管新夏天凉快,舒适,消夏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它远远没有旧夏天温馨、充实、有人情味。当我们在夏夜被冰啤酒泡得骨酥筋麻时,我是多么怀念旧夏天宁静的夜里偎在姥姥怀里数星星的片段啊。//歌谣般的旧夏天,不可逆转地被高楼商厦、电视和因特赶到比乡下更远的乡下去了//,就像一帧发黄的老照片,要不是偶然触及,我们便很难把它从岁月的书卷中翻出来,品评一回。 (选自2008年《散文世界》第l期)
1.第②段中说“在许多的老照片中最耐读的一张是坐在乡居老屋里一动不动的旧夏天”,从作者在该段的具体描绘中,可以读出这张老照片的哪些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写道:“歌谣般的旧夏天,不可逆转地被高楼商厦、电视和因特赶到比乡下更远的乡下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作者主要用了三幅画面来表现旧夏天的“温馨、充实、有人情味”,请把这三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第④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