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每句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要 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②要办好这里的警政,非对负责行政管理的相关官员严加 不可。
③乡村月夜,朦胧而又静谧, 可以听见三两声嘶哑的狗吠之声。
A.汇合 鉴别 偶然 B.会合 甄别 偶然
C.汇合 甄别 偶尔 D.会合 鉴别 偶尔
试题答案
4、C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每句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要 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②要办好这里的警政,非对负责行政管理的相关官员严加 不可。
③乡村月夜,朦胧而又静谧, 可以听见三两声嘶哑的狗吠之声。
A.汇合 鉴别 偶然 B.会合 甄别 偶然
C.汇合 甄别 偶尔 D.会合 鉴别 偶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的时候听到别人讲一些慌话不要当面拆穿,不管怎样应该给别人个下台的机会,不要让人 ,做人有时不需要那么计较。
②澳大利亚土地 的最后一个原因是盐碱化,其成因非常复杂,因此需要详尽的解释。
③生活 一种颜色,每一种人生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它精彩的一面。把人生比作一段漫长的旅途,那么,购买车票的代价是生命,只顾赶路的人生将辜负这张昂贵的车票。
④洪参军跟随狄公多年,深知主人每遇疑难, 之时,总要外出走走,装成手摇串铃的游方道士,假借行医看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A、难看 退化 不只 六神不安 B、难堪 退化 不止 六神不安
C、难堪 蜕化 不止 忐忑不安 D、难看 蜕化 不只 忐忑不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几段文字,然后逐一回答文后各题。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________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当几面洞壁全部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塑雕委曲一下。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听说邻村有几个泥匠,请了来,拌点泥,开始堆塑他的天师和灵官。泥匠说从没干过这种活计,道士安慰道,不妨,有那点意思就成。于是,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总算也能稳稳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们刷白。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像样。道士吐了一口气,谢过几个泥匠,再作下一步筹划。
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1)下面的内容应填入第一段的空白处,语序排列合理的一项是
[ ]
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
②什么也没有了
③宋代的衣冠
④唐代的笑容
(2)对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句中的“惹眼”、“招摇”、“尴尬”依次为“显眼”、“卖弄”和“很不自然”之意。
B.这两句交代了王道士将中座塑雕砸毁而换成天师和灵官塑像的原因。
C.这两句是从客观视觉效果的角度来写洞壁粉刷后的情况。
D.这两句是就王道士的感觉而言,从中可看出他那旧式农民的封建意识和愚昧无知。
(3)对第三段中的4个“惨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两个“惨白”用以形容洞中景象的暗淡,后两个“惨白”则用以形容内心的痛苦。
B.前两个“惨白”纯属实写,而后两个“惨白”运用了移觉的修辞手法,是虚写。
C.文中的4个“惨白”都是冷色调的词语,都含凄切、悲伤的意味,只不过前两个侧重状写景物,后两个用以形容心情。
D.文中的4个“惨白”意思各不相同,可依次解作暗淡、苍白、悲切、空白。
(4)对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作者借虚拟亲临王道士毁坏敦煌壁画和塑雕现场时的情景,来表达痛惜的心情。
B.“请等一等,等一等……”,该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作者既痛惜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C.省略号表明省去了后边越说越无力的几个欲反复的“等一等”。
D.“但是等什么呢?”这个反诘句紧承上一句,强调对卑微、渺小、愚昧的王道士,对昏庸、腐败、卖国的统治者,对可耻、可笑、可悲的历史事实,除深感痛惜、惨切之外。实在无话可说了。
(5)对这三段文字的语言风格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然后逐一回答文后各题。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________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当几面洞壁全部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塑雕委曲一下。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听说邻村有几个泥匠,请了来,拌点泥,开始堆塑他的天师和灵官。泥匠说从没干过这种活计,道士安慰道,不妨,有那点意思就成。于是,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总算也能稳稳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们刷白。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像样。道士吐了一口气,谢过几个泥匠,再作下一步筹划。
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1)下面的内容应填入第一段的空白处,语序排列合理的一项是
[ ]
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
②什么也没有了
③宋代的衣冠
④唐代的笑容
(2)对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句中的“惹眼”、“招摇”、“尴尬”依次为“显眼”、“卖弄”和“很不自然”之意。
B.这两句交代了王道士将中座塑雕砸毁而换成天师和灵官塑像的原因。
C.这两句是从客观视觉效果的角度来写洞壁粉刷后的情况。
D.这两句是就王道士的感觉而言,从中可看出他那旧式农民的封建意识和愚昧无知。
(3)对第三段中的4个“惨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两个“惨白”用以形容洞中景象的暗淡,后两个“惨白”则用以形容内心的痛苦。
B.前两个“惨白”纯属实写,而后两个“惨白”运用了移觉的修辞手法,是虚写。
C.文中的4个“惨白”都是冷色调的词语,都含凄切、悲伤的意味,只不过前两个侧重状写景物,后两个用以形容心情。
D.文中的4个“惨白”意思各不相同,可依次解作暗淡、苍白、悲切、空白。
(4)对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作者借虚拟亲临王道士毁坏敦煌壁画和塑雕现场时的情景,来表达痛惜的心情。
B.“请等一等,等一等……”,该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作者既痛惜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C.省略号表明省去了后边越说越无力的几个欲反复的“等一等”。
D.“但是等什么呢?”这个反诘句紧承上一句,强调对卑微、渺小、愚昧的王道士,对昏庸、腐败、卖国的统治者,对可耻、可笑、可悲的历史事实,除深感痛惜、惨切之外。实在无话可说了。
(5)对这三段文字的语言风格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1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岳飞:魂兮归来
陈世旭
车出新郑机场,尽管是夜间,也能感觉到处在内陆季风气候中的中原,漫天扬着雾一般的沙尘。
此行的目的地是汤阴。汤阴是岳飞故里。
高速路像一柄长剑,横亘中原,直插茫茫暗夜,直入历史腹心。思绪随疾驶的车轮一起飞奔,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不堪回首的历史疼痛。
那时的中原,荒烟笼罩城郭。当年的花遮柳护,凤楼龙阁都不见,只有铁蹄满郊畿,千村寥落。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潇潇雨后,谁人凭栏,怒发冲冠,壮怀激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但得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把破碎山河,从头收拾!
岳飞出生在两宋交接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在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黯淡岁月里,如流星刹那划过,瞬间陨落。他给这个世界的历史太短了,只有三十九年!
这是岳飞个人的悲剧,是南宋那个“自坏汝万里长城!”的偏安朝廷的悲剧!更是华夏民族精神历程的悲剧!
中国的历史,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性。任何一个朝代都不缺少经天纬地的人物,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中华传统文明里慷慨悲歌之士的经典故事令我们荡气回肠。即便在靖康之乱中依然产生了华夏精神的典型代表——文武皆备,尽忠报国,气贯长虹的岳飞。
南宋是个极为尴尬的朝代。应该说,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诸领域都曾达到过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北宋至少在赵匡胤和前几代皇帝的治理下曾经繁华灿烂过,而南宋从诞生之日起就萎靡不振,终因不图进取而自戕灭亡!南宋出现的英雄们是如此的显眼,盖因为南宋的悲剧,注定了那么多悲情英雄的出现!
岳飞的为人和品行是许多人无法比拟的。他廉洁奉公,全家均穿粗布衣衫,他与士卒同饭,与士卒同住茅屋军帐。他的财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他直言不讳,行若明镜。他严以律己,厚以待人。他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他文才横溢,儒将风范。他武艺高强,武略非凡。他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他卫国尽职,事母至孝。他不纵女色,不图安逸……在他身上,几乎浓缩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美德。
然而,这个上天恩赐给南宋的救星,上天却没有给他更大的发挥空间!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扼杀。真是苍天弄人!岳飞之死,敲响了赵宋王朝的丧钟。西子湖畔,歌舞升平,靡靡之音,床笫之乐熏酥了文武官员的筋骨。最终演变成崖山之败。
岳飞之死乃是包括华夏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文明整体的悲剧。杀害岳飞实则是损伤民族的脊骨。血性一次次被嘲讽,忠勇正气一日日衰微,越来越多的人灵魂和身体分裂,越来越多的中国式智慧蔓延滋长,把“好人不得好报”、“好死不如赖活着”奉为人生哲学。官场则奉行“淘汰清官定律”,清官举步维艰,贪官如鱼得水,君子获罪,小人得志,成了劣性竞争的舞台。越是心狠手辣背信弃义表里不一如赵构、秦桧者越可能取得成功,而越是忠直仁爱如岳飞者越容易遭到惨败。宋以后的伪文化为日后的汉奸卖国贼的滋生准备了土壤和温床。
在世界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亡国事件不胜枚举。但像南宋这样的灭亡仍不失为一个异数。落日余晖,亦足令后人羞愧难当。悲悼英魂,真是不胜唏嘘。
所幸的是人民的意愿从来都不可违拗,人民的意志更不是暴力所能征服。对于岳飞,人民的怀念,人民的崇拜,人民的珍重,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已成为一种历史奇观。
汤阴的岳飞故居和先茔,安卧在浑朴古老的乡土中间,皆由乡人建造和看护。其修缮和看护之责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并将永远。此间的石碾、木盆或牛槽无从考证,历经过泛滥的洪水或烽火,会在原野的麦香和民族的史册里永存。
人民的力量使华夏原生文明即便遭遇灭顶之灾,仍能将对英雄的珍重根植于民间回忆。而对英雄的崇拜又转化成巨大的凝聚力量,使华夏民族在屡遭巨创之后,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根基。
朱元璋在读岳飞手迹时曾写下“纯正不曲”的批语,并将岳飞列于帝王祠之列。
岳飞无愧。
中国亦无愧。中国人纯正不曲的血性在汶川大地震中又一次大放光芒。中华民族的脊骨永不会断裂;中华民族的命运可以挑战,却永不会屈服。
岳飞,魂兮归来!
(节选自《人民文学》2008年第8期《汤阴行》)
【小题1】原文中说在岳飞身上,“几乎浓缩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美德”。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岳飞有哪些值得称道的美德?(3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1)思绪随疾驶的车轮一起飞奔,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不堪回首的历史疼痛。
(2)南宋是个极为尴尬的朝代。
【小题3】文中第四段化用了岳飞的诗词,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对于岳飞,人民的怀念,人民的崇拜,人民的珍重,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小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首尾呼应,以作者游踪开头,通过对南宋历史的反思与岳飞悲剧的叙写和分析,表现了作者对岳飞的景仰之情。 | ||
B.结尾部分联系了我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出来的巨大的凝聚力量和民族精神,使文章更富于时代特色。 20090518 | C.南宋以后之所以出了很多汉奸和卖国贼,是因为南宋的秦桧和赵构杀了岳飞。 | D.“岳飞之死,敲响了赵宋王朝的丧钟。西子湖畔,歌舞升平,靡靡之音,床笫之乐熏酥了文武官员的筋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赵宋王朝灭亡的原因。 |
(1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岳飞:魂兮归来
陈世旭
车出新郑机场,尽管是夜间,也能感觉到处在内陆季风气候中的中原,漫天扬着雾一般的沙尘。
此行的目的地是汤阴。汤阴是岳飞故里。
高速路像一柄长剑,横亘中原,直插茫茫暗夜,直入历史腹心。思绪随疾驶的车轮一起飞奔,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不堪回首的历史疼痛。
那时的中原,荒烟笼罩城郭。当年的花遮柳护,凤楼龙阁都不见,只有铁蹄满郊畿,千村寥落。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潇潇雨后,谁人凭栏,怒发冲冠,壮怀激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但得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把破碎山河,从头收拾!
岳飞出生在两宋交接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在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黯淡岁月里,如流星刹那划过,瞬间陨落。他给这个世界的历史太短了,只有三十九年!
这是岳飞个人的悲剧,是南宋那个“自坏汝万里长城!”的偏安朝廷的悲剧!更是华夏民族精神历程的悲剧!
中国的历史,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性。任何一个朝代都不缺少经天纬地的人物,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中华传统文明里慷慨悲歌之士的经典故事令我们荡气回肠。即便在靖康之乱中依然产生了华夏精神的典型代表——文武皆备,尽忠报国,气贯长虹的岳飞。
南宋是个极为尴尬的朝代。应该说,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诸领域都曾达到过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北宋至少在赵匡胤和前几代皇帝的治理下曾经繁华灿烂过,而南宋从诞生之日起就萎靡不振,终因不图进取而自戕灭亡!南宋出现的英雄们是如此的显眼,盖因为南宋的悲剧,注定了那么多悲情英雄的出现!
岳飞的为人和品行是许多人无法比拟的。他廉洁奉公,全家均穿粗布衣衫,他与士卒同饭,与士卒同住茅屋军帐。他的财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他直言不讳,行若明镜。他严以律己,厚以待人。他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他文才横溢,儒将风范。他武艺高强,武略非凡。他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他卫国尽职,事母至孝。他不纵女色,不图安逸……在他身上,几乎浓缩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美德。
然而,这个上天恩赐给南宋的救星,上天却没有给他更大的发挥空间!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扼杀。真是苍天弄人!岳飞之死,敲响了赵宋王朝的丧钟。西子湖畔,歌舞升平,靡靡之音,床笫之乐熏酥了文武官员的筋骨。最终演变成崖山之败。
岳飞之死乃是包括华夏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文明整体的悲剧。杀害岳飞实则是损伤民族的脊骨。血性一次次被嘲讽,忠勇正气一日日衰微,越来越多的人灵魂和身体分裂,越来越多的中国式智慧蔓延滋长,把“好人不得好报”、“好死不如赖活着”奉为人生哲学。官场则奉行“淘汰清官定律”,清官举步维艰,贪官如鱼得水,君子获罪,小人得志,成了劣性竞争的舞台。越是心狠手辣背信弃义表里不一如赵构、秦桧者越可能取得成功,而越是忠直仁爱如岳飞者越容易遭到惨败。宋以后的伪文化为日后的汉奸卖国贼的滋生准备了土壤和温床。
在世界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亡国事件不胜枚举。但像南宋这样的灭亡仍不失为一个异数。落日余晖,亦足令后人羞愧难当。悲悼英魂,真是不胜唏嘘。
所幸的是人民的意愿从来都不可违拗,人民的意志更不是暴力所能征服。对于岳飞,人民的怀念,人民的崇拜,人民的珍重,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已成为一种历史奇观。
汤阴的岳飞故居和先茔,安卧在浑朴古老的乡土中间,皆由乡人建造和看护。其修缮和看护之责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并将永远。此间的石碾、木盆或牛槽无从考证,历经过泛滥的洪水或烽火,会在原野的麦香和民族的史册里永存。
人民的力量使华夏原生文明即便遭遇灭顶之灾,仍能将对英雄的珍重根植于民间回忆。而对英雄的崇拜又转化成巨大的凝聚力量,使华夏民族在屡遭巨创之后,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根基。
朱元璋在读岳飞手迹时曾写下“纯正不曲”的批语,并将岳飞列于帝王祠之列。
岳飞无愧。
中国亦无愧。中国人纯正不曲的血性在汶川大地震中又一次大放光芒。中华民族的脊骨永不会断裂;中华民族的命运可以挑战,却永不会屈服。
岳飞,魂兮归来!
(节选自《人民文学》2008年第8期《汤阴行》)
1.原文中说在岳飞身上,“几乎浓缩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美德”。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岳飞有哪些值得称道的美德?(3分)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1)思绪随疾驶的车轮一起飞奔,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不堪回首的历史疼痛。
(2)南宋是个极为尴尬的朝代。
3.文中第四段化用了岳飞的诗词,有什么作用?(2分)
4.对于岳飞,人民的怀念,人民的崇拜,人民的珍重,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首尾呼应,以作者游踪开头,通过对南宋历史的反思与岳飞悲剧的叙写和分析,表现了作者对岳飞的景仰之情。 |
|
|
B.结尾部分联系了我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出来的巨大的凝聚力量和民族精神,使文章更富于时代特色。 20090518 |
C.南宋以后之所以出了很多汉奸和卖国贼,是因为南宋的秦桧和赵构杀了岳飞。 |
D.“岳飞之死,敲响了赵宋王朝的丧钟。西子湖畔,歌舞升平,靡靡之音,床笫之乐熏酥了文武官员的筋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赵宋王朝灭亡的原因。 |
E.朱元璋在读岳飞手迹时曾写下“纯正不曲”的批语,并将岳飞列于帝王祠之列,表现了岳飞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崇高。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观点是文章的骨骼,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这比喻很有道理。写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正确的观点,当然只能是一篇坏文章;但是,即使观点很正确,( ),如果材料缺乏,同样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读到这样的文章,使人有如看见了一个瘦骨嶙峋的病号,勉强从病床上挣扎着起来活动似的。
观点正确而又材料充足的文章就不同了,它们好比是硬朗而又丰满的健儿,朝气蓬勃,( ),既有坚挺的劲,又有健康的美态。文章的观点,确实是靠足够的材料才可以站得稳当和活得起来的。
我们读许多有经验的作家的作品,看见他们运用材料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写来( )、游刃有余,这是为什么呢?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丰富的写作经验;但是除此之外,还得依靠大量的材料积累。如果他们没有自己的材料库存,是不可能做到的。
古语说:“不闻问,无善声。”又说:“学无常师,编历为上。”[A]这就是要求人们随时随地都要注意从生活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见闻,虚心从别人那里求得知识,通过“闻”,通过“问”,通过各种各样的经历来积累。[B]古典作家对材料积累工作是非常重视的,汉代伟大的历史家、文学家司马迁,就身体力行,实践了那句名言:他从十二岁起,便到处探访古迹名胜,搜集各种传说,记录名人轶事,结果写成了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史记》。后汉的任末,为了积累材料,少年时曾削荆条为笔,以树汁当墨,每逢读书读到会心之处,则录之于衣,录之于壁,录之于树干,久而久之,住屋周围全记上了嘉言名句,人们称他的住处为“任氏经庄”。至于宋代的司马光,他编纂《资治通鉴》时所积累的材料则不是以篇以本为单位,而是以屋计的,他当时在洛阳积累的残稿,共有两屋之多。而明末学者顾炎武写的《日知录》,就是将自己数十年间所写的日记整理而成的。[C]
当然,材料积累,不一定都是作记录,作日记。[D]有些材料用脑子可以记得牢的,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而且,据许多人的经验,凡是这类能用脑子记得住的经久不忘的材料,往往是进行创作最有用的东西。不过,人的精力终究有限,脑子跟贮藏室毕竟有所不同。所以,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曾劝人们要在身边永远带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而我国唐代诗人李贺,还有随身携带着一个诗囊,每得佳句便写了放进囊内的佳话。把材料记焉,不独可以备忘,还有一层好处:常常翻一翻,对于加深记忆,巩固心得,以至于对素材的综合改造、发展,都有裨益。关于这点,我们只要细心把前辈艺术大师的笔记跟他们的作品对照一下,就会看出:他作品中的某些生活,在他的笔记里就有着原型的记录。
(1)在文章第一、二、三段的三个括号中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
(2)第一段画线的语句比喻的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14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作者谈到了写好一篇文章的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是什么?试用主谓结构的短语或句子写出这几个条件,答案不得超过2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横线上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眼、耳、口、脑、手都得动起来”这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当还原到标有A、B、C、D的哪一个方括号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五段中作者说“脑子跟贮藏室毕竟有所不同”,这里的“不同”意在说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文章的中心,意在说明什么问题?回答不得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红楼启示录(王蒙)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节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和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少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名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的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甲 、乙 。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及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就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制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种种针对性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是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
——王蒙《红楼启示录》
1.第三段画了横线的甲乙两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
B.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
C.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
D.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
2.对文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聪明灵活”是说中国古代小说家在创作中往往能巧妙地把社会真实与虚幻世界结合起来,造成一种亦真亦假,亦真亦幻的境界。 |
B.第四段中“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指的是社会生活的原生状态。 |
C.第五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是说运用“荒诞化、幻化”的手法可以给作者留下极大的创作自由,给读者留下极大阅读欣赏空间。 |
D.第六段说“写小说就是要把小说当小说写”,所谓“当小说写”就是说作家在写小说时必须明白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突出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 |
3.文章第一段说:“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对作者要表明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在创作中加入了“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 |
B.《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目的是告诉读者在阅读该作品时不可当真,只是“红楼”一“梦”罢了。 |
C.就《红楼梦》整体而言,“其间悲欢离合,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
D.《红楼梦》涉及一系列的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涉及制造舆论,涉及不敬涉及犯上作乱等等,体现了写实小说的社会批判性。 |
4.下列说法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生活。 |
B.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地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
C.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
D.作者提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红楼启示录(王蒙)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节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和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少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名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的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甲 、乙 。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及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就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制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种种针对性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是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
——王蒙《红楼启示录》
【小题1】第三段画了横线的甲乙两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 B.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
C.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 D.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
A.第一段中“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聪明灵活”是说中国古代小说家在创作中往往能巧妙地把社会真实与虚幻世界结合起来,造成一种亦真亦假,亦真亦幻的境界。 |
B.第四段中“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指的是社会生活的原生状态。 |
C.第五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是说运用“荒诞化、幻化”的手法可以给作者留下极大的创作自由,给读者留下极大阅读欣赏空间。 |
D.第六段说“写小说就是要把小说当小说写”,所谓“当小说写”就是说作家在写小说时必须明白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突出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 |
A.《红楼梦》在创作中加入了“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 |
B.《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目的是告诉读者在阅读该作品时不可当真,只是“红楼”一“梦”罢了。 |
C.就《红楼梦》整体而言,“其间悲欢离合,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
D.《红楼梦》涉及一系列的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涉及制造舆论,涉及不敬涉及犯上作乱等等,体现了写实小说的社会批判性。 |
A.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生活。 |
B.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地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
C.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
D.作者提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