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下面甲乙两句话,分别代表不同的观点。请任选其一,为它提供一个论据。

甲: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

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试题答案

7、略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甲:                    诗情酒性话李白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饮酒是很有名的。小时候听大人们摆龙门阵,神色飞舞地说“酒仙”李白“喝醉酒写的草书吓退了蛮夷”,“李白一顿酒就喝一斗,吟诗一百篇”,“李白醉酒敢睡在皇帝娘娘杨贵妃床上,让高力士脱靴子”等,活灵活现。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李白是何等的英雄气概,长大后,看了不少关于李白的书,会背了他的近百首诗,记住了他的许多关于饮酒的诗句。像《将进酒》、《金陵酒肆留别》、《把酒问月》、《月下独酌》等。有时酒喝多了,借着酒力,吟咏一首两首,颇觉回肠荡气,痛快淋漓。

在李白坎坷的一生中,酒如同他的挚友,始终紧随其生命历程,并赋予他极大极多的创作灵感。而咏酒诗篇更是表现出他豪放张扬的个性,《将进酒》即其中的代表作。长安放还,在“抱用世之材而不遇合”,治国齐天下怀抱落空之后,他感到人生快事莫如置酒会友,于是藉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畅酣的发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五花马,千金裘,        ,与尔同销万古愁。”此时此地,“酒仙”李白已不满足与浅酌低唱,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豪壮的诗句随之喷涌而出,使人恍若看到李白眼花耳熟的飘然醉态和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环顾全篇,直如大河奔腾,曲折回荡,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当然,“嗜酒见天真”的李白,绝非见酒即喝得烂醉的“醉汉”。这在他的《行路难三首》中得以充分表现。要在平时,面对美酒佳肴,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会“将进酒,杯莫停”,一饮三百杯。但在这一次,他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唱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既形象地展示其内心的苦闷与抑郁,又表现了他乐观自信,顽强坚持的理想品格和积极入世的追求,凸现极高的思想境界。

李白才华横溢,素有远大抱负,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蹭蹬不遇。到了晚年,幻想破灭,心气亦平和了许多,这从他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可以看出:“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回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梦拂行飞。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虽然照样欢言笑谈,美酒共挥,酒醉情至,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但此时我们体会到的却多是冲淡天然,掩抑收敛,看不到他的豪情狂气了。不过,尽管如此,仍不失其飘逸洒脱的“谪仙”风韵。

没有酒就没有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李白,我想这样说恐怕并不过分。他用如椽巨笔,将他的豪迈诗情与酒的诸般美妙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达到美的极致。李白与曹操、陶渊明、王维、李贺、王翰、苏轼、晏殊、李清照等的咏酒、饮酒篇什,将中国酒文化的生动民俗美和深层的社会积淀演绎得淋漓尽致,并组成恢宏的酒文化历史画廊,放射出不朽的光辉。

乙:                 太白十诗九言酒

我国古代一些诗人常把饮酒作为诗歌写作的内容。东晋诗人陶渊明就写有《饮酒》诗20首。他在诗前小序中写道:“偶有名酒,无夕不饮。……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至于诗仙李白,更是诗酒联姻,其以饮酒为题材的诗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可谓空前绝后。难怪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饮酒西山戏咏》一诗中云:“太白十诗九言酒,醉翁无诗不说山。”

说李白“十诗九言酒”,显然有点夸张,但李白诗中常言酒却是不争的事实。翻阅李白诗集,试题中含有“酒”字的篇目不胜枚举:《对酒》、《暖酒》、《将进酒》、《山人劝酒》、《待酒不至》、《把酒问月》、《金陵酒肆留别》、《金陵凤凰台置酒》、《对酒忆贺监二首》……此外,试题中含有“饮”、“酌”、“醉”字的诗篇也屡见不鲜。如《留饮》、《九日龙山饮》、《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月下独酌四首》、《山中与幽人对酌》、《春日醉起言志》、《铜官山醉后绝句》等等。据笔者统计,在岳麓书社出版的《李太白集》中,仅试题中含有“酒”、“饮”、“醉”,“酌”字的诗篇有58首。

此外,有些诗虽然目中未含有“酒”、“饮”、“醉”,“酌”等字,却与李白饮酒有关,如《赠内》诗:“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李白在诗中坦言自己嗜酒贪杯,以至“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诗的后二句引用《后汉书·周泽传》中“太常妻”的典故,说明自己因酒醉而使妻子独守空房,使妻子的处境与“太常妻”无异,委婉地向妻子表示歉意。又如《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众所周知,“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别名,而“谪仙人”则是贺知章对李白的美称,李白在这首诗中,不仅讲了自己的别号与美称,而且直言不讳地表明自己对酒的嗜好,说自己饮酒已有三十年的时间了,此外,在《哭宣城善酿纪叟》诗中,李白也将自己的名字与酒联系在一起。诗曰: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诗的最后一问,生动地写出李白和纪叟彼此相知之情,也反映出李白嗜酒之深。

李白不仅言酒的诸多,而且诗中与酒有关的名言佳句也多。诗人在诗中或提倡开怀畅饮。如:“人生得意须尽欢,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古来圣贤皆寂寞,          。”(《将进酒》)又如“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笑歌行》)或强调借酒消愁。如:“涤荡千古愁,留恋百壶饮。”(《友人会宿》)“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月下独酌》其四)“五花马,千金裘,          ,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有的则写独酌或与友对饮的情景。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月下独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由上可知,李白的这些咏酒名句为酒文化增色不少。

1.   下列四局古诗选择二句填空 A、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

B、举杯邀明月______。

C、五花马,千金裘______,与古同销万古愁。D、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

E、人生得意须尽欢                    。

2.   两文均写李白与酒的密切关系,而甲文说明其原因是A______        

B______         

3.的写作侧重点分别是,甲______                            。

乙______                                  

4.作者认为《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已“看不到他的豪情狂气了“。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醉翁是指             

6.两段文字的阅读,简介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掌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为郡不减龚黄,然微不慊于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愦,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此事杨丈汶川尝言之。姚安公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龚黄:汉循吏龚遂与黄霸的并称;②信谳:证据确凿的判决;③闾阎:借指平民。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通“佯”,假装

C.小民各私其身家          私:私下,偷偷的

D.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    第:但,只管

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B.①呼其徒具茶                ②其皆出于此乎

C.①问尔知我何事出            ②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

D.①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②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

8.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献县县令明公是个好官,为了查明疑案,他微服私访,却不料被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僧一眼就认出,这让明公很吃惊。

B.老僧告诉明公不仅他认识明公,全郡的人都认识明公,所以明公早就被诉讼双方派的人给认出来了,只不过他们装作不认识。

C.老僧为了劝阻明公寻访,用了很多理由来说明寻访的害处,希望明公能够改掉这一坏习惯,成为像龚遂、黄霸一样的好官。

D.明公听信了老僧的一番话,为表示谢意,第二天,他派差役送来钱米,却不料已是无牵无挂的老僧在明公走后就已圆寂。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2分)

译文:                                                                  

(2)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2分)

译文:                                                                 

(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译文: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进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其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4.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痛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0》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5.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地老子一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