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词分 派和 派,前者代表词人有: 、 ,后者代表词人有: 、 。
试题答案
8、婉约派 豪放派 柳永 李清照 姜夔 苏轼 辛弃疾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田疏属:田氏远房亲族)也,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莒、即墨:齐国的两座城市)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僇:侮辱)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史记•田单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纵:排成纵队。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A.①③⑤ B.②③④ ①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田单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让牛群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D.田单善于谋略,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田疏属:田氏远房亲族)也,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莒、即墨:齐国的两座城市)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僇:侮辱)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史记?田单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纵:排成纵队。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A.①③⑤ B.②③④ ①④⑥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田单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让牛群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D.田单善于谋略,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椽,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人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做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椽,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人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做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代小说,完成小题。(22分)
离 魂 记 (唐)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僚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恩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潜有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尝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小题1】对文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宙亦深恚恨(深厚) |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白白地) |
C.今将夺我此志(强行改变) | D.见在舟中(看见) |
A.家人莫知其状 | B.其妻常恩父母 |
C.何其诡说也 | D.或谓其虚 |
A.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 | B.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
C.其妻常恩父母 | D.家人异之 |
A.张镒从前曾答应自己的外甥王宙,等女儿长大以后,把女儿送到太原去和王宙结婚,可后来张镒却答应了宾僚的求婚,把女儿嫁给了宾僚。 |
B.张镒被征调到京城去做官,但张镒不愿离开清河,就派王宙到京城去贿赂朝廷官员,于是才有了王宙与倩娘的生离死别。 |
C.当王宙和倩娘决别上路以后,倩娘自杀身亡,然后她的灵魂追上了王宙,和王宙私奔到四川,并生下了两个孩子,后来又和王宙一起回到了清河娘家。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五年里,张镒家竟然还没有埋葬倩娘。 |
D.陈玄祐小时候曾听到过倩娘离魂的事,后来又亲耳从张镒的堂侄、莱芜县令张仲规那里听到这件事的始末,意在表明这件事是真实的,而不是作者胡编乱造出来的。 |
(1)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
(2)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小题6】作者再三强调他写的事情是真实的,你怎样看待倩娘离魂这一事件的真实性?(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代小说,完成小题。(22分)
离 魂 记 (唐)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僚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恩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潜有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尝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1.对文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宙亦深恚恨(深厚) |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白白地) |
C.今将夺我此志(强行改变) |
D.见在舟中(看见) |
2.下列句子中的“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家人莫知其状 |
B.其妻常恩父母 |
C.何其诡说也 |
D.或谓其虚 |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 |
B.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
C.其妻常恩父母 |
D.家人异之 |
4.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镒从前曾答应自己的外甥王宙,等女儿长大以后,把女儿送到太原去和王宙结婚,可后来张镒却答应了宾僚的求婚,把女儿嫁给了宾僚。 |
B.张镒被征调到京城去做官,但张镒不愿离开清河,就派王宙到京城去贿赂朝廷官员,于是才有了王宙与倩娘的生离死别。 |
C.当王宙和倩娘决别上路以后,倩娘自杀身亡,然后她的灵魂追上了王宙,和王宙私奔到四川,并生下了两个孩子,后来又和王宙一起回到了清河娘家。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五年里,张镒家竟然还没有埋葬倩娘。 |
D.陈玄祐小时候曾听到过倩娘离魂的事,后来又亲耳从张镒的堂侄、莱芜县令张仲规那里听到这件事的始末,意在表明这件事是真实的,而不是作者胡编乱造出来的。 |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句3分,共6分)
(1)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
(2)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6.作者再三强调他写的事情是真实的,你怎样看待倩娘离魂这一事件的真实性?(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离 魂 记 (唐)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僚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恩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潜有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尝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小题1:对文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宙亦深恚恨(深厚) |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白白地) |
C.今将夺我此志(强行改变) | D.见在舟中(看见) |
A.家人莫知其状 | B.其妻常恩父母 |
C.何其诡说也 | D.或谓其虚 |
A.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 | B.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
C.其妻常恩父母 | D.家人异之 |
A.张镒从前曾答应自己的外甥王宙,等女儿长大以后,把女儿送到太原去和王宙结婚,可后来张镒却答应了宾僚的求婚,把女儿嫁给了宾僚。 |
B.张镒被征调到京城去做官,但张镒不愿离开清河,就派王宙到京城去贿赂朝廷官员,于是才有了王宙与倩娘的生离死别。 |
C.当王宙和倩娘决别上路以后,倩娘自杀身亡,然后她的灵魂追上了王宙,和王宙私奔到四川,并生下了两个孩子,后来又和王宙一起回到了清河娘家。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五年里,张镒家竟然还没有埋葬倩娘。 |
D.陈玄祐小时候曾听到过倩娘离魂的事,后来又亲耳从张镒的堂侄、莱芜县令张仲规那里听到这件事的始末,意在表明这件事是真实的,而不是作者胡编乱造出来的。 |
(1)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
(2)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小题6:作者再三强调他写的事情是真实的,你怎样看待倩娘离魂这一事件的真实性?(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沛公……至鸿门,谢曰…… 谢:谢罪
B.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凭借
C.范增数目项王 数目:屡次用眼示意
D.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空隙,这里比喻感情上的裂痕
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若入前为寿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不然,籍何以至此 ④项王默然不应
[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第二天,沛公跟从在一百多个卫士后面去拜见项王。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多次举起他佩戴的玉玦向项王暗示(杀掉沛公)。
C.若入前为寿你入帐向前为沛公敬酒祝寿。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要不然,你们都将被他俘获。
4.选段是《鸿门宴》一文的精彩片段,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就其人物性格和描写方法作了评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沛公深知自己势单力薄(前文已有交代),所以他按时赴约,从“谢”和“北向坐”的行为举止上表现出自己的谦卑,而他的一番言辞,则既表白了与项王同心协力攻秦的意愿,又轻描淡写地用“不自意”三字掩盖了自己先入关中夺取天下的野心,同时还装出一副受委屈的样子,暗示项羽不该听信小人之言与他不和。这些地方都反映了沛公是一个富有心机、善于伪装、惯于韬晦的人物。
B.项王自恃人多势众,对沛公所言根本不加分析,尤其是在沛公说了“今者有小人之言……”后,他竟不假思索,脱口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等于把“绝密”拱手交给了敌方。而当范增多次示意他趁机杀死沛公时,他当断不断,只“默然不应”,从而失去了良机。由此看来,项王是一个刚愎自用、寡谋轻信而又沽名钓誉之徒。
C.范增,身为亚父,却背离项王意愿,项王请沛公在鸿门宴饮,犒赏三军,他却不从亡秦的大局出发,一心想着“内讧”,要项王在宴席上杀死沛公。而当项王未听从这一坏计后,范增还不死心,又心生一计,派项庄入帐,以舞剑助兴为幌子,企图趁机杀掉沛公。由此可见,范增是一个不顾大局、破坏团结、心地残忍的家伙。
D.这段文字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和神态等细节的描写,突出地展示了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十分鲜明。刘、项的对话,个性突出;范的“数目项王”和“举所佩玉玦以示之”以及项王“默然不应”的细节,神情描写,虽着墨不多,极为戏剧性,体现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热”了历史 “冷”了现实
李林荣
但凡对文化圈和传媒圈略有关注的人,都感觉得到,时下正当“讲史热”和“写史热”如火如荼之际。论社会影响,雄踞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制高点之上的“讲史热”的“热”度,显然远胜过局限在文学圈特别是散文圈内的“写史热”。但若论起最早发“热”的时间,至少可以把根儿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余秋雨“苦旅”散文那里的所谓“历史文化散文”,这得算是电视上“讲史热”的启蒙导师或开路先锋。
不过话虽如此,以一个熟读和追踪过秋雨散文及秋雨后的一路散文创作的普通读者旁观所得的感受而言,同样是围着历史“热”,在电视“讲史热”尚未出现的时候就渐呈模式化和潮流化的那种初始面目的散文版“讲史热”,跟如今有多媒体烘托和多方位包装可恃的电视版“讲史热”相比,在内容和风味上本来都有相当明显的区别。只是到了最近这一两年,也就是电视上的“讲史热”在传媒空间里跃升为压倒多数的舆论聚焦热点之后,散文版的“讲史热”才开始积极转型,使劲往电视版“讲史热”的路数上靠。发展到现在,终于已成合流之势:随便翻开一种文学期刊,都不难看见着意追随和延伸电视“讲史热”中某位当红主讲人的话语和思维特色的散文篇章。
经营笔墨文思的书面文学创作者,去电视节目里寻求一些学习或借鉴的资源,这本身并没什么不好。但是在当前随着电视“讲史热”而翻卷出来的许多专以“述史”和“论史”为务的散文作品中,这样的学习、借鉴,其实只是一种在文学和非文学的价值上都缺乏创意的形式模仿和思维抄袭。而就在这种模仿和抄袭中,在不断的争议和持续的关切下绵延、累积了十几年之久的散文写作领域原有的那种立足现实而面向历史的文化忧患意识和反思意识,却遭到了彻底的切断和遗弃。
回顾起来,曾几何时,文学评论圈里环绕余式文化散文,还一度“酷”评迭起,声浪滔滔,响彻南北,连篇累牍,多年不绝。与闻经见者,至今都还犹在耳畔。真不知道,当年为发现余式散文中笔锋最终只敢避实就虚、朝无人无事的文化苍茫中瞄准的模式而慷慨陈词、痛下针砭的那众多雄辩正义之士,面对今天散文界连余式忧患和余式反思都快要不能容留的新时尚,他们是否还能犀利如故地置辞批评?
可见,风气发生改变之处绝不仅是创作界,今天的评论界刀枪所向,也早已不是为在道理上较真,而是为在舆论场里造势。比如,为了从理论上给当前的“讲史热”张目撑腰,不少论者已经成功地歪曲利用了胡适和克罗齐――这两位因故世实在太久而早已没法给自己做主的中外名人,一个被硬按着说出“历史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样的混话,一个被强扭着自打嘴巴、全盘否定自己的本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于是,倾力面向所谓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大众趣味之所好,完全由着初中文化程度所允许的思想兴致和认识极限,来打扮和简化历史,好像就都成了跟中外前贤的圣明主张不谋而合的正当之举,再容不得任何人来批评,谁愣要批评就是谁活该在犯低级、庸俗的红眼病。
不信这个邪的人,当然还要批评。不过,批评并非是为了和谁对着干,也不是因为针对“讲史”和“写史”的具体某人某文产生了非说不可的恶感,更没妄想要把谁给当草拔掉,只是为了厘清事实和道理,让不愿意跟风跑的作者、读者和观众,也能有一份从思想认识上安顿住自己的充足理由。眼下这阵“讲史热”和“写史热”,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既是一场社会性的“热”,我们多数人都为它们的形成和扩展,尽了程度不同的推波助澜之力,在这过程中,又有些什么因素在吸引着我们并引发了我们对它们的认同?
对以上所问,概其要害,答案可归结于一点,就是一“讲”一“写”之间,“历史”里泛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而且是较之我们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实际生活感触,又往现实人心深处的幽暗里狠扎了一层的那种表里俱现的生活状态。甭管是历史上的哪个片断、哪个人物或哪个事件,之所以一经“讲史”转述、渲染,或“写史”者的铺排阐发,就可以让我们了无障碍地心领神会,不必费丝毫心力,不需仰助旁的任何专门知识,就可以轻易地想见其状貌而把握其灵魂。 “讲”史者和“写”史者都是三下五除二,熟练而刻意地把历史捏巴成了一团可与我们当前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和色调一一对应的彩泥。如此摆布和利用“历史”,固然热闹非凡,但由此映衬出的,既不是所谓拨云见日方能得见的历史真相,也不是当今的社会和人性慎终追远、激浊扬清的向上提升态势,相反,倒是我们的世道和人心在大张旗鼓中自甘委顿乃至向下沉沦的一派精神荒寒。
(2007-04-19文艺报,有删节)
6.依据文意,下面说法能作为散文“写史热”与电视“讲史热”已成“合流之势”证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写史热”在电视“讲史热”尚未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呈出现模式化和潮流化趋势。
B.散文版的“讲史热”在传媒空间里跃升为压倒多数的舆论聚焦热点之后积极转型。
C.许多文学期刊中的文章着意追随和延伸电视“讲史热”中某位当红主讲人的话语和思维特色。
D.电视“讲史热”为迎合大众的趣味,随意打扮和简化历史。
7.阅读文中画线句子,不属于“尽了程度不同的推波助澜之力”的一项是( 3分 )
A.一些“写史”者与之合流,一些论者为之张目。
B.各级各类媒体全方位烘托和多方位包装。
C.谁愣要批评就是谁活该在犯低级、庸俗的红眼病。
D.普通受众对能了无障碍地心领神会历史,轻易地想见历史状貌而把握历史灵魂的欢迎与自慰。
8.结合文章,下列说法不属于“‘热’了历史 ‘冷’了现实的弊端”的一项是( )(3分)
A、媚俗,倾力地打扮和简化历史,以满足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大众趣味之所好;
B、随意摆布和利用“历史”,对历史不去廓清真相,对现实不去警醒人慎终追远、激浊扬清;
C、容不得批评,切断和遗弃了优良的学术传统。
D、上世纪90年代初余秋雨的“苦旅”散文,这得算是电视上“讲史热”的启蒙导师或开路先锋。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随便翻开一种文学期刊,都能看见着意追随和延伸电视“讲史热”中某位当红主讲人的话语和思维特色的散文篇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文学期刊社要回避刊载当红主持人的散文版“史稿”。
B、今天散文界连余式忧患和余式反思都快要不能被容,说明当今中国散文的鉴赏已到弊端迭出的地步。
C、胡适和克罗齐几乎成了当前“讲史热”的牺牲品。
D、眼下这阵“讲史热”和“写史热”,完全扰乱和混淆了历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应予以取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