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手屈一指     大相径庭      民生凋弊      心无旁骛

B.坚贞不渝     风采动人      墨守成规      明火执杖

C.心浮气躁     以逸代劳      永葆青春      真知灼见

D.明星陨落     察颜观色      金碧辉煌      名门望族

试题答案

1、A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高福生

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专家呼吁,在网络时代,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而E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这种“手写时代”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被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在某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应聘大单生的电子简历装帧精美,电脑编排功夫非同较易,但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连填表书写“聘任”的“聘”字都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去年,某媒体记者在IT行业聚集区街头随便找行人做了个调查,让他们写出“尴尬”一词,结果十余位过路的大学生、高三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竟无一人能正确写出来,着实令人“尴尬”了一回。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道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设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中,都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在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的今天,国人却因电子书写的推广,让“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成为另类景观,不仅提笔忘字,而且提笔写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是儿童化的趋势,实在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写字困境”频现,不仅隐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也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当务之急,有必要将汉字作为一种“国粹”来进行保护,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我们的中小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在研究语言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板书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的“手写”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手写作业,更要在我们庞大而运转自如的考试机器里,加入关于写字的内容。如此,“提笔忘字”的“别扭”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                                (选自《光明观察)2007年9月7日)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教育部官员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B.E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导致了“电脑失写症”。

C.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生课程中,已经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D.有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汉字能够激发人的联想。

E.现在大学生对电脑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电脑来“救助”。

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切莫忘了笔杆”的是(    )

A.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

B.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

C.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D.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

根据文意,“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该如何来消除“提笔忘字”现象?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高福生
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专家呼吁,在网络时代,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而E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这种“手写时代”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被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在某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应聘大单生的电子简历装帧精美,电脑编排功夫非同较易,但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连填表书写“聘任”的“聘”字都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去年,某媒体记者在IT行业聚集区街头随便找行人做了个调查,让他们写出“尴尬”一词,结果十余位过路的大学生、高三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竟无一人能正确写出来,着实令人“尴尬”了一回。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道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设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中,都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在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的今天,国人却因电子书写的推广,让“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成为另类景观,不仅提笔忘字,而且提笔写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是儿童化的趋势,实在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写字困境”频现,不仅隐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也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当务之急,有必要将汉字作为一种“国粹”来进行保护,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我们的中小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在研究语言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板书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的“手写”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手写作业,更要在我们庞大而运转自如的考试机器里,加入关于写字的内容。如此,“提笔忘字”的“别扭”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                               (选自《光明观察)2007年9月7日)
【小题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教育部官员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B.E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导致了“电脑失写症”。
C.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生课程中,已经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D.有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汉字能够激发人的联想。
E.现在大学生对电脑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电脑来“救助”。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切莫忘了笔杆”的是(   )(3分)
A.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
B.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
C.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D.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
【小题3】根据文意,“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小题4】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该如何来消除“提笔忘字”现象?(4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高福生
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专家呼吁,在网络时代,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而E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这种“手写时代”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被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在某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应聘大单生的电子简历装帧精美,电脑编排功夫非同较易,但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连填表书写“聘任”的“聘”字都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去年,某媒体记者在IT行业聚集区街头随便找行人做了个调查,让他们写出“尴尬”一词,结果十余位过路的大学生、高三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竟无一人能正确写出来,着实令人“尴尬”了一回。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道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设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中,都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在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的今天,国人却因电子书写的推广,让“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成为另类景观,不仅提笔忘字,而且提笔写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是儿童化的趋势,实在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写字困境”频现,不仅隐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也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当务之急,有必要将汉字作为一种“国粹”来进行保护,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我们的中小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在研究语言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板书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的“手写”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手写作业,更要在我们庞大而运转自如的考试机器里,加入关于写字的内容。如此,“提笔忘字”的“别扭”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                               (选自《光明观察)2007年9月7日)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教育部官员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B.E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导致了“电脑失写症”。

C.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生课程中,已经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D.有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汉字能够激发人的联想。

E.现在大学生对电脑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电脑来“救助”。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切莫忘了笔杆”的是(   )(3分)

A.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

B.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

C.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D.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

3.根据文意,“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4.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该如何来消除“提笔忘字”现象?(4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①《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以为这是颇合辩证法的命题的。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往往发生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你可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________可以“明见万里之外”;________,对于你所处的周围环境,________可以“不识庐山真面目”,而“只缘身在此山中”。至于对自身的正确认识,________更难做到了,________自知者堪称明哲也。

  ②为什么“自知”比“知人”、“知世”更难?看来不外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________的原因。人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可以通过直接的观察、调查、实验等手段获得;而对于自身的认识,必待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作用于外部世界以后,才有信息反馈回来;多此一道曲折,就难免“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了。

  二是社会的原因。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人们在社会上的地位、身分、名望各有不同,也容易对自身真实价值的认识造成偏见和错觉。《资治通鉴》载:隋炀帝杨广“自负才学”,曾向侍臣吹牛说:“……设令朕与士大夫竞选,亦当为天子矣。”其妄自尊大是不待言的。还有一种是真有些才学的人,一旦有所成就,成为名人,就有人捧场。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往往“社会上崇敬名人,也就常有名人被崇奉所诱惑。如果自己不保持警惕,是会捧晕的。”

  三是________的原因。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无论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有点“孤芳自赏”,甚至“敝帚自珍”,“瘌痢头的儿子自己的好”,大概也是人之常情。

  ③有此三端,便可知自知之不易。然人不能自知,其害大矣。《吕氏春秋》专有《自知》一篇,其中有一段说:“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荆成、齐庄不自知而杀,吴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灭,晋惠公、赵括不自知而虏,钻荣、庞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败莫大于不自知。”自知与否,简直关系到邦国存亡、身家安危,岂能不察!

  ④在我们今天,人与人之间早已是平等的同志关系,要“自见其形”、“自知其过”就需要开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同志式的实事求是的批评,能照出自己脸上一时未觉察的污痕;而诚恳的认真的自我批评,则是一条干净的“毛巾”,用它可以擦去脸上的尘垢。

1.在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虚词,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也 然而 却 就  故

B.还 因为 还 就  故

C.也 然而 还 因为 所以

D.还 因为 却 因为 所以

2.《老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的作者是谁?(4分)

答:作者是________,它是一部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的________方面的著作。

3.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问题?该段如果有恰当的语句可以作答,就用该段语句作答;如果没有就用自己的语言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4.第一自然段中引用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谁的笔下?原诗的标题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5.第二自然段首行的“知人”“知世”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6.第二自然段的“一是”“三是”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应当填什么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7.第二自然段的“一是……”这一节文字,用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8.“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一节中有“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人们在社会上的地位、身分、名望各有不同,也容易对自身真实价值的认识造成偏见和错觉”一句。它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下列说法中贴切的两项是(2分)

[  ]

A.人的地位、身分、名望与自身价值相互影响。

B.人的地位、身分、名望,使人的自身价值不易得到准确反映。

C.人的自身价值对人的身分、名望、地位的影响。

D.人的自身价值使人的身分、名望、地位难以准确反映。

E.人的地位、身分、名望,使人的自身价值容易出现不准确反馈。

9.第三自然段用《吕氏春秋·自知》中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10.第四自然段中“自见行”的“其”指代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11.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本文分成三段。写出每段序号(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14分)

给匆忙走路的人

严文井

我们每每在一些东西的边端上经过,因为匆忙使我们的头低下,往往已经走过了几次,还不知有什么曾经在我们旁边存在。有一些人就永处在忧愁的圈子里,因为在他即使不需要匆忙的时候,他的心也俨然是有所焦灼。这种人的唯一乐趣就是埋首于那贫乏的回忆里。

这样的人多少有点不幸。他的日子同精力都白白地浪费在期待一个时刻,那个时刻对于他好像是一笔横财,那一天临到了,将要偿还他的一切。于是他弃掉那一刻以前所有的日子而处在焦虑粗率之中,也许真的那一刻可以令他满足,可是不知道他袋子内所有的时刻已经花尽了。我的心不免替他难过。

一条溪水从孕育它的湖泊往下流时,它就进发着,喃喃地冲激着往平坦的地方流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漩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细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绝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它自然得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结,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它完结了。

我们岂可忽略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

如果说为了惧怕一个最后的时候,故免不了忧虑,从此这个说话人的忧虑将永无穷尽,那是我们自己愿意加上的桎梏。

一颗星,闪着蓝色光辉的星,似乎不会比平凡多上一点什么,但它的光到达我们的眼里需要好几千年还要多。我们此刻正在惊讶的那有魅力的耀人眼目的一点星光,也许它的本体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没有了。如果一颗星想知道它自己的影响,这个想法就是愚人也会说它是妄想。星是静静地闪射它的光,绝没有想到永久同后来,它的生命就是不理会,不理会将来,不理会自己的影响。它的光是那样亮,我们每个人在静夜里昂头时都发现过那蓝空里的一点,却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于星体有所领悟呢?

那个“最后”在具体的形状上如同一个点,达到它的途程如同一条线。我们是说一点长还是一条线长呢?

忽略了最大最长的一节,却专门守候那极小的最后的一个点,这个最会讲究利益同价值的人类却常常忽略了他自己的价值。

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有一个准确的最后一点,是真美,真有意义,超越以前一切的吗?告诉我,我不是怀疑者。

不是吗?最完善的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的完善加上又一个时间的完善,生命的各个小节综合起来方表现得出生命,同各个音有规律地连贯起来才成为曲子,各个色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才成为一幅画一样。专门等待一个最后的好的时刻的人就好像是在寻找一个曲子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画最后有力的笔触,但忽略了整个曲子或整幅画的人怎么会在最后一下表现出他的杰作来?

故此我要强辩陨星的存在不是短促的,我说它那摇曳的成一条银色光带消去的生命比任何都要久长,它的每一秒没有虚掷,它的整个时辰都在燃烧,它的最后就是没有烬余,它的生命发挥得最纯净。如果说它没有一点遗留,有什么比那一瞬美丽的银光的印象留在人心里还要深呢!

过着一千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

(选自《山寺暮》,1937年6月初版,有删改)

1.根据文意,解释“匆忙走路的人”的含义。(4分)

2.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试作简要分析。(4分)

3.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词语与之相呼应?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4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2分)

A.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探讨的是关于如何对待人生、对待时间的问题。

B.除了比喻,文中还使用了拟人、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C.作者认为,伟大的智者能保证他的“ 最后一点”是真美,又有意义,且超越以前一切的。

D.匆忙走路的人古今中外都有。在焦灼中生活,实在是人类的痼疾,作者对此给予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

E.《给匆忙走路的人》中的“等待”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其寓意不尽相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