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生活中我们常说:“其实很简单,只要……”或者“……,其实很简单!”
请你以“其实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试题答案
17、略
大 树
⑴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的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⑵更早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保尔康斯基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⑶再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叹息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动——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⑷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时也靠人喂养照料;树却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⑸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⑹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⑺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么大的道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⑻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声势造就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义。
⑼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这件事我也在《和田行吟》一文中描述过。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味儿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⑽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遭受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⑾还有一年八月北疆下大雨,下着下着,变成了大雪。大雪里饱含水汽,落在仍然枝叶翠绿茂密的树上,积成很厚、很重的银冠。第二天阳光一照,十分奇丽壮观。但是不少树承受不了了,枝丫被压得劈开。银雪、绿叶之下,被劈折后露出的白生生的枝丫的内质,望过去就像人的白骨被折断后的模样,一样的惊心动魄。树无声,可是你完全可以感受到它的疼痛。
⑿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寻常,一看就知道,是具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就只有这些了。
⒀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⒁看来我们对它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小题1】 文中第4段中说“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作者为什么这样讲?请分点回答。
(6分)
【小题2】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地方的树?又用这些树说明了哪些观点或见解?请分点回答。(6分)
【小题3】文章开头就说大树“就是伟人、高贵和智慧”,“ 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阅读了这一篇文章,你觉得大树的哪些东西值得你学习?(4分)
【小题4】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分点回答。(4分)
大 树
⑴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的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⑵更早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保尔康斯基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⑶再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叹息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动——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⑷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时也靠人喂养照料;树却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⑸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⑹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⑺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么大的道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⑻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声势造就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义。
⑼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这件事我也在《和田行吟》一文中描述过。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味儿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⑽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遭受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⑾还有一年八月北疆下大雨,下着下着,变成了大雪。大雪里饱含水汽,落在仍然枝叶翠绿茂密的树上,积成很厚、很重的银冠。第二天阳光一照,十分奇丽壮观。但是不少树承受不了了,枝丫被压得劈开。银雪、绿叶之下,被劈折后露出的白生生的枝丫的内质,望过去就像人的白骨被折断后的模样,一样的惊心动魄。树无声,可是你完全可以感受到它的疼痛。
⑿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寻常,一看就知道,是具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就只有这些了。
⒀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⒁看来我们对它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1. 文中第4段中说“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作者为什么这样讲?请分点回答。
(6分)
2.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地方的树?又用这些树说明了哪些观点或见解?请分点回答。(6分)
3.文章开头就说大树“就是伟人、高贵和智慧”,“ 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阅读了这一篇文章,你觉得大树的哪些东西值得你学习?(4分)
4.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分点回答。(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大 树
⑴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的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⑵更早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保尔康斯基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⑶再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叹息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动——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⑷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时也靠人喂养照料;树却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⑸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⑹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⑺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么大的道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⑻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声势造就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义。
⑼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这件事我也在《和田行吟》一文中描述过。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味儿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⑽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遭受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⑾还有一年八月北疆下大雨,下着下着,变成了大雪。大雪里饱含水汽,落在仍然枝叶翠绿茂密的树上,积成很厚、很重的银冠。第二天阳光一照,十分奇丽壮观。但是不少树承受不了了,枝丫被压得劈开。银雪、绿叶之下,被劈折后露出的白生生的枝丫的内质,望过去就像人的白骨被折断后的模样,一样的惊心动魄。树无声,可是你完全可以感受到它的疼痛。
⑿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寻常,一看就知道,是具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就只有这些了。
⒀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⒁看来我们对它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文中第4段中说“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作者为什么这样讲?请分点回答。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地方的树?又用这些树说明了哪些观点或见解?请分点回答。
文章开头就说大树“就是伟人、高贵和智慧”,“ 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阅读了这一篇文章,你觉得大树的哪些东西值得你学习?
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分点回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成势头,迎合与趋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文化人在利益的驱动下,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创作粗鄙化的行列中,在娱乐新闻里“发掘”材料,在茶楼酒肆“激发”智慧,在流行时尚中“附会”思想,文学的星空划过了太多爱情的弧线和哭泣的泪痕。他们只是想经过简单的克隆和复制、毫不费力地收取名利,结果是平庸自不必说,道德沦落则日见明显。要让创作走出困境,有必要建立一种学术秩序和道德规范。他们既不能把极端个性的东西展现给观众,英才也不能把属于极端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大众。要把对观点的解读放到时代的背景上去阐释,要把对真理的感情放到大众的层面去引导、把对艺术美的表现放到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去挖掘;站在大众的角度去尊重他们的理解,站在思想的高度去提升他们的境界;以创作的严谨和责任意识来从事自己的工作。
④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容忍错误的倾向,总是沉默,必须有清醒者从缄默中站出来说话,坚守住人类精神的“月亮”,这是一个时代的迫切期待。可是现实中人们都是希望别人去作守住“月亮”的孤独的树,而自己则愿作树的旁观者。殊不知,这正是社会缄默的缘由,一个充满思想活力和精神自由的社会全然不是这样的。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成就不仅是他写出了惊世小说,更在于他用杂文和人格为民族立起了不屈的脊梁。
⑤古人曾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至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执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浩气,我们应该少一些物欲的功利思想,多一些写作的平常心;多一些可传承的思想创作,让人涵咏,让人沉醉,让人扼腕悲吟,让人为之倾倒。“剑桥法律系宽敞明亮的教工休息室里,只是在最右边不足一米半宽的架子上,展示着本系教工的科研成果。如果从梅特兰开始算起,100多年来这里教师的成果仅此一小架,委实不能算多。”这是留学剑桥的学者最切实的感受。
⑥宋代鸿儒张横渠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当成自己的读书理想,我们也应以此为文学创作中自觉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若如此,那是我们这个时代幸甚,我们国家幸甚,我们民族幸甚。
1.作者认为要建立“学术秩序和道德规范”,下列说法不符合这种“秩序与规范”的一项是
A.作家要关注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要有一定的积淀,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挖掘、吸取营养,更好地表现作品的艺术美。
B.作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大众的艺术审美品位,尊重大众的理解,从而引导大众去感悟真理,提升大众的思想境界。
C.作家要有清醒的意识,没有容忍错误的倾向,为社会充满思想活力和精神自由作出自己的贡献。
D.作家要站在时代、国家、民族的高度来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功利思想淹没,必须具备严谨的创作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2.下列不是造成目前文艺作品低俗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者的创作态度比较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作者丧失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B.有的文艺创作者极少接触和关注社会人生,造成视野狭窄,心胸不广,因此写出来的作品没有了创意和生机。
C.电脑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使人们变得懒惰而浮躁,出现了拼凑、剪接式的文章。
D.文艺创作者不能把极端个性的东西展现给观众,也不能把属于极端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大众,使文艺作品的传播遭遇障碍。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下流行文化处于无序状态,搅乱了大众的评判。文艺创作者追求点击率、票房收入等,投合市场趣味是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之一。
B.电脑网络会让人丧失认识和判断力,令人胸怀狭窄,丧失创意和生机。科技的高速度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文艺创作会形成制约。
C.作品的价值要经过历史的淘洗与证明,可见时下流行的文艺作品是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的,是会被历史淘汰的。
D.因为站出来批判错误倾向、坚守社会的良心是孤独的,所以人们自己总是不愿不敢批判,保持缄默,只做一个旁观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生活的滋味
①“生活过得没有滋味……”
②确实,常常听得人抱怨,生活就像一部放映了千百回、老得泛黄的电影。乏味、单调、重复,成天就是上班、下班、买菜、做饭、睡觉、看电视,没有一点新鲜玩意儿。
③一日,闲极无聊翻看杂志,很快被一则小故事吸引了:一位小女孩随妈妈赶集,在商店的橱窗里她看见了一件美丽的羊毛披肩。“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要是能送给妈妈多好啊!”小女孩偷偷溜到商店,她想用自己最珍爱的项链换披肩。不,孩子,老板摇摇头,你的项链最多值5块钱,而披肩却要40块钱。小女孩急了,她恳求老板千万留着披肩,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的,接下来的一个月小女孩非常忙碌,她常常背着母亲藏匿一些东西,有时还独自一人去沙漠。又到了赶集的日子,小女孩骄傲地递给老板一坛野蜂蜜,说:“若不够,我下次再带些来。”老板一眼就看见她那双被蜜蜂蜇得伤痕累累的胳膊,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真抱歉,披肩已经卖出去了。”小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斥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孩子,桌上有你一个包裹。”母亲招呼她。小女孩打开包裹一看,正是那条披肩!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你给母亲的礼物,也是我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
④这是一个多么美丽而温馨的故事,美丽得让人妒嫉,为什么上帝不为我安排如此美妙的经历?
⑤或许是嫉妒而生出“恶念”吧,心中琢磨,a.如果她没有忍着蜜蜂蜇刺的疼痛去采蜂蜜,b.如果小女孩只是漠然地走过橱窗没有注意到那条美丽的披肩,c.如果她没有想起母亲的生日,没有萌生出让母亲喜说的愿望,那么,这个美丽的故事还会发生吗?
⑥看来,不是上帝做了巧妙的安排,而是小女孩以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演绎出了这么一段美妙的经历。
⑦现在再来看看我们所谓无聊而单调的生活罢。我们每天急匆匆赶着上班、下班,从来也没时间关注一下街边的橱窗;我们每天与左邻右舍擦肩而过,只是简单地点点头,从来没心情停下来好好聊一聊;我们漠然地看着雨地里狼狈奔跑的路人想不起和他共享自己的雨伞;我们漠然地看着树上苹果坠地,从来不愿费脑子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是的,我们每天目的明确、心无旁骛地忙碌着,上班、下班、买菜、做饭、看电视、睡觉,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关注过什么?我们还思考过什么?我们还参与过什么?我们还付出过多少爱心?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不是生活太单调、太乏味,而是生活中的人太麻木、太冷漠、太机械、太刻板、太怠惰……
⑧生活真的像是一幕没有脚本的话剧,一个单调的演员,在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永远只是重复着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的老调;而一个优秀的演员,他总是充满爱心去关注,充满热情去感受,充满激情去参与,充满智慧去思索,勇敢无畏去冒险,坚持不懈去奋斗。
⑨试试看,再看见雨中狂奔的路人,递上一把雨伞,或许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就会由此发生;再遇见面熟而陌生的邻居停下来好好聊一聊,或许就会聊出一个新的事业;再经过橱窗,想一想年迈的老母亲,或许你会带给她一个终生难忘的惊喜……
⑩生活过得没有滋味?再想一想,还是我们自己没有滋味?
1、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藏匿( ) 怠惰( ) 蜇( ) 心无旁骛( )
2、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两种描写方法,请你合理想像,将她此时的心理活动描绘出来。(50字左右)
3、第⑤段中划线部分的语序有错误,请排列正确的顺序(只写序号)并说明理由。
正确语序:
理由:
4、第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执着”、“爱心”、“努力”、“诚心”从文中漏掉了,请按序将它们填到文中横线上。
5、文中的小女孩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经历?请用原文回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