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沈从文说,《边城》写的是“湘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请简述作者写了哪三个方面的“爱”。(每方面不超过8字)
???① ② ③
试题答案
1、①家人间的亲爱②男女间的情爱③邻里间的互爱
沈从文说,《边城》写的是“湘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请简述作者写了哪三个方面的“爱”。(每方面不超过8字)
① ② ③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辰州途中
沈从文
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丘阜,山势既较平和,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
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
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的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一点。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滩的可能。其中一只货船,大致还是昨天才坏事的,只见许多水手在石滩上搭了棚子住下,且摊晒了许多被水浸湿的货物。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
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到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两方面都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气力,这一方面却以为小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我虽立即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统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还是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见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的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
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都同画相上的托尔斯泰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
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人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一字排开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用麻头与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仗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无不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多美丽的一幅画图,一首诗!但除了一个从城市中因事挤出的人觉得惊讶,难道还有谁看到这些光景矍然神往?
(原出自沈从文《湘行散记》,转引自叶圣陶《文章例话》,标题为叶圣陶所加。略有删改。)
在作者看来,在第二个长滩上碰到的老纤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作具体阐述。(6分)
文中划线部分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说明。(7分)
结合全文,怎样理解文中第五段“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这句话?(4分)
本文是一篇旅行记,在文章结尾,作者描写了一幅小小水村如诗如画的生活景象。从全文看,这样安排有何好处?作者的描写有何特色?(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两个文人和一座小城
唐韧
①走上沈从文先生墓地的那面山坡时,希望我们坐他游船的船工一直跟着。他说:“我要不带路,你们多半找不到他的墓。很多人都找不到。”同行的朋友说:“怎么会?我们是学文学的,我们有心灵感应!”
②船工不多说,跟着。结果我们真的从先生墓前没有心灵感应地走了过去。我们输了。
③先生的墓跟我们的预期、跟世俗的规格都差得太远。比现在最一般的“考”“妣”们的墓排场还小。所谓碑,根本就是块不方不正还有坑洼的褐色石头,说是叫五彩石,碑石里也确实有小石子,可看不出多么“五彩”来,碑石边缘粗糙,一点没打磨过,字是绿色,小于拳,近视眼很容易以为那是几片绿苔。张充和先生著名的诔文还刻在了碑背后,虽说字是中央美院名家所刻,自然是友情留字,定不是重金聘请的。
④这已是我们到凤凰的第二天清早。
⑤第一天我们走完了古城,验证了出发前在网上查到的那些绮丽的照片、文字以及苗家菜。但印象最深的,倒是吊脚楼主们那份悠闲宁静的神态。只要拥有一座江边吊脚楼,就可以这么悠悠然地坐在敞开的堂屋里,等着背包客自己游进来。木条钉就的吊脚楼结构,设施绝对简单,背包客所需的,只是洗澡喝水睡觉,顶多还有蚊香。电视是有的,但是背包客们眼睛都朝外,盯着沱江虹桥,盯着山上的“岚雾”、水上的方头船,盯着石板街,还不够用。一年四季石板小街上的络绎的游人朝他们走来。
⑥我们住二层吊脚楼楼下。每天老夫妻早起把客房跟堂屋擦抹干净,灌上客房暖壶,就坐下来闲聊,或出去溜达了。他们脸上露出满足闲散的表情,同样的闲散弥漫在凤凰全城,卖蜡染的、卖编织披肩的、卖书(沈从文、黄永玉著作居多)和音像制品的、卖苗人松糕酸肉血粑鸭的、卖小玉雕的、纪念馆售票的……都温和自在地坐在竹椅上等生意,除游船上的歌声鼓响,没有什么兜售生意的吆喝。
⑦第一天还在“万寿宫”看了黄永玉画展。两幅凤凰古城的山水长卷中,在喷染而成的淡雅流动的彩雾之上,流动着一条沱江,挨挨挤挤生长着吊脚楼、古桥、古城楼、石板街、水坝和几乎装不下要伸出画外的蓬勃的树。红莲花富丽,银雕生肖幽默,铜浮雕风情旖旎。见宫门前黄老诗云“我欠父老画三千”,才悟出这所有的画,原来都是还债的。仅那一大幅红莲,就估价300万元。不要说万寿宫,就是对河的小小准提庵,也挂有他多幅还债的画,老僧人像、佛家人物故事,刻画精细活络、神采飞动,一般的佛院,绝不趁这样的财富。
⑧如果一个经济学家、企业家站在凤凰古城楼上俯瞰,一定感到整个凤凰城是一份老大的产业,它使旅店主人、书摊主人、饭店主人……直到在江边捞小螃蟹小虾摘山葱野蒜的小姑娘都能安居乐业。开发这份大产业的,与其说是哪位投资者或政府机构或官员,不如说是两个满心还债意识的文人。
⑨南方的山间水边应该不缺吊脚楼,不缺古趣盎然的小城,不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的风景,用心策划、建造、装点,一时要100座小城也不难,而凤凰独秀于湘西者,何也?为有两位文人在此“镇城”也。
⑩现在,一位谦卑地躺在难以发现的墓碑之下,一位还在不停地作画还债,他们用恋眷和才华开发了、装修了小城。不是他们,小城或许山水依旧烟霞依旧,却怎么也成不了天下学人神往之地。或许已濒风烛残年,寂寞流淌的沱江边,庵、塔、桥们灰蒙蒙地剥落着,发黑残余的几座吊脚楼前,老人们在太阳底下翻动着受潮的包谷,念叨在远方城市忘记归来的孩子……两位是像儿子一样在赡养着凤凰,赡养着凤凰小城的父老乡亲。两位有幸生长在凤凰,吮其山水之精气,在中国文学艺术的滩头弄潮踏浪;而凤凰也有幸被他们所写所画,在他们的笔下凝聚精魄,修成正果。
(选自《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7日,选文略有改动)
14.第⑥自然段中写凤凰古城的人都是“闲散”“温和”的,这里的“闲散”“温和”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15.第⑧自然段中“开发这份大产业的,与其说是哪位投资者或政府机构或官员,不如说是两个满心还债意识的文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我们输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 “这已是我们到凤凰的第二天清早”这句话能否删掉,请结合文章简述理由。(4分)
17.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两位文人和凤凰古城的“有幸”。(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谒从文墓
马笑泉
①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跟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河流一样,它正逐步丧失清澈澄明的本相。对面稀疏的几架吊脚楼,破旧而灰暗,如同瘦黑的小脚女人,可怜的站在江边,被更多的群涌而出的水泥楼房围困着,愈发显出坚持的零丁与困窘来。没有《边城》里古朴坚实的船,没有黄永玉笔下红焰一样燃烧的花,没有彩蝶般斑斓的苗装,没有天真无邪的翠翠的容颜。那个心中形成的幻象,就如同一只由无数精美的碎瓷片小心翼翼合成的绝世无双的花瓶,在突如其来的一瞬间碎了。我也由此回到了现实中,呆立了许久,才开悟似的轻笑一声:先生,真正的边城,已被您用醇厚优美的文字,极艺术地保存下来了。
②上去吧!台阶是顺坡砌的,陡陡的盘着。走这样的路,头自然是低着的,脚步也有意无意中放轻放慢。以这样恭敬安静的姿态走近您,在我,是一种必然。想想吧,读《边城》的那些时候,心中是怎样盈满一种几乎接近绝望的感伤的:那么清的意境,那么醇的氛围,水墨一样行云流水地渲染开来;那不可企及之美,像一位不可追求的遗世独立的佳人,令人因无望而生不尽的惆怅和无穷的感伤。先生,您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却贡献出了汉语文学中的神品。
③路往右一斜,又往左一甩,终于有方小小平地了。一碑挺立,上面的草书豪迈不拘: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当然是您那位机锋百出、堪称一代鬼才的表侄儿黄永玉所题了。永玉先生自称湘西老刁民,其锋芒毕露跟您的慈和大不一样,但骨子里那种至情至性倔强进取,却是一脉相承的。想当年您怀抱文学的梦想孤身入京,一段时间困顿潦倒几乎冻饿而死,这令郁达夫大为感叹而写下《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但您硬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不但挺过来,而且以绝大的天才渐渐打开了局面。这里要感谢徐志摩先生。如果没有当时这位诗界明星的关照和提携,也许,我们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将会损失“湘西”这至为精美的一页。
④再往上去,台阶渐陡,两旁草木极宁静的护持着一种平和清静氛围。先生,您一步一步引导我上升,而我终于来到您的面前。一大块天生彩石,浑然古朴,深深扎进湘西的泥土。您栖身其下,已与大地溶为一体。您已不在,而又无处不在。石头上镶着碧色的字,是您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是的,您的一生,都是在召唤着一个人所应有的善与真,并由此而获得了美。正如您所说,您毕生只想在一片苍凉废墟上修筑一些希腊式的关于人性的小庙。于是便有了《湘西》,有了《从文自传》,有了《月下小景》,最后上升为神奇的《边城》。也许在一些人眼中,您仅仅是一个营造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可只要深入您那些像湘西一样深重质厚的文字,是任谁也会感受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啊!
⑤不禁想起鲁迅。他老人家东方式的悲天悯人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怀抱,其实是和您同出一源。
⑥先生,其实我还远没有领悟您的精神和苦心。当我久久凝视时,您可在满刻沧桑中面露慈和微笑看我?您可以温文质朴的声调给我一次神光天降的点悟?而我终将告别而且远去。且让我扶此石留影纪念罢,并由此深记:大师就是那种,即使躺在你脚下,也一再提升着你的人。
17.第①小节中,作者写“心中形成的幻象”和现实的差距,作用是什么?(4分)
18.第④小节中,作者认为沈从文不“仅仅是一个营造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 为什么?
(5分)
19.综观全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颂扬沈从文先生的?(6分)
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读《边城》的时候,作者会产生“一种几乎接近绝望的感伤”,是说读完《边城》后人们会意志消沉,使人对现实有一种绝望的感伤。
B.从文中可以看出,翠翠是沈从文先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这个人物的性格符合作者的审美旨趣。
C.“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这句话表明沈从文先生充满自信,个性张扬。
D.从“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可以看出,作者对边城目前的自然环境的状况甚为不满,借此引发人们对包括环保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的思考。
E.“也许,我们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将会损失‘湘西’这至为精美的一页”,是对沈从文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其贡献的赞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谒从文墓
马笑泉
① 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跟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河流一样,它正逐步丧失清澈澄明的本相。对面稀疏的几架吊脚楼,破旧而灰暗,如同瘦黑的小脚女人,可怜地站在江边,被更多的群涌而出的水泥楼房围困着,愈发显出坚持的零丁与困窘来。没有《边城》里古朴坚实的船,没有黄永玉笔下红焰一样燃烧的花,没有彩蝶般斑斓的苗装,没有天真无邪的翠翠的容颜。那个心中形成的幻象,就如同一只由无数精美碎瓷片小心翼翼合成的绝世无双的花瓶,在突如其来的一瞬间碎了。我也由此回到了现实中,呆立了许久,才开悟似地轻笑一声。先生,真正的边城,已被您用醇厚优美的文字,极艺术地保存下来了。
②上去吧!台阶是顺坡砌的,陡陡地盘着。走这样的路,头自然是低着的,脚步也有意无意中放轻放慢。以这样恭敬安静的姿态走近您,在我,是一种必然。想想吧,读《边城》的那些时候,心中是怎样盈满一种几乎接近绝望的感伤的:那么清的意境,那么醇的氛围,水墨一样行云流水地渲染开来;那不可企及之美,象一位不可追求的遗世独立的佳人,令人因无望而生不尽的惆怅和无穷的感伤。先生,您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却贡献出了汉语文学中的神品。
③路往右一斜,又往左一甩,终于有方小小平地了。一碑挺立,上面的草书豪迈不拘: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当然是您那位机锋百出、堪称一代鬼才的表侄儿黄永玉所题了。永玉先生自称湘西老刁民,其锋芒毕露跟您的慈和看似大不一样,但骨子里那种至情至性倔强进取,却是一脉相承的。想当年您怀抱文学的梦想孤身入京,一段时间困顿潦倒几乎冻饿而死,这令郁达夫大为感叹而写下《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但您硬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不但挺过来,而且以绝大的天才渐渐打开了局面。这里要感谢徐志摩先生。如果没有当时这位诗界明星的关照和提携,也许,我们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将会损失“湘西”这至为精美的一页。
④再往上去,台阶渐陡,两旁草木极宁静地护持着一种平和清静氛围。先生,您一步一步引导我上升,而我终于来到您的面前。一大块天生彩石,浑然古朴,深深扎进湘西的泥土。您已不在,而又无处不在。石头上镶着碧色的字,是您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是的,您的一生,都是在召唤着一个人所应有的善与真,并由此而获得了美。正如您所说,您毕生只想在一片苍凉废墟上修筑一些希腊式的关于人性的小庙。于是便有了《湘西》,有了《从文自传》,有了《月下小景》,最后上升为神奇的《边城》。也许在一些人眼中,您仅仅是一个营造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可只要深入您那些象湘西一样深重质厚的文字,是任谁也会感受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的啊!
⑤不禁想起鲁迅。他老人家东方式的悲天悯人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怀抱,其实是和您同出一源。
⑥先生,其实我还远没有领悟您的精神和苦心。当我久久凝视时,您面露慈和的微笑看我?您以温文质朴声调给我一次神光天降的点悟?而我终将告别而且远去。且让我扶此石留一张纪念罢,并由此深记:大师就是那种,即使躺在你脚下,也一再提升着你的人。
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展开联想与想象,从拜谒沈从文的墓中深刻领悟到沈先生的精神。
B.文中的沈从文外表慈和,声调温文质朴,但骨子里至情至性,倔强进取,能以顽强的意志同命运作抗争。
C.文章以行踪为线索,写到了黄永玉、鲁迅等人,与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D.沈从文的思想是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与鲁迅的悲天悯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实同出一源,都是一种伟大的情怀。
文章第一段写沱江的水及周围景观,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请指出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一大块天生彩石,浑然古朴,深深扎进湘西的泥土。
②大师就是那种,即使躺在你脚下,也一再提升着你的人。
“以这样恭敬安静的姿态走近您,在我,是一种必然。”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谒从文墓
马笑泉
① 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跟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河流一样,它正逐步丧失清澈澄明的本相。对面稀疏的几架吊脚楼,破旧而灰暗,如同瘦黑的小脚女人,可怜地站在江边,被更多的群涌而出的水泥楼房围困着,愈发显出坚持的零丁与困窘来。没有《边城》里古朴坚实的船,没有黄永玉笔下红焰一样燃烧的花,没有彩蝶般斑斓的苗装,没有天真无邪的翠翠的容颜。那个心中形成的幻象,就如同一只由无数精美碎瓷片小心翼翼合成的绝世无双的花瓶,在突如其来的一瞬间碎了。我也由此回到了现实中,呆立了许久,才开悟似地轻笑一声。先生,真正的边城,已被您用醇厚优美的文字,极艺术地保存下来了。
②上去吧!台阶是顺坡砌的,陡陡地盘着。走这样的路,头自然是低着的,脚步也有意无意中放轻放慢。以这样恭敬安静的姿态走近您,在我,是一种必然。想想吧,读《边城》的那些时候,心中是怎样盈满一种几乎接近绝望的感伤的:那么清的意境,那么醇的氛围,水墨一样行云流水地渲染开来;那不可企及之美,象一位不可追求的遗世独立的佳人,令人因无望而生不尽的惆怅和无穷的感伤。先生,您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却贡献出了汉语文学中的神品。
③路往右一斜,又往左一甩,终于有方小小平地了。一碑挺立,上面的草书豪迈不拘: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当然是您那位机锋百出、堪称一代鬼才的表侄儿黄永玉所题了。永玉先生自称湘西老刁民,其锋芒毕露跟您的慈和看似大不一样,但骨子里那种至情至性倔强进取,却是一脉相承的。想当年您怀抱文学的梦想孤身入京,一段时间困顿潦倒几乎冻饿而死,这令郁达夫大为感叹而写下《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但您硬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不但挺过来,而且以绝大的天才渐渐打开了局面。这里要感谢徐志摩先生。如果没有当时这位诗界明星的关照和提携,也许,我们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将会损失“湘西”这至为精美的一页。
④再往上去,台阶渐陡,两旁草木极宁静地护持着一种平和清静氛围。先生,您一步一步引导我上升,而我终于来到您的面前。一大块天生彩石,浑然古朴,深深扎进湘西的泥土。您已不在,而又无处不在。石头上镶着碧色的字,是您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是的,您的一生,都是在召唤着一个人所应有的善与真,并由此而获得了美。正如您所说,您毕生只想在一片苍凉废墟上修筑一些希腊式的关于人性的小庙。于是便有了《湘西》,有了《从文自传》,有了《月下小景》,最后上升为神奇的《边城》。也许在一些人眼中,您仅仅是一个营造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可只要深入您那些象湘西一样深重质厚的文字,是任谁也会感受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的啊!
⑤不禁想起鲁迅。他老人家东方式的悲天悯人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怀抱,其实是和您同出一源。
⑥先生,其实我还远没有领悟您的精神和苦心。当我久久凝视时,您面露慈和的微笑看我?您以温文质朴声调给我一次神光天降的点悟?而我终将告别而且远去。且让我扶此石留一张纪念罢,并由此深记:大师就是那种,即使躺在你脚下,也一再提升着你的人。
1.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展开联想与想象,从拜谒沈从文的墓中深刻领悟到沈先生的精神。
B.文中的沈从文外表慈和,声调温文质朴,但骨子里至情至性,倔强进取,能以顽强的意志同命运作抗争。
C.文章以行踪为线索,写到了黄永玉、鲁迅等人,与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D.沈从文的思想是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与鲁迅的悲天悯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实同出一源,都是一种伟大的情怀。
2.文章第一段写沱江的水及周围景观,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3.请指出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一大块天生彩石,浑然古朴,深深扎进湘西的泥土。
②大师就是那种,即使躺在你脚下,也一再提升着你的人。
4.“以这样恭敬安静的姿态走近您,在我,是一种必然。”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