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语出原文第二段)
试题答案
9、使人听此凋朱颜
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各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俘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使流传 B.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C.曼词以自饰 曼:随意的 D.亦欲以穷天人之际 际:关系
下列各组加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是非乃定 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D.虽累百世,垢弥甚矣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B.而刘夙婴疾病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D.仰观宇宙之大
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列举先贤受到沉重打击后发奋著书的史实,是借古人以自勉,抒发了满腔的愤激之情。
B.司马迁向任安表示为著成《史记》,即使受到最厉害的刑罚,也没有悔恨之心。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说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和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D.司马迁虽然有了为写史而活的决心,可我们从他复信的最后还是可以看出他满腔的愤怒和对汉武帝的控诉。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各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俘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使流传 B.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C.曼词以自饰 曼:随意的 D.亦欲以穷天人之际 际:关系
2.下列各组加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然后是非乃定 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D.虽累百世,垢弥甚矣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3.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B.而刘夙婴疾病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D.仰观宇宙之大
4.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选文开头列举先贤受到沉重打击后发奋著书的史实,是借古人以自勉,抒发了满腔的愤激之情。
B.司马迁向任安表示为著成《史记》,即使受到最厉害的刑罚,也没有悔恨之心。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说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和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D.司马迁虽然有了为写史而活的决心,可我们从他复信的最后还是可以看出他满腔的愤怒和对汉武帝的控诉。
5.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俘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流传 | B.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 |
C.曼词以自饰曼:随意的 | D.亦欲以穷天人之际际:关系 |
A.然后是非乃定 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D.虽累百世,垢弥甚矣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小题3: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B.而刘夙婴疾病 |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 D.仰观宇宙之大 |
A.选文开头列举先贤受到沉重打击后发奋著书的史实,是借古人以自勉,抒发了满腔的愤激之情。 |
B.司马迁向任安表示为著成《史记》,即使受到最厉害的刑罚,也没有悔恨之心。 |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说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和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
D.司马迁虽然有了为写史而活的决心,可我们从他复信的最后还是可以看出他满腔的愤怒和对汉武帝的控诉。 |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共9分,每小题3分)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在描写音乐作用方面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D.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2.以下对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强调了弹者和听者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
3.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
C.“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
D.“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0分)
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3分)
⑵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4分)
⑶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小题1: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在描写音乐作用方面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D.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强调了弹者和听者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
C.“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
D.“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
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3分)
⑵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4分)
⑶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3分)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释:赡逸:shàn yì,形容诗文词采富丽,感情奔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奏颂一篇奏:进献 |
B.引至庭下曰引:拉,牵 |
C.喜纵横 纵横: 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 |
D.今墓在焉焉:兼词,于之 |
A.遂荐于玄宗月出于东山之上 |
B.亲为调羹齐彭殇为妄作 |
C.以所业投贺知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白长笑而去扣舷而歌之 |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一出生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李磷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
(1)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3分)
(2)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3分)
(3)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寂寞天柱山(节选) 余秋雨现在有很多文化人完全不知道天柱山的所在,这实在是不应该的。
我曾惊奇地发现,中国古代许多大文豪、大诗人都曾希望在天柱山安家。他们走过的地方很多,面对着佳山佳水一时激动,说一些过头话是不奇怪的。但是,声言一定要在某地安家,声言非要在那里安度晚年不可,而且身处不同的时代竟不谋而合地如此声言,这无论如何是罕见的。
唐天宝七年,诗人李白只是在江上路过时远远地看了看天柱山,便立即把它选为自己的归宿地:“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过了些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携杨贵妃出逃蜀中,《长恨歌》、《长生殿》所描写过的生生死死大事件发生在历史舞台上,那个时候李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正躲在天柱山静静地读书。……
想在天柱山安家的愿望比李白还要强烈的,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在四十岁时曾遇见过一位在天柱山长期隐居的高人,两人饮酒畅叙三日,话题总不离天柱山,苏东坡由此而想到自己在颠沛流离中,年方四十而华发苍苍,下决心也要拜谒天柱山来领略另一种人生风味。“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他所若访潜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这便是他当时随口吟出的诗。后来,他在给一位叫李惟熙的友人写信时又说:“平生爱舒州风士,欲卜居为终老之计。”他这里所说的舒州便是天柱山的所在地,也可看作是天柱山的别称。请看,这位游遍了名山大川的旅行家已明确无误地表明要把卜居天柱山作为“终老之计”了。他这是在用诚恳的语言写信,而不是作诗,并无夸张成分。直到晚年,他的这个计划仍没有改变。老人一生最后一个官职竟十分巧合地是“舒州团练副使”,看来连上天也有意成全他的“终老之计”了。他欣然写道:“青山只在古城隅,万昊归来卜筑居。”把到天柱山来说成是“归来”,分明早已把它看成了家。但如所周知,一位在朝野都极有名望的六十余岁老人的定居处所已不是他本人的意向所能决定的了,和李白一样,苏东坡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终老之计”。
与苏东坡同时代的王安石是做大官的人,对山水景物比不得李白、苏东坡痴情,但有趣的是,他竟然对天柱山也抱有终身性的迷恋。王安石在三十多岁时曾做过三年舒州通判,多次畅游过天柱山,后来虽然宦迹处处,却怎么也丢不下这座山,用现代语言来说,几乎是打上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不管到了哪儿,也不管多大年纪了,他只要一想到天柱山就经常羞愧:“相看灵秃无归计,一梦东南即自羞!”这两句取自他《怀舒州山水》一诗,天柱山永远在他梦中,而自己头发秃谢了也无法回去,他只能深深“自羞”了。与苏东坡一样,他也把到天柱山说成是“归”。
王安石一生经历的政治风浪多,社会地位高,但他总觉得平生有许多事情没有多大意思,因此,上面提到的这种自羞意识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浮现于心头:“看君别后行藏意,回顾潜楼只自羞。”
只要听到有人要到天柱山去,他总是送诗祝贺,深表羡慕。“搅辔羡君桥此路”,他多么想跟着这位朋友一起纵马再去天柱山啊,但他毕竟是极不自由的,“宦身有吏责,觞事遇嫌猜”,他只能把生命深处那种野朴的欲求克制住。而事实上,他真正神往的生命状态乃是:“野性堪如此,潜山归去来。”
还可以举出一些著名文学家来。例如在天柱山居住过一段时间的黄庭坚此后总是口口声声说“吾家潜山,实为名山之福地”,而实际上他是江西人,真正的家乡离天柱山还远得很。
再列举下去有点“掉书袋”的味道了,就此打住吧。我深感兴趣的问题是,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中间,天柱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这么多文学大师的厚爱?
很可能是它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天柱山自南北朝特别是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都非常兴盛。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此传经,至今三祖寺仍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古刹;在道教那里,天柱山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地维”,是“九天司命真君”的居住地,很多道家大师都曾在这学过道。这两大宗教在此交汇,使天柱山一度拥有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气象非凡。对于高品位的中国文人来说,佛道两教往往是他们世界观的主干或侧翼,因此这座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漫长人生的精神皈依点。这种山水化了的宗教,理念化了的风物,最能使那批有悟性的文人畅意适怀。例如李白、苏东坡对它的思念,就与此有关。
也可能是它所蕴含的某种历史魅力,早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曾到天柱山祭祀,封此山为南岳,这次祭山是连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也跟随来了的。后来,天柱山地区出过一些让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历史人物,例如赫赫大名的三国周瑜,以及“小乔初嫁了”的二乔姐妹。这般风流倜傥,又与历史的大链条连结得这般紧密,本是历代艺术家恒久的着眼点,无疑也会增加这座山的诱惑。王安石初到此地定居时曾急切询问当地百姓知道不知道这里出过周瑜,百姓竟然都不知道,王安石深感寂寞,但这种寂寞可能更加增添了诱惑。一般的文人至少会对乔氏姐妹的出生地发生兴趣:“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芙蓉。只今冷落遗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风。”(罗庄《潜山古风》)
当然,还会有其他可能。
但是在我看来,首要条件还是它的自然风景。如果风景不好,佛道寺院不会竞相在这里筑建,出了再大的名人也不会叫人过多地流连。
那么,且让人们进山。
(选自《文化苦旅·寂寞天柱山》)
1.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说“现在有很多文化人完全不知道天柱山的所在,这实在是不应该的”的理由以及该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想在天柱山安家的愿望比李白还要强烈,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 白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飓,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对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 号:鸣叫
B、连峰去天不盈尺 盈:满足
C、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流的声音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词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开国何茫然
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①难于上青天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其险也如此 ②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这首诗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4、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 “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5、诗人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2)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5)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