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试题答案
3、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列诗,做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解把,解得,懂得。
(1)贺诗和曾诗中都有“不知”二字。请分析其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诗“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三、四句为设问,问句有一“裁”字,答问就相应地用了“剪刀”,在修辞的逻辑性上是很严谨的。第四句化无形为有形,用的是比喻。
-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首句的夸张是通过第二句才得以艺术化的。尾句森冷的“秋霜”是因明镜感染愁凄所致。
- C.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前两句与后两句,农民抗旱“迎龙”与官僚地主享乐“恐春阴”形成鲜明对比,可见阶级矛盾何等尖锐!“朱门”是借代手法。
-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沙如雪”“月似钩”的清冷与“踏清秋”的豪情对比鲜明,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悲哀和对事业的热爱。“金络脑”,是比喻手法。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_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 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 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