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文天祥坚守民族气节、忠诚爱国令人钦佩,从侧面突出他这一特点的选项是(3分)

(1)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4)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5)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6)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

A.(1)(2)(5)  B.(2)(3)(4)   C.(1)(4)(6)    D.(3)(4)(5)

试题答案

5、C(①“轻盈”侧重于轻快,而“清莹”则侧重于清澈,在语境中应选“清莹”。②“抢救”指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其对象可以是能够直接救护的人,也可以是文化遗产等;“营救 ”是援救的意思,其对象是暂时遇到灾难急需救助而又不能直接救助的人。句中用于煤矿瓦斯爆炸后的失踪者,应选“营救”。③“因此”是因为这个,表解说原因,“所以”是直接表结果,且最好与“因为”呼应。故选“因此”。“不仅……还”表递进,“既……又”表并列,本句表意重心在后半句,故用“不仅/还”)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者,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刘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注:弘范,即张弘范,是当时进攻广东潮阳地区的元军统帅。

黄冠,道士。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不能捍父母                    捍:保卫        

B.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与之          与:给

    C.天祥泫然出涕                    涕:眼泪        

D.其衣带中有赞曰                  赞:颂扬

5、文天祥坚守民族气节、忠诚爱国令人钦佩,从侧面突出他这一特点的选项是(3分)

(1)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4)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5)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6)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

A.(1)(2)(5)  B.(2)(3)(4)   C.(1)(4)(6)    D.(3)(4)(5)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弘范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B.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终也不会屈服,便与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说出来了,结果天祥没被释放。

C.文天祥在关押期间,决心以死明志,但忽必烈不忍心,表现了他对文天祥的气节和才华的敬佩。

D.文天祥临终前曾说:读圣贤书,应做到取义成仁,才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表现了他高尚的爱国精神。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索之固,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与之。(3分)

答:

(2)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3分)

答:

(3)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4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者,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刘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注:弘范,即张弘范,是当时进攻广东潮阳地区的元军统帅。

黄冠,道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能父母    捍:保卫           B.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之  与:给

       C.天祥泫然出    涕:眼泪           D.其衣带中有曰          赞:颂扬

2.文天祥坚守民族气节、忠诚爱国令人钦佩,从侧面突出他这一特点的选项是(    )

(1)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4)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5)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6)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

A.(1)(2)(5)  B.(2)(3)(4)   C.(1)(4)(6)    D.(3)(4)(5)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弘范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B.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终也不会屈服,便与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说出来了,结果天祥没被释放。

C.文天祥在关押期间,决心以死明志,但忽必烈不忍心,表现了他对文天祥的气节和才华的敬佩。

D.文天祥临终前曾说:读圣贤书,应做到取义成仁,才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表现了他高尚的爱国精神。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索之固,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者,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刘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注:(1)弘范,即张弘范,是当时进攻广东潮阳地区的元军统帅。(2)黄冠,道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能父母                      捍:保卫

B.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之     与:给

C.天祥泫然出                      涕:眼泪

D.其衣带中有曰                   赞:颂扬

2.文天祥坚守民族气节、忠诚爱国令人钦佩,从侧面突出他这一特点的选项是(   )

(1)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4)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5)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6)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

A.(1)(2)(5)                               B.(2)(3)(4)

C.(1)(4)(6)                                      D.(3)(4)(5)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弘范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B.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终也不会屈服,便与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说出来了,结果天祥没被释放。

C.文天祥在关押期间,决心以死明志,但忽必烈不忍心,表现了他对文天祥的气节和才华的敬佩。

D.文天祥临终前曾说:读圣贤书,应做到取义成仁,才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表现了他高尚的爱国精神。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索之固,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与之。

(2)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3)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