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请以“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8、
评卷人 |
得分 |
|
|
二、名句默写
(每空? 分,共? 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歌曰:桂棹兮兰桨, 。(苏轼《赤壁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2)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 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4)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评卷人 |
得分 |
|
|
三、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护肩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刘姥姥因为喝了许多酒,吃了油腻食物,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走到了黛玉的我方,看到精美的床帐,便歪身睡倒,酒屁臭气散了一屋子。幸亏袭人发现,及时收拾妥当,才没有被黛玉知道。《红楼梦》
B.操欲观武官比试共建,乃使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分武官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其余将士俱穿绿,各带雕弓长箭,跨鞍勒马,听候指挥。
赤壁败后不久,铜雀台造成,曹操就大会文武于邺郡,设宴庆贺,同时召集曹氏宗族武官与其余将士比试弓箭。最终,曹氏宗族武官获胜,曹操甚感欣慰。(《三国演义》)
C.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古老的僵尸”,……僵尸在坟墓里是不会“风化”的。现在既然到了现代大都市的上海,自然立刻就要“风化”。
吴老太爷因为乡下农民抗租暴动,才匆匆逃到上海。初到灯红酒绿的上海,五老体液就感受到强烈的刺激,于当晚一命呜呼。《子夜》
D.八碟冷菜和两碟瓜子、杏仁摆上桌子以后,主人们大大小小集在堂屋里面,由高老太爷领头,说声入座,各人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很快地就坐齐了。
旧历新年,高家吃年饭,根据辈份分为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上桌清清静静,下桌热闹非常。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满足的笑容。(《家》)
E.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刚要开口,不料到这时一直保持沉默的彼得?盖拉西莫维奇显然被首席陪审员那种唯我独尊的口吻所激怒,濡染对他进行反驳,正好说出了聂赫留朵夫想说的话。
聂赫留朵夫根据法庭审讯情况和他对玛斯洛娃的了解,深信玛斯洛娃没有犯罪,尽管怕被人发现他同她的特殊关系,还是想为玛斯洛娃辩驳。(《复活》)
评卷人 |
得分 |
|
|
四、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11、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阴行五首(其四)
刘禹锡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古人在评论此诗时曾说本诗运用了比兴托物抒怀的手法,来表现诗中女主人的思想感情。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试结合三、四句加以赏析。
答:
12、在“家电”身上似乎能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思方式,写一段以某种家电讽喻或提示人类的文字。(3分)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从别人的摆布。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气候,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答:
试题答案
7、参照2009年高考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19题。
游 思
端木薰香
①风,徐徐而来,裹着一团一团的山林气息,使我不必睁开双眼,便知道这潺潺的水声是山泉;便知道这把我高高垫起的是山石。可是我仍不能抑制地睁开我的眼,因为我记得那水是秋日月色一样幽幽的清澈,因为我记得那山是嶙峋与葱茏交织的风景。我曾在这里留下稚嫩的笑语,它们是否还记得?我不能忘记,所以我回来,在这里寻找记忆的足迹、成长的履痕,也找到了许多别样的东西。
②重走一趟溪水卵石之间的“路”。清流像灵动的精灵,在沉稳的山石之间来回地穿梭跳动。磐石是坚定的,但奈何不得水的日夜打磨终于变得浑而钝,坚而圆。是水破坏了它吗?不,我想不是的,这被打磨过的山石,似乎比耸立山间突兀嶙峋的山石更显得浑雄有力。他们被水赋予了一种思想者一样的沉稳气质:而这汩汩的清流,也因为石的起伏高低,零落布局而拥有了我所见的灵动与风韵。这是一种相互的美,正如山因了水而伟岸,水因了山而秀美。我一步一步踏在坚韧的磐石上,仰而天,俯而水,天水之间是巍峨的山。碧波,葱茏,蔚蓝,好一幅青绿山水画。
③我虽随水流一路走过,但人总爱走往高处。山林的秋是飞扬的落叶,是清幽的庙宇,是宁静的风声,是安详的泥土。我徜徉在其中,只记得小时候迷惘的表情。石阶路上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流连于隔水相望的奇石险峰,贪婪享受着山林之美,一分一分体味着故地重游的别样感受。身边有年幼的小孩子精神十足地奔上山顶―――像我幼时一样的,他们和那时的我,实在是因为不懂得欣赏游山览水的诗情画意,才把浮躁地超越前面的游人作为享受,于今我终于知道,小时候失掉了什么。从山脚到山腰再到山顶,那水由清澈可见缓步前行到飞流直下水雾缭绕再到只闻其声不见其面。那绿色由一株的高大雄奇到满山蔚然成林的常绿树再到苍翠与湛蓝、山尖与天穹的交织;落叶的轨迹勾画出风景的线条;云是淡墨中的空白;石是勾勒过的褐色画布;树阴树枝是苍劲浓墨与浅淡墨迹的交织……一幅浅绛山水,概括了这风景。
④下山一路,我的思绪山泉一样涌动而出。也许我长大了,学会了与水对视,安然享受它的温存,体味它的忧郁,不再限于感受它与肌肤亲昵的清纯凉爽。我学会了在上山的路上欣赏所见的自然之手的布置,学会了安详地思考,感觉这静与动、山与水、色块与线条、音效与视觉的完美结合。一如原始的歌谣,有自然质朴和谐悠扬之美。也许我终究无法融入这个自然之环,只是隔岸观景的孩子―――我爱这风景的优美,觉得在这样原始的空气中,有太多大煞风景的虫子,甚至因为它们惹得我尖叫起来―――大煞风景的也许不是虫,而是我,是我不和谐的声音介入,惊扰了它们徐徐而行悠然自得与自然相融的生长姿态。
⑤回到栖身之所,不觉已近黄昏。暮色苍茫之中远望这亘古的山,百年的树,再低头打量水池倒映的我,渺小与伟岸是那么的鲜明,使我的心中莫名地涌起一股感动,或者是难以言表的情愫,一时冲动想要看那片与日月同辉的天河。等到月起,可惜今夜的天空无缘星辰―――一个通宵的企盼和失望。然而我本不该强求什么,自然的相互协调原本是一种美,像我今日所见所感。我立足自然,即便渺小,仍要顺天道而行,学会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只有与环境和谐,才会使我得到它的映衬而显出细微之处的美好,我也将使我的周边更加绽放美丽。不要努力刻意地改变自己以外的因素,自然的规律告诉我,那是徒劳。推及自身,引申而论,也许就是该学会协作,学会包容,学会欣赏他人,如是才能尽显自身的价值。
⑥不虚此行,我虽然流连,却没有不舍。该离开便不应强留。回到属于自己的地界,那里才与我真正相融。回望山水静动,它在无声地诠释自然哲思。成长的我,开始学会感悟。
16.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请概括作者的游踪。(5分)
答:
17.作者为什么说“人总爱走往高处”?(6分)
答:
18.作者从游思中得到了感悟,请问到底感悟到了什么?(6分)
答:
19.下列是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是一篇记游山水的游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一些深刻认识。
B.文章整句与散句结合,语言变化多姿,意境清新拔俗,含意深远,发人深省。
C.从文以游踪为线索,前半部分重在写记游的感受,后半部分重在抒写对自然的感悟。
D.本文主旨抒写人不能破坏自然,应与自然相融,与《空中楼阁》的主旨一致。
E.本文是第二次游同一地方,写儿时只知超载前面游人,是为了表现儿时的错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小题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①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②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
③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④并不是说娱乐和文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
⑤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了“电视型印刷媒介”。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⑥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香黎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叹,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1.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
答:
2.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
答: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当前电视文化席卷天下,作者及时介绍电视文化批判理论,对沉溺于电视娱乐文化潮流中的人当头棒喝,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责任感。
B.电视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区分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论述两种文化时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C.波兹曼声讨电视文化,是因为娱乐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电视上的一切都必须。以娱乐方式表现出来,电视垄断了一切,“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
D.本文多用“不在于……,而在于……”、“再也不可能有……”等句式和“无可辩驳”、“决不会”等词语,从而使文章富于严正直率的论辩色彩。
E.文章开头巧借书名发出“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喝问”,峭拔警心,以“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结尾,巧妙点题,而“诅咒”一词更是振聋发聩。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小题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①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②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
③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④并不是说娱乐和文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
⑤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了“电视型印刷媒介”。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⑥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香黎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叹,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1.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
答:
2.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
答: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当前电视文化席卷天下,作者及时介绍电视文化批判理论,对沉溺于电视娱乐文化潮流中的人当头棒喝,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责任感。
B.电视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区分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论述两种文化时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C.波兹曼声讨电视文化,是因为娱乐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电视上的一切都必须。以娱乐方式表现出来,电视垄断了一切,“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
D.本文多用“不在于……,而在于……”、“再也不可能有……”等句式和“无可辩驳”、“决不会”等词语,从而使文章富于严正直率的论辩色彩。
E.文章开头巧借书名发出“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喝问”,峭拔警心,以“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结尾,巧妙点题,而“诅咒”一词更是振聋发聩。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1—3题。
访三轮车夫博士蔡伟
蔡伟,男,生于171年,高中学历,去年还在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今年6月5日,复旦大学对外宣布,蔡伟被录取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9级博士研究生。他是我国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个以高中学历报考复旦大学博士的学生。
郑州晚报:听说你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有着2年的造诣,为什么会喜欢上古文字?
蔡伟:这个说起来话长,兴趣有时候很奇妙。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还喜欢练书法,没想到,在临摹书帖时,开始对中国古代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上了高中,我的语文成绩非常好,有时语文老师遇到生僻字也会问我,但是,我的数学、英语成绩糟糕,偏科情况严重。
郑州晚报:是不是因为偏科才没有上大学?
蔡伟:是的。我的数学、英语成绩很差,到了高三,我甚至都不想学数学、英语了,感觉学了也没希望,根本就不可能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我就参加了工作。
郑州晚报:参加了工作,你还有时间学习研究古文字吗?
蔡伟:只要兴趣不减,时间总能挤出来。当时我在一家胶管厂当工人,工作之余,我就到图书馆找书看,那时的图书馆不比现在,很多古籍都找不到,即便找到了,书也不让外借,除非有特殊情况,没办法,只好在图书馆里整本整本地把书抄下来。
郑州晚报:后来你又下岗了,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坚持自学吗?有过放弃的念头吗?
蔡伟:191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194年下岗。下岗后,我在一家商场门口摆起了小摊,所得仅够维持温饱,不过,我仍然很快乐,因为摆摊的时候有许多空余时间,我可以边看摊边读书。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我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自学。但是,都是暂时的,我从来没有打算要真正放弃自学。
郑州晚报:是什么在支撑着你?
蔡伟:对古文字的浓厚兴趣和不甘心平庸。
郑州晚报:能说说你的家庭情况吗?
蔡伟:家庭方面的压力也不小,我妻子从事送报工作,每月收入只有500元左右,11岁的儿子正在上小学,他不是很喜欢读书。
郑州晚报:在你长时间的自学过程中,有没有遭到过周围人的不理解?家人理解、支持你吗?
蔡伟:刚开始有。在一些人看来,我有点傻。在摆地摊、蹬三轮时,还要抽时间看书,别人会认为我这个人很酸,饭都吃不饱了,还有闲工夫看“闲书”,有点不务正业。在父母眼中,我是很叛逆的。父母希望我的生活轨迹能朝着为家庭致富的方向不断延伸。妻子还是比较支持我的。但我感觉到,要得到家人的认同,还需要时间。
郑州晚报:在正式成为复旦大学博士生之前,你就已经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了,这难得的机会是不是为你日后成为博士生起了重要作用?
蔡伟:说实话,那次能够去复旦工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平时研究古文字,我结识了一些古文字方面的专家,万般无奈之下,我写信给专家,恰好,复旦大学和中华书局、湖南省博物馆联合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经由裘锡圭先生引荐,中心决定让我去做一些临时工作。这份工作虽然是临时的,但还是让我十分兴奋,更让我想不到的是,竟然有机会成为复旦大学的博士生。
郑州晚报:你觉得复旦大学是因为什么看上你的?
蔡伟:呵呵,我也说不好。可能是我2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打动了他们,还有就是,学校可能认为我搞古文字研究的能力也不错。主要还是复旦大学有博大的胸怀,能接纳我这样的学生。
郑州晚报:从一个靠蹬三轮来养家糊口的人变成了博士生,这种转变反差很大,你都准备好了吗?
蔡伟:我毕竟不是正规体制内培养出的学生,在学校里难免会有压力。我知道自己面临很大的补课任务,我没有读过大学,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很欠缺,比如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的知识,都需恶补,我有信心学好。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真的很幸运,人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坚持梦想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轻言放弃。
郑州晚报:时下,你是一个名人,被媒体的光环包围,你喜欢现在这种生活方式吗?
蔡伟:很不喜欢,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静下来认真看书、学习。我不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来出名,这不叫什么名人。在我眼里,只有对学术产生影响,在古文字学界能有深入的研究并发表独立客观观点的人,才是最神圣的。在学术上,名利是致命伤。
郑州晚报:将来有何打算?
蔡伟:打算只有一个,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感恩,去报答那些曾经帮过我的人。一定不辜负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一定要在古文字方面作出贡献。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摘自5.1《郑州晚报》有删节)
1.蔡伟从一名高考落榜生到复旦博士经历了哪些困难?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
2.从全文看,蔡伟自身的哪些优秀品质帮助他成就了自己的梦想?请简要分析。
3.对于蔡伟读博士有人说是“草根精神的胜利”,也有人说这是“复旦大学思想解放”“高招体制改革的成果”,还有人说他是个“苦命的幸运儿”,请你结合文本阐述你对以上某一种看法的认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试题
野菊花
陈 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
答:
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庭院、公园、花盆的名菊?
答:
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野菊花 陈 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a四,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60,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⑤两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