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将下面三组短语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还是那只白鹭,守着那一方寒塘,    ,想是    ,故而徘徊不已,把一双钢翅   

A.①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②见过复兴,也见过劫难③合了又张,张了又合

B.①不忍离去,也不肯离去②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③合了又张,张了又合

C.①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②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③张了又合,合了又张

D.①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②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③合了又张,张了又合

评卷人

得分

 

 

四、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试题答案

9、D

四、填空题

 

相关题目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言不尽意

  

  ①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但语言表达思想的功能也有它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在语言中只有一般的东西”(列宁),而人们所想的即语言所要表达的都是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用一般的、概括的东西来表达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的复杂性难以用言语一一穷尽地表达出来,因而在所要表达的意思上留下一些空白,须要听话人凭自己的经验、体会去补充、了解。这样,在语言的交际中就出现了“言不尽意”、“言内意外”等现象。

  ②“言不尽意”的现象,我们的先人早就注意到了。《庄子·天道》:“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传也。”这说明________。“言”与“意”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历史上的文艺理论,特别是诗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刘勰的《________》,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讨论。宋朝的欧阳修则进一步从作者和读者两方面阐述了心得而未可言传的矛盾:乐之道深矣,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应手而不可述之言也;听之善,亦必得于心而会以意,不可得而言也。……余尝问诗于圣俞,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至其心之得者,不可以言而告也。余亦将以心得意会而未能至之者也。(《书梅圣俞稿后》)

  ③这是说诗人的创作经验,那些精微的艺术技巧,很难用话语传达给别人,要读者自己从诗人的作品中去细细体会。

  ④“言不尽意”的现象实际上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第一章第二节中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最有效的依托,不是惟一的依托。这说明,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有些意思也可以用其他非语言的工具来表达。“言不尽意”是说:意思寄于“言”,而在“言”的基础上又可以离开“言”,使不尽之意含于“言外”。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惟一的工具,“言不尽意”的现象就不可能发生。人们常常说,思想必得用语言来表达,或者说,说话不清楚,是思想本身不清楚造成的。这自然有其道理,把问题过于绝对化了,它没有考虑到用一般性、概括性的词语表达特殊性的事物的时候会有一些难言之状,须要听话人自己去补充。

  ⑤由于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可以“言不尽意。”留下一些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补充、理解,这就使语言的运用成为一种值得深究的学问。同样的意思采用不同的说法,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喻等等,都很注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言内意外”来概括。“言内意外”这种语言运用的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部好的小说,一首好诗,往往在有限的言辞中寄寓着无尽的意思,为读者咀嚼、琢磨作品的思想内容留下广阔的天地。我们这里举一首唐诗来说明“言内意外”的有关情况:  ①  ,轻罗小扇扑流萤。  ③    ④  。(杜牧《秋夕》)这首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的心情。我们这里只分析第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从表面上看,这句诗很简单,描写一个宫女正用小扇子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但实际上在这个“言内”寄寓着好几层“意外”,十分含蓄,耐人寻味。第一,萤火虫出没在野草丛生的荒凉的地方,如今竟在宫院中飞来飞去,说明(  )。第二,从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  ),借扑萤来消遣那孤苦的岁月。第三,轻罗小扇象征着她被遗弃的命运:扇子本来是夏天用来扇风取凉的,到秋天就搁置不用了,所以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弃妇。这些意思都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言内”的“意外”,读者可以凭自己的感受去补充这“意外”的内容。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别是诗的语言,都非常重视语言的这种暗示性和启发性,借此唤起读者的联想,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⑥文学作品的“言内意外”与法令章程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法令章程的语言要求含义明确,不能含蓄,不能有“意外”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名词都作了专门的解释,在报刊上发表,这就使我们的法规都有明确的意义作为根据,谁都不能钻空子。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法令章程的语言代表着语言运用的两个极端。

  ⑦语言的意义如此复杂,我们应该从中得出一些什么结论呢?

1.第②段“说明”后边的宾语,正确的一项是

[  ]

A.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和言不尽意的现象。

B.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注意到语言表达思想的功能和它的局限性。

C.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认识到语言的局限性。

D.早在先秦时期庄子就注意到“言”和“意”的辩证关系。

2.第②段“刘勰的”后面横线上的作品是

[  ]

A.艺文志
B.诗品
C.文心雕龙
D.历代诗话

3.依次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  ]

A.而  因为  所以  但是  总

B.但  虽然  但是  何况  也

C.而  如果  那么  况且  也

D.但  如果  那么  但是  总

4.第⑤段杜牧《秋夕》这首诗的另三句排列顺序是

[  ]

A.卧看牵牛织女星

B.银烛秋光冷画屏

C.天阶夜色凉如水

①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5.填在“说明”和“想见”后边的括号内恰当的短语分别是

[  ]

A.皇室的败落

B.宫女生活的凄凉

C.宫女的天真活泼

D.她的孤独与无聊

E.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6.“言内意外”这种语言现象指的是

[  ]

A.言辞内的意思和言辞外的意思。

B.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C.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喻。

D.有限的言辞中寄寓着无尽的意思。

7.下列几句话是作者在文末所得出的结论,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①听话人的理解和说话人的意思不完全相符,甚至完全不符的情况是常常发生的。

②说话或写文章的人要处处为读者着想,把话说清楚;而听者或读者也要用心体会,不要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

③这样,语言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作用。

④运用语言的道路崎岖不平,“过往行人,小心在意”。

⑤或许可以说,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但又是一种难以尽意的工具,不少时候都会留下意思上的空白,须要听话人或读者自己去体会、补充。

[  ]

A.①⑤③④②
B.①④②⑤③
C.⑤④①②③
D.⑤①④②③

8.阅读全文,判断“言不尽意”和“言内意外”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

A.言不尽意和言内意外是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B.言不尽意和言内意外是并列关系,二者彼此无关。

C.言内意外是人们对言不尽意现象的自觉运用。

D.言不尽意是语言交际中的客观现象,言内意外则是人们理解语言中的现象。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