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5、读下图,分析回答:

(1)图中A海峡海水的流动方向是            流。

(2)B所在大洲有世界最大的           (自然植被)分布区,它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主要原因是                                                           

(3)C所在大洲储藏着世界上              资源的绝大部分。

(4)当D、E昼长比为1∶2时,我国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              ;此时我国北方首要的空气污染物是         ,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5)图中F处的自然带是            ,其形成原因是                    

试题答案

35、(1)自西向东

(2)热带雨林;雨林光合作用强,大量吸收CO2,释放O2,对全球空气净化和调节气候作用重大

(3)淡水

(4)寒潮、大风、沙暴、霜冻、暴风雪等;可吸入悬浮颗粒;冬季北方居民大量燃煤取暖

(5)温带荒漠带;地处中纬,位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背风地带,西风越过安第斯山脉,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沿岸受寒流的影响.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首善陈光标

陈光标是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陈光标光荣地当选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代表。10年来,他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元,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50多亿元人民币)。2011年3月,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陈光标自己组织12人的慈善团队赴日救灾。

陈光标如此慷慨,他究竟有多少钱呢?2010年10月12日发布的《2010胡润百富榜》显示,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以个人财富35亿元排在2010年百富榜第406位,5年累计捐赠额高达9亿元。

“这个数字,根据现在我们企业的发展,应该差不多。”陈光标曾表示。

也有数据显示,陈光标预计总资产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35亿元还是50亿元,陈光标都绝对算得上中国的有钱人,但是绝对算不上中国最有钱的人,他甚至连南京的首富都算不上。

陈光标的裸捐逻辑

陈光标进入公众视野,并以高大的形象深入人心,始于2008年那场巨大的灾难——汶川地震。

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陈光标就调集了60台工程机械与120多人的救灾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有关机构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陈光标的形象不断被拔高。2010年9月,在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中国慈善行的前夕,陈光标对外宣布,他将在死后捐献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裸捐让陈光标在2010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陈光标“裸捐”的号召下,已经有超过上百名国内企业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响应。

陈光标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中,发出倡议:每个富人应该意识到,能够成为富人是幸运的,但你拥有的财富绝不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个人,你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

对于裸捐的意义,陈光标做出了如下解释:“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轰轰烈烈地为自己的国家干一番事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文明和进步,无疑是幸福和快乐的。同样,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我经常说,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陈光标的裸捐逻辑是如此淡定。他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念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并且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陈光标的“裸捐”善举以及今年以来在中国台湾等地的高调行善,在海峡两岸不断发酵,引发不同意见,既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陈光标理直气壮地说,“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

无疑,盖茨和巴菲特发起“赠予誓言”运动,以劝使数百名美国亿万富豪在生前或身故后捐出一半家产,已有40位富豪承诺捐款,可以说劝募成绩斐然。而现阶段,陈光标显然为中国富豪做了榜样,让更多富豪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

有学者指出,客观上讲,陈光标的“裸捐”行动,可以被视为一些有远见的中国富豪开始追求道德成熟的最新迹象,他们正日益在乎社会公众的评价,将行善当做其社会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日前撰文指出,“对于陈光标式慈善,社会赞誉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我认为,陈光标式慈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推动是无可置疑的,其慈善观对于正思考散财之道的中国第一代创业者来说,具有极大示范效应。”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陈光标高调慈善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就在于尝试。他就像一个过河的卒子,单枪匹马地和严阵以待的“王”对峙。用陈光标自己的话说,“我打算多试几种方法,希望起到火车头作用,但愿我的经历,可以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和产业化的形成做点事情。”

当很多富豪还在为财富来源的正当性纠结的时候,陈光标们的举动,无疑又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个方面,提出了挑战。

更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财富伦理,急需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资源,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能更好地获取普世认同的财富观念。《孟子·滕文公上》说:“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为富而仁,因仁而富,只有回到传统文化中,将富与仁相结合,当下时代的财富暴增,才能找到合理的伦理归宿。

(选自《第一财经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题为“中国首善陈光标”,表明文章所写人物为中国人,所写对象为陈光标,他是中国最善良的人。

B.文章开篇部分,运用具体的数据,向读者表明陈光标获得“中国首善”这一荣誉是受之无愧的。

C.“陈光标的裸捐逻辑”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既写出了陈光标的历次重大捐款,也揭示了他对待捐款的态度。

D.“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部分,通过引用陈光标关于捐款的言语,揭示了陈光标捐款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

E.全文摆事实,讲道理,从多方面分析了陈光标捐款的个人理由和社会原因,高度评价了陈光标捐款的社会意义。

2.陈光标说:“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请简要概述陈光标的财富理念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光标高调捐款,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陈光标高调慈善捐款,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你如何看待他的善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首善陈光标
陈光标是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陈光标光荣地当选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代表。10年来,他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元,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50多亿元人民币)。2011年3月,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陈光标自己组织12人的慈善团队赴日救灾。
陈光标如此慷慨,他究竟有多少钱呢?2010年10月12日发布的《2010胡润百富榜》显示,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以个人财富35亿元排在2010年百富榜第406位,5年累计捐赠额高达9亿元。
“这个数字,根据现在我们企业的发展,应该差不多。”陈光标曾表示。
也有数据显示,陈光标预计总资产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35亿元还是50亿元,陈光标都绝对算得上中国的有钱人,但是绝对算不上中国最有钱的人,他甚至连南京的首富都算不上。
陈光标的裸捐逻辑
陈光标进入公众视野,并以高大的形象深入人心,始于2008年那场巨大的灾难——汶川地震。
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陈光标就调集了60台工程机械与120多人的救灾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有关机构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陈光标的形象不断被拔高。2010年9月,在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中国慈善行的前夕,陈光标对外宣布,他将在死后捐献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裸捐让陈光标在2010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陈光标“裸捐”的号召下,已经有超过上百名国内企业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响应。
陈光标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中,发出倡议:每个富人应该意识到,能够成为富人是幸运的,但你拥有的财富绝不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个人,你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
对于裸捐的意义,陈光标做出了如下解释:“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轰轰烈烈地为自己的国家干一番事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文明和进步,无疑是幸福和快乐的。同样,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我经常说,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陈光标的裸捐逻辑是如此淡定。他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念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并且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陈光标的“裸捐”善举以及今年以来在中国台湾等地的高调行善,在海峡两岸不断发酵,引发不同意见,既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陈光标理直气壮地说,“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
无疑,盖茨和巴菲特发起“赠予誓言”运动,以劝使数百名美国亿万富豪在生前或身故后捐出一半家产,已有40位富豪承诺捐款,可以说劝募成绩斐然。而现阶段,陈光标显然为中国富豪做了榜样,让更多富豪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
有学者指出,客观上讲,陈光标的“裸捐”行动,可以被视为一些有远见的中国富豪开始追求道德成熟的最新迹象,他们正日益在乎社会公众的评价,将行善当做其社会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日前撰文指出,“对于陈光标式慈善,社会赞誉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我认为,陈光标式慈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推动是无可置疑的,其慈善观对于正思考散财之道的中国第一代创业者来说,具有极大示范效应。”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陈光标高调慈善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就在于尝试。他就像一个过河的卒子,单枪匹马地和严阵以待的“王”对峙。用陈光标自己的话说,“我打算多试几种方法,希望起到火车头作用,但愿我的经历,可以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和产业化的形成做点事情。”
当很多富豪还在为财富来源的正当性纠结的时候,陈光标们的举动,无疑又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个方面,提出了挑战。
更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财富伦理,急需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资源,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能更好地获取普世认同的财富观念。《孟子·滕文公上》说:“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为富而仁,因仁而富,只有回到传统文化中,将富与仁相结合,当下时代的财富暴增,才能找到合理的伦理归宿。
(选自《第一财经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题为“中国首善陈光标”,表明文章所写人物为中国人,所写对象为陈光标,他是中国最善良的人。
B.文章开篇部分,运用具体的数据,向读者表明陈光标获得“中国首善”这一荣誉是受之无愧的。
C.“陈光标的裸捐逻辑”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既写出了陈光标的历次重大捐款,也揭示了他对待捐款的态度。
D.“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部分,通过引用陈光标关于捐款的言语,揭示了陈光标捐款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
E.全文摆事实,讲道理,从多方面分析了陈光标捐款的个人理由和社会原因,高度评价了陈光标捐款的社会意义。
【小题2】陈光标说:“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请简要概述陈光标的财富理念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陈光标高调捐款,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于陈光标高调慈善捐款,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你如何看待他的善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首善陈光标
陈光标是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陈光标光荣地当选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代表。10年来,他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元,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50多亿元人民币)。2011年3月,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陈光标自己组织12人的慈善团队赴日救灾。
陈光标如此慷慨,他究竟有多少钱呢?2010年10月12日发布的《2010胡润百富榜》显示,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以个人财富35亿元排在2010年百富榜第406位,5年累计捐赠额高达9亿元。
“这个数字,根据现在我们企业的发展,应该差不多。”陈光标曾表示。
也有数据显示,陈光标预计总资产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35亿元还是50亿元,陈光标都绝对算得上中国的有钱人,但是绝对算不上中国最有钱的人,他甚至连南京的首富都算不上。
陈光标的裸捐逻辑
陈光标进入公众视野,并以高大的形象深入人心,始于2008年那场巨大的灾难——汶川地震。
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陈光标就调集了60台工程机械与120多人的救灾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有关机构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陈光标的形象不断被拔高。2010年9月,在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中国慈善行的前夕,陈光标对外宣布,他将在死后捐献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裸捐让陈光标在2010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陈光标“裸捐”的号召下,已经有超过上百名国内企业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响应。
陈光标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中,发出倡议:每个富人应该意识到,能够成为富人是幸运的,但你拥有的财富绝不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个人,你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
对于裸捐的意义,陈光标做出了如下解释:“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轰轰烈烈地为自己的国家干一番事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文明和进步,无疑是幸福和快乐的。同样,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我经常说,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陈光标的裸捐逻辑是如此淡定。他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念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并且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陈光标的“裸捐”善举以及今年以来在中国台湾等地的高调行善,在海峡两岸不断发酵,引发不同意见,既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陈光标理直气壮地说,“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
无疑,盖茨和巴菲特发起“赠予誓言”运动,以劝使数百名美国亿万富豪在生前或身故后捐出一半家产,已有40位富豪承诺捐款,可以说劝募成绩斐然。而现阶段,陈光标显然为中国富豪做了榜样,让更多富豪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
有学者指出,客观上讲,陈光标的“裸捐”行动,可以被视为一些有远见的中国富豪开始追求道德成熟的最新迹象,他们正日益在乎社会公众的评价,将行善当做其社会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日前撰文指出,“对于陈光标式慈善,社会赞誉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我认为,陈光标式慈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推动是无可置疑的,其慈善观对于正思考散财之道的中国第一代创业者来说,具有极大示范效应。”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陈光标高调慈善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就在于尝试。他就像一个过河的卒子,单枪匹马地和严阵以待的“王”对峙。用陈光标自己的话说,“我打算多试几种方法,希望起到火车头作用,但愿我的经历,可以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和产业化的形成做点事情。”
当很多富豪还在为财富来源的正当性纠结的时候,陈光标们的举动,无疑又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个方面,提出了挑战。
更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财富伦理,急需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资源,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能更好地获取普世认同的财富观念。《孟子·滕文公上》说:“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为富而仁,因仁而富,只有回到传统文化中,将富与仁相结合,当下时代的财富暴增,才能找到合理的伦理归宿。
(选自《第一财经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题为“中国首善陈光标”,表明文章所写人物为中国人,所写对象为陈光标,他是中国最善良的人。
B.文章开篇部分,运用具体的数据,向读者表明陈光标获得“中国首善”这一荣誉是受之无愧的。
C.“陈光标的裸捐逻辑”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既写出了陈光标的历次重大捐款,也揭示了他对待捐款的态度。
D.“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部分,通过引用陈光标关于捐款的言语,揭示了陈光标捐款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
E.全文摆事实,讲道理,从多方面分析了陈光标捐款的个人理由和社会原因,高度评价了陈光标捐款的社会意义。
小题2:陈光标说:“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请简要概述陈光标的财富理念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陈光标高调捐款,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于陈光标高调慈善捐款,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你如何看待他的善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云品

  ①有言道:人有品,文有品,文品如人品;我说:人有品,云亦有品,云品识人品。

  ②一日,览游闽北武夷山,登主峰黄冈。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与云为伴,一起过了植被的三个垂直高度。先是山下有雾,但不多时便豁亮起来,山苍苍,林莽莽,白云悠悠绕山梁。汽车翻过两道山脊后,前面的路又逐渐朦胧,如临黄昏,如到雨前,过后又见一片骄阳。回头望望驶过的山路,只见刚从身边擦过的那朵云已飘到对面山林中去了。登上黄冈顶峰,天上是一片湛蓝湛蓝的净空,那云,那云之海,全部匍匐在峰下沟壑间,只是近处山巅有几丝游云蠕蠕行它的路。美景壮观,不由对这番情景寄托遐思。

  ③不久前,参加西峡笔会,我去了河南伏牛山腹地,再度与山交友,与云攀谈。

  ④从山脚的林场出发,天空下着蒙蒙的雨,远处的主峰像一团浓云,横亘在灰蒙蒙的天际里,几条白白的云带,系在主峰的黑色颈间,犹如一块柔柔的丝绵,又如一串莹莹的珍珠项链,变幻着、交替着、点缀着伏牛山巅的威严。一簇簇的云絮,不歇地飘荡过来,扑上车窗,热情探视远方的来客,又款款而去,铺垫在脚下峡谷,莫非知我的恐高症?登上老界岭,又一次来到云之上,我的相机里,留下了伏牛山的云海,留下了云海间数不清的峰与屿……

  ⑤我恍然有所悟:云,不也有灵性么?不也有灵性所展示的“云品”么?

  ⑥无论登山,或是飞机的座舱里,每每与云攀谈,我总发现它有自己的高度,既不低就为雾,也不奢望飞升苍茫的穹宇,就是在浓雾弥漫之际,也不混同,雾散了,云依然是云。想到在庐山、黄山诸峰所见,云或系山腰,或卧山脊,或游山巅,总是依山傍林,构筑自己的故乡。不依山势而攀附,不嫌峰低而追逐星辰,本能地尽自己的天职,潇潇洒洒,走自己的一生。这不正是云的品格么!

  ⑦云,来自江河山川的呼吸,裹挟大自然的灵气升华,从诞生的一刹那起,就认定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此,它只有征程,没有驻地,日夜兼程度一生。星月间,寻觅东方天际的一丝曙光,黄昏时,采撷最后一缕阳光。阅读世界,阅读人生,阅读历史,不染一丝恶气。它的洁癖,爱打扮蓝天花卉,也爱山的凝重和原野的豪放,由此而成为诗的宠儿。它轻盈,升腾是为着拥抱世界

  ⑧然而,云虽然洁身自好,毕竟还是生活在人世间,也沾惹人间是非。诸如:过眼烟云——是云之过错,还是人的过错?青云直上——云从没有此奢望。至于黑云压城城欲摧,我想,云若真能摧城,那城留着还有何用!

  ⑨人言可畏,但无论如何,云终究是云。不过,它委屈时,也要落泪的,那便是雨。

(1)第一段“云品识人品”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作者在第二段和第四段用较长的篇幅细致描写各种“云态”,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八段说“云虽然洁身自好”,“也沾惹人间是非”。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意图是什么?(不超过3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有“云品”,这是作者两次游山,欣赏了天上的云以后的感悟。“云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要人们像云那样不攀附权贵,潇潇洒洒走一生。

B.由“人品”到“云品”,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云以生命的灵性,予以讴歌和赞美。

C.“云,不也有灵性么?不也有灵性所展示的‘云品’么”,这句话巧妙过渡,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作者“与山交友,与云攀谈”,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互相理解,互相关怀,也表现了人与大自然亲近的迫切愿望。

E.“阅读世界,阅读人生,阅读历史”,是劝人们要广泛了解和吸收有益的知识,培养和陶冶自己良好的情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吕大器,字俨若,遂宁人。崇祯元年进士。授行人,擢吏部稽勋主事,更历四司,乞假归。以邑城庳恶,倡议修筑,工甫竣,贼至,佐有司拒守,城获全。
十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劾总兵官柴时华不法,解其职,立遣副将王世宠代之。时华乞兵西部及土鲁番为变,大器令世宠讨败时华及西部,时华自焚死。塞外黄台吉等拥众乞赏,谋犯肃州。大器假赏犒名,杀其众无算,又讨群番为乱者,抚三十八族,西陲略定。
十五年六月,擢兵部添注右侍郎。时畿辅未解严,大器及诸将和应荐、张汝行驰扼顺义牛栏山。总督赵光抃集诸师大战螺山,应荐阵亡,他将亦多败,唯大器所部无失事。
五月,以保定息警,罢总督官,特设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驻九江,大器任之。湖北地已失,武昌亦陷,左良玉驻九江,称疾不进,疑大器图己。大器诣榻前与慰劳,疑稍释。而张献忠大躏湖南,分兵陷袁州、吉安。大器急遣部将及良玉军连破之樟树镇,峡江、永新二郡皆复。
十七年四月,京师报陷,南京大臣议立君。大器主钱谦益言,立潞王。议未定而马士英及阮大铖拥福王至。福王立,迁大器吏部左侍郎。大器以异议绌,自危,乃上疏劾士英。言其拥兵入朝,翻先皇手定逆案,欲跻阮大铖中枢。女弟夫未履行阵,授总戎。“夫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失,而端方谅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士英、大铖,臣不谓无一技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疏入,以和衷体国答之。
未几,泽清入朝,劾大器怀异图。大器遂乞休去,以手书监国告庙文送内阁,明无他。士英憾未已,令太常少卿李沾劾之。遂削大器籍,复命法司逮治之。以蜀地尽失,无可踪迹而止。大器既去,沾得超擢左都御史,独縯祚论死。
明年,唐王召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道梗,久之至。汀州失,奔广东,与丁魁楚等拥永明王监国,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据夔州。大器檄占春、大海、云风讨杀容籓。大器至思南得疾,次都匀而卒,王谥为文肃。
(《明史·吕大器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大器所部无失事 部:部属
B.欲跻阮大铖中枢 跻:使……晋升
C.独縯祚论死 论:判决
D.次都匀而卒 次:临时驻扎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劾总兵官柴时华不法,解其职秦王恐其破壁
B.议未定而马士英及阮大铖拥福王至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大器以异议绌少以父任
D.道梗,久之至为之奈何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大器假赏犒名,杀其众无算,又讨群番为乱者,抚三十八族,西陲略定。(5分)
(2) 夫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失,而端方谅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5分)
【小题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8处)(4分)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欧阳修《老苏先生墓志铭》)
【小题5】根据第Ⅰ卷文言材料,请简要分析吕大器被福王撤职并要求法办的原因。(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吕大器,字俨若,遂宁人。崇祯元年进士。授行人,擢吏部稽勋主事,更历四司,乞假归。以邑城庳恶,倡议修筑,工甫竣,贼至,佐有司拒守,城获全。
十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劾总兵官柴时华不法,解其职,立遣副将王世宠代之。时华乞兵西部及土鲁番为变,大器令世宠讨败时华及西部,时华自焚死。塞外黄台吉等拥众乞赏,谋犯肃州。大器假赏犒名,杀其众无算,又讨群番为乱者,抚三十八族,西陲略定。
十五年六月,擢兵部添注右侍郎。时畿辅未解严,大器及诸将和应荐、张汝行驰扼顺义牛栏山。总督赵光抃集诸师大战螺山,应荐阵亡,他将亦多败,唯大器所部无失事。
五月,以保定息警,罢总督官,特设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驻九江,大器任之。湖北地已失,武昌亦陷,左良玉驻九江,称疾不进,疑大器图己。大器诣榻前与慰劳,疑稍释。而张献忠大躏湖南,分兵陷袁州、吉安。大器急遣部将及良玉军连破之樟树镇,峡江、永新二郡皆复。
十七年四月,京师报陷,南京大臣议立君。大器主钱谦益言,立潞王。议未定而马士英及阮大铖拥福王至。福王立,迁大器吏部左侍郎。大器以异议绌,自危,乃上疏劾士英。言其拥兵入朝,翻先皇手定逆案,欲跻阮大铖中枢。女弟夫未履行阵,授总戎。“夫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失,而端方谅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士英、大铖,臣不谓无一技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疏入,以和衷体国答之。
未几,泽清入朝,劾大器怀异图。大器遂乞休去,以手书监国告庙文送内阁,明无他。士英憾未已,令太常少卿李沾劾之。遂削大器籍,复命法司逮治之。以蜀地尽失,无可踪迹而止。大器既去,沾得超擢左都御史,独縯祚论死。
明年,唐王召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道梗,久之至。汀州失,奔广东,与丁魁楚等拥永明王监国,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据夔州。大器檄占春、大海、云风讨杀容籓。大器至思南得疾,次都匀而卒,王谥为文肃。
(《明史·吕大器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大器所部无失事 部:部属
B.欲跻阮大铖中枢 跻:使……晋升
C.独縯祚论死 论:判决
D.次都匀而卒 次:临时驻扎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劾总兵官柴时华不法,解其职秦王恐其破壁
B.议未定而马士英及阮大铖拥福王至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大器以异议绌少以父任
D.道梗,久之至为之奈何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大器假赏犒名,杀其众无算,又讨群番为乱者,抚三十八族,西陲略定。(5分)
(2) 夫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失,而端方谅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5分)
小题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8处)(4分)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欧阳修《老苏先生墓志铭》)
小题5:根据第Ⅰ卷文言材料,请简要分析吕大器被福王撤职并要求法办的原因。(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冲动的河流
宁肯
  火车驶出开罗,城市灯火渐稀,窗外夜色茫茫。我睡眠不好,在火车上更无法成眠。尼罗河可能就在身边,却咫尺天涯,我看不见她。毫无疑问火车沿着尼罗河行驶,直到一个名叫阿斯旺的地方才会停下。那是火车终点,不是河流的终点,在埃及河流没有终点。尼罗河,从中学时代我就曾在地图上无数次想象她,现在她就在我身旁,可我仍要像在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北京,像在孩提时代那样想象她。  
  夜晚我数次拨开疾驶的列车的窗帘,但是一无所见,我甚至只在窗玻璃上看到了自己的面孔,如同我在国内旅行常有的那样。白天已参观了古埃及博物馆,与纪元前三千年的墓葬文明,数万个橱窗,一一会晤,说实话我的感觉并不好。金字塔是真实的墓地,而古埃及博物馆则像6000年墓地的盛宴,虽琳琅满目却让人窒息。即使到了金字塔下,我的感觉还是没好到哪儿去,反而耳边一再响起《尼罗河传》的作者埃米尔?路德维希说过的话:“无论法老有多么长寿、多么强大,即使他大肆宣扬登极四次,尼罗河仍要比他长寿和强大一千倍。实际上现在只留下了三个雕像,第四个雕像上面的砂岩部分已倒在自己脚下。”这是真实的场景,是我看到的场景,晚上在驶离开罗的火车上回忆的场景。我更渴望见到尼罗河。  
  在失眠中无论如何我还是睡着了,一觉醒来,我见到了真正的埃及,我认为只有尼罗河才称得上真正的埃及。阿斯旺是个水边小城,尼罗河从城边静静穿过,岸上绿树成荫,古老的旅游马车在便道上奔驰,即使不坐上去,即使只在路边看着花哨马车奔跑的样子也让人高兴。阿斯旺小城因阿斯旺水坝驰名世界,在三峡大坝未建成之前它是世界第一大坝,坝高110米,上游库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大坝之下,飞流直下的尼罗河在远处同样安静,如同梦幻。①伟大的尼罗河因一条人工的大坝仿佛把一个古老的梦分成了两个梦,人站在大坝上仿佛手挽两条不同彩练,跳一种两重天的造型强烈的阿拉伯舞。不久之后我在红海“一千零一夜”的舞台上还真看到了类似的舞,让我不禁想起站在阿斯旺大坝上的如梦如幻的情景。“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瘦男子,身着色彩舞衣,随着音乐翩然旋转。当音乐的速度加快,舞者的裙摆也跟着飞扬起来,极像一张巨大落差的彩色的大伞;当速度转到最高点,裙子竟然分开成上下两层,上面那层慢慢上升,形成一个倒伞,包裹起舞者头部。突然间,这伞又滑到舞者的手上,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伞舞!那真是千变万化、如幻如梦。据说这种舞蹈是由13世纪伊斯兰神秘教派哲学家所创,是为了冥想之用。透过单调、简单的动作,达到宗教的高潮与冥想之境。我不知道建造阿斯旺水坝是否受到这种古老舞蹈的启示,但是的确,我在大坝的风中感到了旋转,甚至在一种眩晕的飞速的如梦如幻的落差中产生了瞬间的冥想:我就是那个圆点。  
  ②阿斯旺的确让人冥想。  
  由于大坝的建造埃及的经济获益匪浅,但是也有代价,一种诞生于尼罗河的古老水文——时间节律,随着大坝耸起彻底不复存在,六千年的古老文明实际上到1970年大坝耸起才真正宣告结束。  
  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就把一年确定为了365天。在古王国时代,当清晨天狼星出现在下埃及的地平线上,也就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升起天文学上称为偕日升时,尼罗河开始泛滥。泛滥的时间非常准确,简直就像钟表一样,古埃及人把这一天称为一年的第一天。那时观测天象的祭司清晨密切注视着东方地平线,就是为了找到那颗天狼星。  
  “啊,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出现了!”   
  身材高瘦、脸庞黝黑、鼻子尖尖的祭司精神振奋起来,很快这一消息从下埃及传到上埃及,进而传遍整个埃及。那时尼罗河两岸的庄稼该收的大部分都收了,但还应该清理一次;勘界用的标志该埋的都埋了,但还应该检查一次。然后,就静静地等着那浩浩荡荡的尼罗河水携带着肥沃的泥土来吧。  
  与黄河、印度河、幼发拉底河同样孕育了古老文明的河流不同,尼罗河的泛滥极有规律,每年洪水何时来,何时退,古埃及人很快就掌握了。每次洪水泛滥都会带来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但洪水之后,土地的边界全部被淹埋,重新界定土地边界需要精确的测量,于是在埃及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土地测量员,这些土地测量员就是现代测绘学的鼻祖。洪水是可怕的,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洪水和猛兽联系在一起。然而,尼罗河两岸的埃及人民不仅不将尼罗河泛滥视为不幸的灾难,而且还虔诚地盼望其泛滥,并于其泛滥之时予以隆重的庆祝。那时人们喜气洋洋,河面上,无数舟楫荡漾,人们在船上唱歌跳舞。  
  但是这一切都已结束,水文的节律消失了。  
  天狼星照样升起,而河水已不再冲动。  
  阿拉伯人仍在跳舞或冥思。  
  会永远冥想下去吗?(2012.5.10《北京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篇游记性质的散文,作者的游踪是全文的主要线索。
B.文中有多处关于阿斯旺大坝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伟大工程的赞美:现代的大坝和古代的金字塔交相辉映,都是人类的杰作。
C.文章对尼罗河的描写虚实结合,既有“尼罗河从城边静静穿过,岸上绿树成荫”的实写,也有更多想象联想中的虚写。
D.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创造了“太阳历”确定一年有365天,这是对埃及人民智慧的肯定,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又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
E.作者对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的描写饱含深情,既有对尼罗河孕育的埃及文明的充分肯定,又有对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尼罗河命运的思考。
2.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解析文中划线①处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文中划线②处的含义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合全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无必要,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请拟出新的题目并就所拟题目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冲动的河流
宁 肯
  火车驶出开罗,城市灯火渐稀,窗外夜色茫茫。我睡眠不好,在火车上更无法成眠。尼罗河可能就在身边,却咫尺天涯,我看不见她。毫无疑问火车沿着尼罗河行驶,直到一个名叫阿斯旺的地方才会停下。那是火车终点,不是河流的终点,在埃及河流没有终点。尼罗河,从中学时代我就曾在地图上无数次想象她,现在她就在我身旁,可我仍要像在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北京,像在孩提时代那样想象她。
  夜晚我数次拨开疾驶的列车的窗帘,但是一无所见,我甚至只在窗玻璃上看到了自己的面孔,如同我在国内旅行常有的那样。白天已参观了古埃及博物馆,与纪元前三千年的墓葬文明,数万个橱窗,一一会晤,说实话我的感觉并不好。金字塔是真实的墓地,而古埃及博物馆则像6000年墓地的盛宴,虽琳琅满目却让人窒息。即使到了金字塔下,我的感觉还是没好到哪儿去,反而耳边一再响起《尼罗河传》的作者埃米尔·路德维希说过的话:“无论法老有多么长寿、多么强大,即使他大肆宣扬登极四次,尼罗河仍要比他长寿和强大一千倍。实际上现在只留下了三个雕像,第四个雕像上面的砂岩部分已倒在自己脚下。”这是真实的场景,是我看到的场景,晚上在驶离开罗的火车上回忆的场景。我更渴望见到尼罗河。
  在失眠中无论如何我还是睡着了,一觉醒来,我见到了真正的埃及,我认为只有尼罗河才称得上真正的埃及。阿斯旺是个水边小城,尼罗河从城边静静穿过,岸上绿树成荫,古老的旅游马车在便道上奔驰,即使不坐上去,即使只在路边看着花哨马车奔跑的样子也让人高兴。阿斯旺小城因阿斯旺水坝驰名世界,在三峡大坝未建成之前它是世界第一大坝,坝高110米,上游库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大坝之下,飞流直下的尼罗河在远处同样安静,如同梦幻。①伟大的尼罗河因一条人工的大坝仿佛把一个古老的梦分成了两个梦,人站在大坝上仿佛手挽两条不同彩练,跳一种两重天的造型强烈的阿拉伯舞。不久之后我在红海“一千零一夜”的舞台上还真看到了类似的舞,让我不禁想起站在阿斯旺大坝上的如梦如幻的情景。“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瘦男子,身着色彩舞衣,随着音乐翩然旋转。当音乐的速度加快,舞者的裙摆也跟着飞扬起来,极像一张巨大落差的彩色的大伞;当速度转到最高点,裙子竟然分开成上下两层,上面那层慢慢上升,形成一个倒伞,包裹起舞者头部。突然间,这伞又滑到舞者的手上,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伞舞!那真是千变万化、如幻如梦。据说这种舞蹈是由13世纪伊斯兰神秘教派哲学家所创,是为了冥想之用。透过单调、简单的动作,达到宗教的高潮与冥想之境。我不知道建造阿斯旺水坝是否受到这种古老舞蹈的启示,但是的确,我在大坝的风中感到了旋转,甚至在一种眩晕的飞速的如梦如幻的落差中产生了瞬间的冥想:我就是那个圆点。
  ②阿斯旺的确让人冥想
  由于大坝的建造埃及的经济获益匪浅,但是也有代价,一种诞生于尼罗河的古老水文——时间节律,随着大坝耸起彻底不复存在,六千年的古老文明实际上到1970年大坝耸起才真正宣告结束。
  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就把一年确定为了365天。在古王国时代,当清晨天狼星出现在下埃及的地平线上,也就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升起天文学上称为偕日升时,尼罗河开始泛滥。泛滥的时间非常准确,简直就像钟表一样,古埃及人把这一天称为一年的第一天。那时观测天象的祭司清晨密切注视着东方地平线,就是为了找到那颗天狼星。
  “啊,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出现了!”
  身材高瘦、脸庞黝黑、鼻子尖尖的祭司精神振奋起来,很快这一消息从下埃及传到上埃及,进而传遍整个埃及。那时尼罗河两岸的庄稼该收的大部分都收了,但还应该清理一次;勘界用的标志该埋的都埋了,但还应该检查一次。然后,就静静地等着那浩浩荡荡的尼罗河水携带着肥沃的泥土来吧。
  与黄河、印度河、幼发拉底河同样孕育了古老文明的河流不同,尼罗河的泛滥极有规律,每年洪水何时来,何时退,古埃及人很快就掌握了。每次洪水泛滥都会带来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但洪水之后,土地的边界全部被淹埋,重新界定土地边界需要精确的测量,于是在埃及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土地测量员,这些土地测量员就是现代测绘学的鼻祖。洪水是可怕的,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洪水和猛兽联系在一起。然而,尼罗河两岸的埃及人民不仅不将尼罗河泛滥视为不幸的灾难,而且还虔诚地盼望其泛滥,并于其泛滥之时予以隆重的庆祝。那时人们喜气洋洋,河面上,无数舟楫荡漾,人们在船上唱歌跳舞。
  但是这一切都已结束,水文的节律消失了。
  天狼星照样升起,而河水已不再冲动。
  阿拉伯人仍在跳舞或冥思。
  会永远冥想下去吗?(2012.5.10《北京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篇游记性质的散文,作者的游踪是全文的主要线索。
B.文中有多处关于阿斯旺大坝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伟大工程的赞美:现代的大坝和古代的金字塔交相辉映,都是人类的杰作。
C.文章对尼罗河的描写虚实结合,既有“尼罗河从城边静静穿过,岸上绿树成荫”的实写,也有更多想象联想中的虚写。
D.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创造了“太阳历”确定一年有365天,这是对埃及人民智慧的肯定,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又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
E.作者对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的描写饱含深情,既有对尼罗河孕育的埃及文明的充分肯定,又有对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尼罗河命运的思考。
2.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解析文中划线①处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文中划线②处的含义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结合全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若无必要,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请拟出新的题目并就所拟题目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