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图示范围所在的半球 ( )
A.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
(2)①点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①、②两点纬度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个国家国界的划分,主要依据( )
A.山脉 B.河流 C.海洋 D.经纬度
(4)甲、乙两个国家比较,地震频发的是_______(国),原因是该国处在_____________
地震带上。
试题答案
24、(1)B (2)30°S,60°W;② (3)A (4)乙;环太平洋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题
我们再从技术的角度研究确定边界。定义是条约谈判者的工作。它是口头和概念方面的,它要确定或相对确定使用的地理术语和被提到的地方的名称等。但是,这与领土的实际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距离。如果事情到此①为止,那么,边界就不会有任何实际意义。定界是在大比例尺的地图上工作,今天是在航空摄影照片上工作。要为根据作为文件的地图提供一张尽可能准确详尽的边界绘图,这是地图绘制者的工作。在土地现场进行划界使地图和领土、“绘制的”和“呈现的”相吻合,[当没有可能使边界依托于起伏的地面或者地形中断时,划界可能通过一些界标、墙、篱、石头砌成的线,也就是一些简陋的建筑物或自然景物中的标记落实。]②应该恰当地指出,不管怎样,确定一条边界需要时间,可能要很长的时间。[边界上,比如在非洲,许多边界只是定了界限;划界却没有进行。]美国和加拿大的边界是在1792至1925年之间确定的。法兰西和西班牙在比利牛斯山的边界从11世纪起实际上就封锁起来了,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划定了界限。③[划定边界,它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有时是无法估计的资料,使国家有可能准确地了解它们的主权延伸的面积,同时消除不肯定的边界走向的冲突根源。这种资料的获得代价昂贵,因为划界工作可能延长并遇到困难,从而成为后期工作经常拖延的原因。然而,划界作为秩序稳定的因素又是不可缺少的。]很明显,这是有关陆地上边界的,而设想为海域划界就更困难了,更不必说空中的边界了。我们有理由问一下,为什么要在边界的确定上花这么大的力气呢?对这个问题回答比较简单:由于有一条边界的准确走向,边界显然会更容易和更有效地去履行它的职能。[边界或功能是由它与人和事的关系来确定的。]其机动性受到边界功能的控制、限制或者被完全排除。边界是一种真正的工具。人们把它归入由各种政治集团支配的那一类。就法律而言,人们要考虑到在确定的边界内,实际上在勘定的边界线内的领土上,一整套司法机构具有优势。在这个领土之内,一个国家可以行使它的人为法。通过对外国产品征收税来保护国内市场,为国家财政预算提供资金,起一种基本经济政策的作用,这个财政功能无疑常常是消极的。对人和物通过边界时进行检查:管制移民活动,检查资金和财产,任何管制都是执行来自经济、社会和文化政策的那些准则。我们还需要提一提,在今天仅在与常规武器发生关系时才有意义的军事功能以及体现在“墙”“铁幕”和“竹幕”等方向的意识形态功能,它把边界变为帝国的界限,它不仅区分两块领土,也区分了两种“时间节奏”、两类时空组织。[政治地理学在边界问题上曾经经历过多次分类,一些过分简单的分类把它们区别为天然边界和人为边界;另外一些分类则更精细,像博格斯和哈茨霍恩的分类。博格斯分类是地貌学的仔细描述的分类。在外貌性的类型中,边界依赖于山岭、分水线、沙漠、河流等,法兰西——西班牙边界,在某种程度上,在某些地段就符合这种类型。在阿尔卑斯山的法兰西——意大利边界也是如此,但是在那里也并不是始终都实行了自然地理原则。在墨西哥湾的埃尔帕索的美利坚——墨西哥边界与格朗德河相吻合,但余下部分却转而成为一种几何类型。几何类型的边界是根据天文学的尺度、由子午线、纬线、弧线或恒向线来决定的。足以说明这种类型边界的最古老的一个例子无疑就是对新大陆的瓜分。这就是亚历山大6世在1463年答应把位于亚速尔群岛一个岛屿以西100海里的领土交给西班牙;不久之后,鉴于葡萄牙的反应,重新进行瓜分,并根据托德西亚条约作了修改。非洲的许多边界属于几何类型,完全不符合人类、种族、语言和部族的现实。几何型边界从表面上看虽然简单,但勘定边界线时却很不方便。人类地理类型是根据某些文化、种族、语言、宗教等标准来划界的。这类边界特别依赖于民族原则。这种类型的边界,一般来说,对于这些集体有利,因为它有助于尊重他们的统一,但是,它并不如人们想像的那样常见。剩下的是多种因素结合的复杂类型。在确定边界时要把这些因素同时加以考虑。欧洲的许多边界都是这种复杂类型。沿着一条相当重要的边界可能会有几种类型,“纯粹”类型的边界毕竟很少。在这个意义上说,博格斯的分类虽然有用,却难于掌握。哈茨霍恩的遗传分类,企图在边界和人类占有之间找出一种关系。他的原则是要知道这条边界究竟是在当地居民把人类环境的主要因素安排停当之前、之中、还是之后确定下来的。运用这个原则,人们可以分辨出先成边界,如美利坚——加拿大边界,大多数欧洲边界一类的后成边界,以及以色列边界那样的强加边境。作战线和停火线往往属于强加类型,而先成边界和后成边界分别具有按其居民来说的“青年”地区和“老年”地区这个特点。这些分类不是追加的,恰恰相反,它们是必要的补充,而且它们甚至可能结合起来并作些交叉。可能有一种表达边界现象的地理历史手段。这就是说,这些分类总之是太老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不能适应边界的现代观念,而这些观念是今天某些人文科学所需要的④。](《边界的构成要素》)
1.①“此”的指代对象是
[ ]
A.从技术角度研究确定边界。
B.确定使用的地理术语和被提到的地方名称。
C.领土实际之间有非常明显的距离。
D.以上三项。
2.②下面是方括号内的语句的缩写,较准确地保留句意的一句是
[ ]
A.没有可能依托或中断时,划界通过线落实。
B.划界可能通过线落实。
C.划界可能落实。
D.划界落实。
3.③从此处上溯到开头这段文字说明了以下哪一组问题?
[ ]
A.确定名称 实地测绘 现场落实
B.概念 绘图 标记
C.口头和概念 绘图 落实
D.定义 定界 划界
4.④“政治地理学在边界问题上曾经经历过多次分类”到全文结束,说明了边界的分类即种类,下面边界分类的结构示意图比较合理的一项是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
1.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B.谣谶的产生是出于人们对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这一观点的认可等原因。
C.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
D.谣谶就是以谣为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①段先阐释了谣谶有两种表现形式,然后举例说明了谣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歌谣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
B.第②③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甚至可能更早。
C.第④⑤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谶产生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这种思维的系统化,进而谈到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
D.第⑥⑦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B.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C.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谶纬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生命的两万天该留点什么
吴志翔
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开始对自己的年龄敏感起来。20岁以前,总觉得还没有进入生活,但今天回过头看,偏偏又觉得那时候的故事最多,记忆最饱和。日历一页页地翻着,年龄无生息地长着,偶尔翻翻旧照片,会惊异于那双满是稚气的大眼睛曾经属于我!忽然间,我们似乎意识到,许多东西在不经意中已经永远湮没在黑暗中了。在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失落了渴盼成长的心情。
我曾经好多次向朋友们问过同一个问题:“人一般能活多少天?凭你的感觉尽快报个数字出来。”
“10万天!”
“20万天!”
几乎每个人的声音都响亮而充满自信。然而我却告诉他们,人的生命实际只有两万多天。起初,没有一个人相信我的话,说:“是不是少了一个零?”经过一番计算之后,朋友们深深地叹叹息了:“怎么?人生如此短暂!”
天黑下来了,我拧亮台灯。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我打开一本书,米兰·昆德拉正在说:“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它是一个无情的提示,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着数。”可是我没法不听,正如我们没法拒绝两万多个日子一个个溜走;我的心脏没法不跳动,正如树叶在秋天里没法不飘落。心脏停止跳动,那便是我们的末日。我平静地想:我们怎样才能在最后走进坟墓之前没有遗憾?这个问题非常接近那段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
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只存在一种声音,也失去了响亮的压倒一切的“黄钟大吕”。当年奉为圭臬的东西今天或许被扔进了垃圾箱。人们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琐细欲望,为物质和肉体急急奔忙。人们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没有了殉道者般的神圣和信仰,没有了朝圣者般的坚忍与顽强,没有了大爱,没有了大恨,没有了大悲,也没有了大喜。
于是,我想到一个人,半个世纪以前,他在《生命的路》中写道:“自然赋予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然而生命绝不因此回头。”这个人就是鲁迅,他追索的是大生命。他“为了肩起黑暗的闸门而拥有一颗黑暗的心”,他“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个战士。可以有千万个陶渊明、苏东坡,可以有数不清的林语堂、梁实秋,但是鲁迅,只有一个。
一种坚挺、鲜亮的人格精神在今天是极其稀罕的。
几天前,重读小说《北方的河》,我再一次被感动。瞧那个人,他坚定地站着!他有一种足以震慑群生的气度,他的硬朗的质地是对众多聪明人的嘲讽,他的沉默和铁一般的冷峻令机会主义者心惊。那个人,他是来自欧亚大陆高纬度的坚硬的风,他有信仰,“信仰,你这纯钢百炼的处女!”
还有海子,质朴而清亮的海子。这位诗人没有活满1万天,但他永远保持了纯洁。他“站在太阳痛苦的光芒上”,复活了。
“诗意是人的栖居必备的基本能力。”海德格尔下了这样的断语。这诗意,动物不会有,它是我们人类的粮食。
夜深了,时钟依然嘀嗒嘀嗒地走着,我听到自己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我合上眼睛,看到了这样一幅幅图景:鲁迅在夜里一边咳嗽,一边写文章,灯光昏黄,“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予的光明”;弗朗茨·卡夫卡彻夜写完自传体小说《判决》,完成了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我的心脏周围隐隐作痛”;马赛尔·普鲁斯特从35岁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门窗紧闭,房间里点着蜡烛,《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他惟一的安慰;张承志做着“静夜功课”,午夜时分,他点燃一支烟,纪念夜与黎明相连的瞬间……
这群孤独的人,这群饱满的灵魂!
我怀着美感想他们,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青春必须苦难重重。我不希望青春被某一种方式囚禁,它应该是绚烂的,完全放开的;我不希望在20多年的岁月里永远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有人背它只是为了别人可以不背它。
我想说的只是: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精神的花朵在春天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记保持自己尊贵骄傲的呼吸。
(选自《心灵后花园》,上海人民出版社)
【小题1】文章多次写到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文意,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最后走进坟墓之前,没有遗憾?(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合全文,试分析画线句“我不希望青春被某一种方式囚禁,它应该是绚烂的,完全开放的”的深刻含义。(4分)
答:
【小题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写“我”告诉人们,人的生命实际只有两万多天,其目的是说明时光易逝, 生命短暂,要珍惜美好的年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
B.作者由当前人的生存状态回溯过去,点明鲁迅、海子、卡夫卡等人拥有精神感 召的力量,思路开阔。 |
C.文章主要运用了反复、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
D.作者对“人们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进 |
E.文章“形散而神聚”,不说教,无指责,却让人无法轻松,并在读后能够进行深刻的思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
【小题1】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
B.谣谶的产生是出于人们对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这一观点的认可等原因。 |
C.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 |
D.谣谶就是以谣为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 |
A.第①段先阐释了谣谶有两种表现形式,然后举例说明了谣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歌谣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 |
B.第②③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甚至可能更早。 |
C.第④⑤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谶产生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这种思维的系统化,进而谈到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 |
D.第⑥⑦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 |
A.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
B.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
C.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 |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谶纬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