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将世界划分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依据是
A.面积的大小 B.人口的多少
C.发展历史长短 D.经济发展水平
试题答案
15、D
相关题目
如图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根据 来划分的.从七大洲来看,发达国家数目最多的大洲是 洲;
(2)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发达国家环抱的大洋是 洋.
(3)国际上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说成“南北关系”,请从两类国家的分布位置进行解释.
(4)连线:将甲、乙、丙、丁四类产业特征与对应的国家类别用线连接起来.
(5)李老师刚买了一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轿车.该车由美国设计师设计,发动机采用德国技术,控制系统中的部分零件来自日本.这辆汽车的生产,反映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A.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各自独成一体 B.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不明显
C.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 D.地区冲突持续,矛盾不断激化.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我们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根据
(2)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发达国家环抱的大洋是
(3)国际上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说成“南北关系”,请从两类国家的分布位置进行解释.
(4)连线:将甲、乙、丙、丁四类产业特征与对应的国家类别用线连接起来.
(5)李老师刚买了一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轿车.该车由美国设计师设计,发动机采用德国技术,控制系统中的部分零件来自日本.这辆汽车的生产,反映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A.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各自独成一体 B.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不明显
C.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 D.地区冲突持续,矛盾不断激化.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如图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根据______来划分的.从七大洲来看,发达国家数目最多的大洲是______洲;
(2)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发达国家环抱的大洋是______洋.
(3)国际上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说成“南北关系”,请从两类国家的分布位置进行解释.
(4)连线:将甲、乙、丙、丁四类产业特征与对应的国家类别用线连接起来.
(5)李老师刚买了一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轿车.该车由美国设计师设计,发动机采用德国技术,控制系统中的部分零件来自日本.这辆汽车的生产,反映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______
A.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各自独成一体 B.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不明显
C.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 D.地区冲突持续,矛盾不断激化.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999年7月1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满载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雪龙”船,历时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里,航时1238小时,于1999午9月抵达上海港新华码头.
这次考察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源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根据初步分析,参加这次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和新发现.如大气科学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一逆温层,它远比原来想象中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屏障作用:我国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了中国人的贡献: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圆满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项创新与突破,为本世纪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谱写了一曲凯歌.
思考:
(1)中国首次北极科研考察有哪些重大发现?
(2)人类进行极地考察有何意义?
极地的环境问题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尤其是工业加工造成的严重的污染,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冰层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为海平面的升高将威胁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另外由于冰体的消融改变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移和灭绝.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都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再加上人类的滥捕使极地动物受到严重的威胁.据2003午11月5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它不仅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在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
各国间订立了相关条约来保护极地的环境.在南极,不论哪个国家的考察队员在任何现场都会将火柴棍、烟头带回到垃圾摆放处.特别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在放垃圾的时候都要单独放置.在极地几乎看不到人为遗弃的垃圾.但南极确实被污染了.比较来看,南极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较少的地区,它们比北极受到的污染还少.但是世界各国必须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南极污染进一步发展.同时人类应该更加重视人们生产、生活的其他各洲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思考:
(1)极地地区冰雪的融化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
(2)作为地球大家园的主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999年7月1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满载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雪龙”船,历时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里,航时1238小时,于1999午9月抵达上海港新华码头.
这次考察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源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根据初步分析,参加这次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和新发现.如大气科学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一逆温层,它远比原来想象中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屏障作用:我国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了中国人的贡献: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圆满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项创新与突破,为本世纪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谱写了一曲凯歌.
思考:
(1)中国首次北极科研考察有哪些重大发现?
(2)人类进行极地考察有何意义?
极地的环境问题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尤其是工业加工造成的严重的污染,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冰层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为海平面的升高将威胁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另外由于冰体的消融改变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移和灭绝.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都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再加上人类的滥捕使极地动物受到严重的威胁.据2003午11月5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它不仅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在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
各国间订立了相关条约来保护极地的环境.在南极,不论哪个国家的考察队员在任何现场都会将火柴棍、烟头带回到垃圾摆放处.特别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在放垃圾的时候都要单独放置.在极地几乎看不到人为遗弃的垃圾.但南极确实被污染了.比较来看,南极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较少的地区,它们比北极受到的污染还少.但是世界各国必须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南极污染进一步发展.同时人类应该更加重视人们生产、生活的其他各洲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思考:
(1)极地地区冰雪的融化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
(2)作为地球大家园的主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阅读与思考
1.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999年7月1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满载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雪龙”船,历时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里,航时1238小时,于1999午9月抵达上海港新华码头。 这次考察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 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源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根据初步分析,参加这次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和新发现。如大气科学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一逆温层,它远比原来想象中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屏障作用:我国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了中国人的贡献: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圆满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项创新与突破,为本世纪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谱写了一曲凯歌。
思考:
1.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999年7月1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满载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雪龙”船,历时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里,航时1238小时,于1999午9月抵达上海港新华码头。 这次考察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 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源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根据初步分析,参加这次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和新发现。如大气科学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一逆温层,它远比原来想象中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屏障作用:我国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了中国人的贡献: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圆满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项创新与突破,为本世纪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谱写了一曲凯歌。
思考:
(1)中国首次北极科研考察有哪些重大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进行极地考察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极地的环境问题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尤其是工业加工造成的严重的污染,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冰层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为海平面的升高将威胁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另外由于冰体的消融改变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移和灭绝。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都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再加上人类的滥捕使极地动物受到严重的威胁。据2003午11月5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它不仅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在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 各国间订立了相关条约来保护极地的环境。在南极,不论哪个国家的考察队员在任何现场都会将火柴棍、烟头带回到垃圾摆放处。特别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在放垃圾的时候都要单独放置。在极地几乎看不到人为遗弃的垃圾。但南极确实被污染了。比较来看,南极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较少的地区,它们比北极受到的污染还少。但是世界各国必须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南极污染进一步发展。同时人类应该更加重视人们生产、生活的其他各洲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思考: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尤其是工业加工造成的严重的污染,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冰层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为海平面的升高将威胁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另外由于冰体的消融改变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移和灭绝。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都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再加上人类的滥捕使极地动物受到严重的威胁。据2003午11月5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它不仅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在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 各国间订立了相关条约来保护极地的环境。在南极,不论哪个国家的考察队员在任何现场都会将火柴棍、烟头带回到垃圾摆放处。特别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在放垃圾的时候都要单独放置。在极地几乎看不到人为遗弃的垃圾。但南极确实被污染了。比较来看,南极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较少的地区,它们比北极受到的污染还少。但是世界各国必须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南极污染进一步发展。同时人类应该更加重视人们生产、生活的其他各洲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思考:
(1)极地地区冰雪的融化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地球大家园的主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
“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999年7月1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满载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雪龙”船,历时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里,航时1238小时,于1999午9月抵达上海港新华码头。这次考察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
3000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料、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根据初步分析,参加这次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和新发现。如大气科学家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
“棉被”——逆温层,它远比原先想象中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屏障作用;我国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了中国人的贡献;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圆满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项创新与突破,为
20世纪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谱写了一曲凯歌。材料二 极地的环境问题。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尤其是工业加工造成的严重污染,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冰层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为海平面的升高将威胁占人类人口
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另外,由于冰体的消融改变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徙和灭绝。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都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再加上人类的滥捕使极地动物受到严重的威胁。据2003午11月5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它不仅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在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了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为此,各国间订立了相关条约来保护极地的环境。在南极,不论哪个国家的考察队员在任何现场都会将火柴棍、烟头带回到垃圾摆放处。特别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在放垃圾的时候都要单独放置。在极地几乎看不到人为遗弃的垃圾,但南极确实被污染了。比较来看,南极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较少的地区,它比北极受到的污染要少,但是世界各国必须从现在就行动起来,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南极污染进一步发展。
(1)中国首次北极科研考察有哪些重大发现?
(2)人类进行极地考察有何意义?
(3)极地地区冰雪的融化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
(4)作为地球大家庭的主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读相关材料和下列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09年1月27日至2月2日,我国领导人访问环法“欧洲四国”(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并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通过这次“信心之旅”,中欧加强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强了应对危机的信心.
(1)“欧洲四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属于 国家.我国与欧洲四国之间关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商谈,叫做“ ”.
(2)欧洲地形以 为主,山脉走向主要是 向.
(3)伦敦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罗马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 (“夏”或“冬”)季,其气候类型是 气候.
(4)欧洲西部深受 洋的影响,气候的 (“大陆”或“海洋”)性特征明显.
(5)北京时间2009年4月6日9时32分,意大利中部发生6.3级强震,震中位于距首都罗马北部95公里处,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意大利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6)如图显示了“西欧人饮食结构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运用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述其因果关系,将内容补充完整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材料:2009年1月27日至2月2日,我国领导人访问环法“欧洲四国”(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并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通过这次“信心之旅”,中欧加强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强了应对危机的信心.
(1)“欧洲四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属于
(2)欧洲地形以
(3)伦敦的气候类型是
(4)欧洲西部深受
(5)北京时间2009年4月6日9时32分,意大利中部发生6.3级强震,震中位于距首都罗马北部95公里处,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意大利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6)如图显示了“西欧人饮食结构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运用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述其因果关系,将内容补充完整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