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占地面积为25平方千米,在2003年出生了婴儿15000个,同年有2000人死亡,该地2003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A.13% B.1.5% C.17% D.1.3%
试题答案
20、D
2003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2004年初的人口密度分别是
B、1.5%,400000人/k㎡
C、17%,4000人/k㎡
D、1.3%,40000人/k㎡
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占地面积为25平方千米,2006年出生的婴儿15000个,同年有2000人死亡。该城市2006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2007年初的人口密度分别是
A.13%,40000人/km2 B.1.5%,400000人/krn2
C.17%,4000人/km2 D.1.3%,40000人/km2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占地面积为25平方千米,在2003年出生了婴儿15000个,同年有2000人死亡,该地2003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A.13% B.1.5% C.17% D.1.3%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占地面积为25平方千米,2003年出生婴儿15000个,同年有2000人死亡。该市2003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2004年初的人口密度分别是( )
A.13%,40000人/k㎡ B.1.5%,400000人/k㎡
C.17%,4000人/k㎡ D.1.3%,40000人/k㎡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26个市县,土地面积41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的23.34%;人口总数达4077.4万人,占广东省的47.18% 。2001年GDP为8364亿元,占广东省的78.6%。其中,1978 年至1999 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9.16% ,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9.48%高出近10 个百分点。广东50强金业,47家在该地区,占94%。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到2000年已达到49.2%。199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珠江三角洲要在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____部,____下游,毗邻____,与____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____”。
(2)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优势包括____、____、____方面的有利因素。
(3)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得益于____型经济的带动作用。
(4)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l:德国地形示意图
材料2: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
材料3: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面积 | 人口 | 钢 | 煤 | 发电量 | 汽车 | |
世界%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德国% | 2.5 | 1.3 | 5.1 | 7.0 | 4.5 | 14.2 |
(2)汉堡所在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3)从城市反哺状况看,德国是一个
A.大中城市为主的国家 B.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 C.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 D.城市集中分布的国家
(4)从材料3可以看出,德国是
A.发达的工业国 B.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C.发达的农业国 D.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
“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999年7月1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满载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雪龙”船,历时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里,航时1238小时,于1999午9月抵达上海港新华码头。这次考察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
3000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料、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根据初步分析,参加这次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和新发现。如大气科学家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
“棉被”——逆温层,它远比原先想象中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屏障作用;我国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了中国人的贡献;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圆满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项创新与突破,为
20世纪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谱写了一曲凯歌。材料二 极地的环境问题。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尤其是工业加工造成的严重污染,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冰层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为海平面的升高将威胁占人类人口
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另外,由于冰体的消融改变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徙和灭绝。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都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再加上人类的滥捕使极地动物受到严重的威胁。据2003午11月5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它不仅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在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了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为此,各国间订立了相关条约来保护极地的环境。在南极,不论哪个国家的考察队员在任何现场都会将火柴棍、烟头带回到垃圾摆放处。特别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在放垃圾的时候都要单独放置。在极地几乎看不到人为遗弃的垃圾,但南极确实被污染了。比较来看,南极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较少的地区,它比北极受到的污染要少,但是世界各国必须从现在就行动起来,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南极污染进一步发展。
(1)中国首次北极科研考察有哪些重大发现?
(2)人类进行极地考察有何意义?
(3)极地地区冰雪的融化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
(4)作为地球大家庭的主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