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读材料,完成问题:

我国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脉,山脉以北苹果满枝,深秋黄叶飘零;山脉以南柑橘成林,四季长青……

该山脉作为我国两大地理分区的界线,其主导因素是

A.夏季风                B.地势                    C.植被                   D.气候

试题答案

5、D

相关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傣语的“西双”即“十二”,“版纳”直译是“一千块田”,意译是一个行政单位,“西双版纳”就是“十二千块田”,即十二个行政区的意思)位于云南省的南部边疆,约北纬,东经,面积约19 112.5平方千米。

  由于该地区纬度较低,自然景观南北东西差异明显,垂直变化显著,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交织,所以植物种类万千,一年四季葱绿苍翠。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都有。木本、草本、藤本植物生长在一起,形成高低错落、互相依存的若干层次的自然群落。一般1~5层,多者7~8层,每公顷有几百个树种。无数茂密宽阔的枝叶向上形成一道完整的天幕,使林下阴暗潮湿,真可谓遮天蔽日。白颜树、印度血桐、菩提、大青树高达20多米的冠幅宽大的乔木,高矮相间;羊蹄甲、栗树、棕榈、竹丛等低矮的灌木紧紧相连。各种木质藤本形状多样,长度惊人,交织缠绕,形成森林的壁障,花期、果期相继出现,形成永不凋谢的大花园。

  在茂密的森林区,生长着陆栖脊椎动物539种,爬行动物68种,鸟类399种。亚洲象、金钱豹、长臂猿、小熊猫、穿山甲、金猫、绿孔雀、大小灵猫等各种野生动物就生活在这一座美丽多姿的“多层大厦”里,它是自然界长期竞争、演变的结果,是人工群落无法代替的天然实验室。难怪人们说是“头顶香蕉,脚踩菠萝,一屁股坐下去,可以坐倒三棵药”。

  西双版纳不仅是动植物的家园,而且还是热带植物的故乡、花的海洋。其中油脂作物如铁刀木、油瓜、油棕等有29种,香料作物如香草、檀香、茉莉、糯米香等是制作高级香料的原料。这里野生的已引种栽培的水果110多种,毛荔枝、龙果、人心果、牛心果、香蕉、菠萝、龙眼、芒果、腰果等一年四季交替生长。这里的花卉植物更是琳琅满目,乔木的南洋杉、刺痛,藤灌类的一品红、吊花灯、炮仗花,草本类的虎皮兰、君子兰、美人蕉、旅人蕉、变色花等形态美丽多姿,色彩艳丽夺目,形成一座座奇妙瑰丽的“大花园”。

  环绕在澜沧江、流沙河两岸的橡胶树林形成一条条宽阔的绿色林带,不仅绿化了孔雀的故乡,而且是我国的重要橡胶基地。这里“长夏无冬,一雨成秋”,年均温18℃~22℃,暴雨日数少,多夜雨。全年降水量在1 200~1 900 mm之间。大风日数极少,台风很难到达。因此,西双版纳是农作物、热带植物、动物、热带经济作物,包括果木、林木、药用植物生长的“家园”,获得了“天然动物、植物园”“孔雀的故乡”“绿色的宝石”等美称而誉满中外,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块热带宝地。

(1)西双版纳地区的景观差异很大,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2)西双版纳地区经济树种繁多,目前已建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__基地。

(3)西双版纳地区的美称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西双版纳的旅游项目主要有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地球自转的证明

  古时候的人每天看见太阳、月亮和星星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好像有这么一个圆穹形的“天”,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大地的周围不停地转动着。因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主张:“天动地静”的“地心说”,认为天体永远围绕地球这一宇宙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直到16世纪,波兰人哥白尼才提出了“地动说”,认为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东出西没,完全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出现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地球自转时,任何时候只有一半面对太阳。面对太阳的一面是白天,相反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自转,令另一面朝向太阳,原先是黑夜的那些地方慢慢地变成白天。因为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所以大部分地区,从黑夜变成白昼,再从白昼变成黑夜需要24小时。

  据说第一个用科学实验证明地球自转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他在一座塔上让一物体自由落下,如果不受其他影响,落下的方向应该是垂直的。但是当地球自转时,塔顶绕行的圆弧比较大,而塔基绕行的圆弧比较小。换句话说,在同一时间里塔顶走的路程较远,而塔基的路程较短,所以就转动得较慢。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从转动得比较快的塔顶落下来时,仍然保持着随塔顶转动时的速度,因此,与转动得比较慢的塔基相比,在同一时间里它向东面就要走得远一点,所以物体并不是从塔顶垂直落下,而是落在稍向东一点的地方,如下图所示。从很深的枯井口丢下的物体,也能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高斯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同样的结论,他在美国塔里马拉克的矿井中释放物体,下落5000英尺(合为1524米),向东偏大约三英尺左右。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也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有名的傅科摆试验。他在巴黎万神庙的圆形屋顶的长平架上,用一根长度为67米的金属丝,悬挂着一个质量为28千克的铁球做成一个摆子。在重力和铁丝的拉力作用下,在其垂直位置附近振动。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这就是简单的单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使摆的摆动平面作顺时针偏转。但是这个转动很缓慢。为了观测这一效果,必须使摆做长时间摆动。这就要求其悬挂点几乎没有摩擦,摆锤也必须很重以便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又因为按单摆的规律要求摆的摆动偏角应很小,为了便于观测,所以摆的悬线就必须很长。

  证明地球自转的现象有很多。例如,我们在前面讨论的地球形状,知道地球是南北两极有些扁平,而赤道则稍许凸出,就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

北极星期三  某恒星期三 经度0° 东经90°

西经90°

(1)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3)假如地球自转时,地轴不倾斜,而是同公转轨道面相垂直,在同一地区还会出现季节变化吗?为什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地球自转的证明

  古时候的人每天看见太阳、月亮和星星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好像有这么一个圆穹形的“天”,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大地的周围不停地转动着。因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主张:“天动地静”的“地心说”,认为天体永远围绕地球这一宇宙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直到16世纪,波兰人哥白尼才提出了“地动说”,认为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东出西没,完全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出现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地球自转时,任何时候只有一半面对太阳。面对太阳的一面是白天,相反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自转,令另一面朝向太阳,原先是黑夜的那些地方慢慢地变成白天。因为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所以大部分地区,从黑夜变成白昼,再从白昼变成黑夜需要24小时。

  据说第一个用科学实验证明地球自转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他在一座塔上让一物体自由落下,如果不受其他影响,落下的方向应该是垂直的。但是当地球自转时,塔顶绕行的圆弧比较大,而塔基绕行的圆弧比较小。换句话说,在同一时间里塔顶走的路程较远,而塔基的路程较短,所以就转动得较慢。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从转动得比较快的塔顶落下来时,仍然保持着随塔顶转动时的速度,因此,与转动得比较慢的塔基相比,在同一时间里它向东面就要走得远一点,所以物体并不是从塔顶垂直落下,而是落在稍向东一点的地方,如下图所示。从很深的枯井口丢下的物体,也能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高斯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同样的结论,他在美国塔里马拉克的矿井中释放物体,下落5000英尺(合为1524米),向东偏大约三英尺左右。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也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有名的傅科摆试验。他在巴黎万神庙的圆形屋顶的长平架上,用一根长度为67米的金属丝,悬挂着一个质量为28千克的铁球做成一个摆子。在重力和铁丝的拉力作用下,在其垂直位置附近振动。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这就是简单的单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使摆的摆动平面作顺时针偏转。但是这个转动很缓慢。为了观测这一效果,必须使摆做长时间摆动。这就要求其悬挂点几乎没有摩擦,摆锤也必须很重以便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又因为按单摆的规律要求摆的摆动偏角应很小,为了便于观测,所以摆的悬线就必须很长。

  证明地球自转的现象有很多。例如,我们在前面讨论的地球形状,知道地球是南北两极有些扁平,而赤道则稍许凸出,就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

北极星期三  某恒星期三 经度0° 东经90°

西经90°

(1)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3)假如地球自转时,地轴不倾斜,而是同公转轨道面相垂直,在同一地区还会出现季节变化吗?为什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赏读电视片中经典台词,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0分)

“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1)填表概括我国农业物产丰富的原因。

 

 

“在中国,五谷始终是一个变化中的概念。今天,中国粮食产量的前三名已经变成稻谷、小麦和玉米。……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1) 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A 洋 B 洋 E (国家)

(2) C所在的地区是 半岛,该半岛地形特点是

(3) E国的首都是 ,该国属经济 国家,位于 (填“南”或“北”)半球

(2)读教材,填表解释我国主食格局的原因。

 

 

(3)仅靠“自然的馈赠”无法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读 “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变化总体趋势为 ;而人均耕地变化总体趋势为

②我国人口2008年比1949年大约净增 亿人。由于人口基数 ,我国仍将坚持的人口国策是:控制 ,提高

③在2000年前后,人均耕地面积呈现上升趋势,这种现象说明我国 (多项选择)。

A. 人口总量下降

B.国土面积增大

C. 制定和实施了保护耕地的政策

D. 加强了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督和管理

“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4)请运用所学知识,将下列特色饮食与地区及其地理原因连线。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