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胡锦涛于2006年11月15日起开始出访亚洲(越南、老挝、印度和巴基斯坦)四国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亚太经合组织属于
A.政府间、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B .非政府间、专门性国际组织
C.政府间世界性国际组织 D.非政府间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
10.《决定》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9.《决定》提出“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表明了
A.我国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C.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D.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实现社会公平
8.《决定》中的这句表述
①旗帜鲜明地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
②深刻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
③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道路
④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7.朱以撒的《穿过岑寂的碎片》一文中指出:“认识一个世界要达到周全是不可能的。面面俱到,反而什么都达不到,什么都肤浅之至。”这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B.要正确认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达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要正确认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回答8-10题
6.列宁指出:“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这体现了税收
A.相对性 B.强制性 C.固定性 D. 无偿性
5.2006年11月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无论是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中国的技术和经验也许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可能是最实用的,比较适合非洲的需要。材料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D.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4.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这是因为
①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②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综合国力增强,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③我国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④我们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3.材料中“两个前所未有”的重要论断所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一分为二的观点
2.专家指出:上述行为虽然换来了短暂的经济发展,但牺牲林带换来的短暂发展,付出的代价是无法用金钱计量的。要求我们正确处理
①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③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据此回答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