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925377[举报]
在化学晚会上,小林同学表演了一个化学小魔术“空瓶生烟”(如图所示),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充满浓浓的白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如图:
用方程式表示为: .分析以上微观模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
(2)抽开玻璃片,两种气体就发生反应,说明了 .
(3)“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
(4)生成物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它属于化肥中的 肥(填“氮”、“磷”、“钾”),此化肥不能与 混合使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如图:
用方程式表示为: .分析以上微观模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
(2)抽开玻璃片,两种气体就发生反应,说明了 .
(3)“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
(4)生成物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它属于化肥中的 肥(填“氮”、“磷”、“钾”),此化肥不能与 混合使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在化学晚会上,小林同学表演了一个化学小魔术“空瓶生烟”(如图所示),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充满浓浓的白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如图:
用方程式表示为: .分析以上微观模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
(2)抽开玻璃片,两种气体就发生反应,说明了 .
(3)“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
(4)生成物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它属于化肥中的 肥(填“氮”、“磷”、“钾”),此化肥不能与 混合使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如图:
用方程式表示为: .分析以上微观模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
(2)抽开玻璃片,两种气体就发生反应,说明了 .
(3)“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
(4)生成物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它属于化肥中的 肥(填“氮”、“磷”、“钾”),此化肥不能与 混合使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图1~4是教科书上有关实验的装置图:
(1)图1是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图2是验证分子某性质的实验.A烧杯盛有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酚酞溶液,B烧杯盛有少量浓氨水,实验中发现A烧杯中的液体由
(3)图3是电解水实验.此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图4是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若反应前天平平衡,反应后天平的指针会向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原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e.分子的数目 f.元素的种类.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图1是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五分之一
五分之一
.在集气瓶内事先会加入少量水,这些水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吸收产生的白烟
吸收产生的白烟
(答出一点即可).(2)图2是验证分子某性质的实验.A烧杯盛有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酚酞溶液,B烧杯盛有少量浓氨水,实验中发现A烧杯中的液体由
无
无
色变为红
红
色,通过此实验能够验证的分子性质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图3是电解水实验.此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
2H2↑+O2↑
| ||
2H2O
2H2↑+O2↑
.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其中负极端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检验现象是
| ||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图4是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若反应前天平平衡,反应后天平的指针会向
右
右
偏转(选填“左”或“右”).因此,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最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abcf
abcf
(选填序号).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原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e.分子的数目 f.元素的种类.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乙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
(3)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丙、丁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①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最终都熄灭了.原因是
②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③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房间外 D.打开窗户跳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小
.(2)乙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
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内焰、焰心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外焰
外焰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
外焰
温度最高.(3)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丙、丁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①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最终都熄灭了.原因是
茶杯内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
茶杯内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
;②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温度高,密度小,聚集在杯内上方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温度高,密度小,聚集在杯内上方
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沉积在杯内下方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沉积在杯内下方
.③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C
AC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房间外 D.打开窗户跳出.
化学兴趣小组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用品,自己设计并制作简便易行的电解水装置,例如,用一个大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高8cm~10cm.瓶口配有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用曲别针伸直一段由塞子上扎出,在瓶塞露头处连接导线,作成电解槽.如图.
(1)请写出方程式
(2)从图中可看出B中的气体是A中的
(3)B中的气体可以被点燃,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4)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结论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分子,因此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纯水几乎不导电,因此这个实验不是真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请写出方程式
2H2O
2H2↑+O2↑
| ||
2H2O
2H2↑+O2↑
.
| ||
(2)从图中可看出B中的气体是A中的
2
2
倍,A试管中对应的电极是正
正
,B试管中对应的电极是负
负
.(3)B中的气体可以被点燃,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2H2+O2
2H2O
| ||
2H2+O2
2H2O
,A中的气体可以用
| ||
带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
来检验.(4)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结论说法正确的是
B
B
.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分子,因此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纯水几乎不导电,因此这个实验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