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6.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现有某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硫.并对二氧化硫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897148[举报]

(2004?宣武区二模)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现有某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硫,并对二氧化硫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设计探究的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假设:二氧化硫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酸.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研究小组需要查阅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
①②③
①②③
(填写编号).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二氧化硫能被浓硫酸干燥.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S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S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发生颜色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溶水后生成酸,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溶水后生成酸,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装置E的作用是
吸收SO2,避免污染空气
吸收SO2,避免污染空气

(5)结论:原假设
成立
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1、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与水.现有某探究实验小组欲利用下图装置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硫,并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假设:SO2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酸.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SO2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SO2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研究小组需要查阅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下列中的
①②③
(填写编号).①SO2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能被浓硫酸干燥.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S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SO2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SO2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溶于水生成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③装置E的作用是
吸收多余SO2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2NaOH=Na2SO3+H2O

(5)结论:原假设
成立
(填“成立”“不成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03?山东)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与水.现有某探究实验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硫,并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假设:SO2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酸.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SO2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SO2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研究小组需要查阅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下列中的
①②③
①②③
(填写编号).
①SO2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能被浓硫酸干燥.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S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S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SO2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SO2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溶于水生成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溶于水生成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③装置E的作用是
吸收多余SO2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吸收多余SO2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2NaOH═Na2SO3+H2O
SO2+2NaOH═Na2SO3+H2O

(5)结论:原假设
成立
成立
(填“成立”“不成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