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解答题(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760415[举报]
注意: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解答本题,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你可以依照这个思路填空,并完成本题解答的全过程.如果你选用其他的解题方案,此时,不必填空,只需按照解答题的一般要求,进行解答即可
【小题1】如图①,要设计一幅宽20cm,长30cm的矩形图案,其中有两横两竖的彩条,横、竖彩条的宽度比为2∶3,如果要使所有彩条所占面积为原矩形图案面积的三分之一,应如何设计每个彩条的宽度?
分析:由横、竖彩条的宽度比为2∶3,可设每个横彩条的宽为,则每个竖彩条的宽为.为更好地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将横、竖彩条分别集中,原问题转化为如图②的情况,得到矩形.
【小题2】结合以上分析完成填空:如图②,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
矩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cm;
列出方程并完成本题解答.
(2013•和平区二模)注意: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解答本题,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你可以依照这个思路按下面的要求填空,并完成本题解答的全过程,也可以选用其他的解题方案,此时不必填空,只需按照解答题的一般要求,进行解答即可.
小丽乘汽车从青岛到黄岛奶奶家,她去时经过环湾高速公路,全程约84千米,返回时经过跨海大桥,全程约45千米,小丽所乘汽车去时的平均速度是返回时的1.2倍,所用时间却比返回时多20分钟,求小丽所乘汽车返回时的平均速度.
(Ⅰ)设小丽所乘汽车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填写下表.(要求:填上适当的代数式,完成表格)
(Ⅱ)列出方程(组),并求出问题的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小丽乘汽车从青岛到黄岛奶奶家,她去时经过环湾高速公路,全程约84千米,返回时经过跨海大桥,全程约45千米,小丽所乘汽车去时的平均速度是返回时的1.2倍,所用时间却比返回时多20分钟,求小丽所乘汽车返回时的平均速度.
(Ⅰ)设小丽所乘汽车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填写下表.(要求:填上适当的代数式,完成表格)
速度(千米/时 | 所用时间(时) | 所走的路程(千米) | |||||
去时 | 1.2x 1.2x |
|
84 | ||||
返回时 | x |
|
45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塘①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②。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③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④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释:
①石敬塘(892-942):后唐节度使。曾在契丹的扶持下称帝,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
②契丹:古代少数民族名,早居辽河一带。后耶律阿保机统一各族,建契丹国,即辽国。
③通事:官名,以通晓华俗华语的人充任,职掌外交方面的事务。
④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表现张砺“刚直”的一组是:
①会石敬瑭进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
②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
③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④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⑤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⑥是夕,砺恚愤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6分)
② 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塘①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②。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③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④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释:
①石敬塘(892-942):后唐节度使。曾在契丹的扶持下称帝,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
②契丹:古代少数民族名,早居辽河一带。后耶律阿保机统一各族,建契丹国,即辽国。
③通事:官名,以通晓华俗华语的人充任,职掌外交方面的事务。
④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习:习惯 |
B.宜以中国人治之中国:中原 |
C.趣令锁之趣:急忙 |
D.擢翰林学士擢:提拔 |
①会石敬瑭进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
②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
③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④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⑤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⑥是夕,砺恚愤卒。
A.①⑤⑥ | B.②③④ |
C.③⑤⑥ | D.②④⑤ |
A.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 |
B.张砺为人刚直,知无不言,无所顾忌,辽太宗非常器重他。他曾要逃走,当辽太宗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后,不但没有惩罚他,还向他道歉。 |
C.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时,萧翰等将领大肆屠杀、掠夺,张砺直言阻止他们,但辽太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
D.辽太宗去世后,张砺正在恒州,萧翰等将领乘机报复,欲杀害张砺,张砺刚强不屈,愤激死去。 |
①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6分)
② 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