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75477[举报]
1―5 DCDAD 6―10 ABACB
11.(1)王显与宋弁有过节,便函在世宗面前诋毁宋世景,因而此事被搁置起来没有得到回复。(关键词:“隙”“毁“寝”“报”)
(2)前来的人没有不说出肺腑之言的,(宋世景)都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屏退下人(与他们)密谈。(关键词:“情”“抱”“假”)
12.(1)“老”字用得好。“老”字明写秋已深,金陵一带笼罩在肃杀的气氛之中;实写清兵攻破南京后,诗人心目中的故都物是人非。一个“老”字,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无限悲痛和凄凉。
(2)此诗借落叶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无限悲痛和凄凉之情。金陵钟山的万木,在深秋时落叶飘零,而落叶飘零的原因,诗人不说是因为秋深,而归结为“金陵王气非”,这就将本属自然景观的落叶赋予了主观情感,诗人借此抒发了亡国之痛,身世飘零之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主旨表现得委婉含蓄。
[思路点拨](1)此题考查对诗歌用字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准确判断哪一个字用得好,二要说明这字用得好的原因。原因一般从三个角度进行解答:首先是该字的本义,其次是该字在诗句中的意义及作用,最后是该字对表现全诗主旨的作用。(2)此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已明确指出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解答时,须分析诗中写了哪些景,作者用这些景抒发了什么情,景和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运用借景抒情手法法有何作用。
13.(1)其辞微 其行谦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故其称物芳 故死而不容(2)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
14.(1)“质感”指“支朵”,而云朵并非完全是天空中的自然之云,它还象征着西藏质朴的人文精神。
(2)在西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西藏人民的质朴是别的地方无法比的,回到生活的城市,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勾起了作者对西藏的回忆。
(3)“云朵”洁白而纯净,西藏人民的精神世界也是质朴而纯净的,因此,二者有相似之处。把“云朵”比喻成西藏人灵魂的知已是恰当的。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试题中提到的句子,,一般都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与深刻的含意,但对其含意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全文内容去理解、领悟,从而整理出答案来。
15.写“满眼是灰”的城市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引发文章的主体内容,这满眼是灰的城市令作者感概万千,引发了作者对西藏的云朵的回忆;二是从反面衬托西藏那湛蓝的天空中飘过的云朵的洁白纯净。
[思路点拨]这里的“灰”一方面指空气的污染,另一方面指人们思想上的世俗的东西,如果只从他的表面意思去理解,是无法领悟其深层含义的。再者,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西藏云的洁白”。由此而思彼,不但引出了后文的内容,而且对文章的主体内容起到了反衬作用。
16.客居的满眼是灰的城市;府南河;中秋夜让月光陪着人睡的浪子。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在组织答案时,先要为相关部分划出层次,再通过寻找关键句或提炼中心的方法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归纳。
17.“云朵”象征没有遭受破坏与污染的自然环境和西藏人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原始精神状态,文章标题用含蓄的方式表达了主题思想,起到了统领全篇的作用;传达出作者的环保思想以及返璞归真的人文思想。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主题思想的把握能力和对文章标题的作用的分析能力。首先要抓住“飘过”这个词来理解,可以理解为“曾经有过”“逝去的”,说明作者所写的是记忆中的事物。然后是对“云朵”的理解,从字面意思上讲,云朵是洁白的,自由的。文章用“云朵”来象征没有遭受破坏与污染的自然环境和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们的精神状态。这正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18.A.分号应改为破折号。
B.“全新的一款”应为“一款全新的”。
C.“等”后面加上“功能”。
D.“分享传递”应为“传递分享”。
19.“山寨文化”是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一种以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为特点,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的一种产业现象。
[思路点拨]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把容易与之混淆的对象区别开来的一种说明方法,回答本题时要注意“山寨文化”的主要特点。
20.答案示例:收入的高低与发展空间的满意度成正比;收入高低与流动率大体成反比。
[思路点拨]这是考查考生将图表语言转换为文字语言的能力。也许所有考生都能看懂图表中的数字所包含的意思,但要转用文字来表达,需要把表格中的数字之间的关系理清楚。
21.[立意探索]王小丫的成功,来自于她不断地改造自己,换句话说,就是在困难中不断地调整自己,抓住机遇。报社不景气,返京进修,是选择,也是面对困难挑战自我;在央视从助理到主持人,是努力的结果,也是抓住了机会。由此可见,文章可以论述面对困难的态度,可怜把困难当作磨砺自己的砂石;可以论述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充分利用机会,努力改造自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