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63564[举报]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36分)
1.C 2.A 3.C 4.D 5.A 6.D 7.C 8.C 9.C 10.A 11.D 12.D
13.B 14.D 15.C 16.D 17.B 18.C
二、双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9.BC 20.CD 21.BD 22.AC 23.CD 24.AD 25.AB 26.BC
三、综合题(共60分,其中必做题40分,选做题20分)
27、(12分)
(1)乙图 晨昏线(等太阳高度0°线) 散射(各1分,共3分)
(2)太阳直射于北回归线;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逐渐递减(每点1分)(如答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只给1分) 先变慢后变快(2分)
(3)此时30°N地区太阳高度更大,日照时数更长(各1分,共2分)
(4)青藏高原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削弱作用小。
28、(14分)
(1)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恒河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4分)
(2)加强科技投入,改良品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机械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发展生态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任3点,共3分)
(3)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各1分,共2分) 人均耕地多(地广人稀);地势平坦广大;工业水平较高(任两点给2分)
(4)洪涝或飓风 印度低压 上凸 (各1分,共3分)
29、(14分)
(1)具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五大湖便利的水运和陆上运输;水源充足;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等;(各四点给4分)
(2)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2分)
(3)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工资/产值比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材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任四点给4分)
(4)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任两点给2分) 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给两点给2分)
30、(10分)
(1)西欧等(1) 夏(1分) 地中海气候(1分) 夏季炎热阳光充足(1分)
(2)区域经济发达,游客人数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交通发达便捷;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市场距离短;欧盟国家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便于游客出入境。(任四点给4分)
(3)甲地经济落后,旅游投入少设施建设少;阿拉伯民族开放程度不移;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动荡(任两点给2分)
31、(10分)
(1) 土地荒漠化(1分) 深居内陆,降水少(1分) 水土流失(1) 植被破坏(1分)
(2) 酸雨(1) 重工业发达,大量燃烧矿物燃料(1分) 北方地区风力大,降水少;地形开阔,利于污染物扩散;沙尘呈碱性与空气酸性气体中和(任2点给2分)
(3)工业、城市规模相对小;近澳门,以三产为主;治理力度大;政府管理力度大(任两点给2分)
32、(10分)
(1)海南 亚欧(各1分,共2分)
(2)低(1分) 夏季,陆地径流量大(1分)
(3)远离我国大陆,补给困难;海岛面积小,淡水资源匮乏,不利驻军。(各1分,共2分)
(4)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渔业、油气资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各1分,共4分)
阅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http://thumb.zyjl.cn/pic7/pages/66R0/0047/0014/5660b78c3d6723f9d826a64e3d293fbe/A/Image13.gif)
![](http://thumb.zyjl.cn/pic7/pages/66R0/0047/0014/5660b78c3d6723f9d826a64e3d293fbe/A/Image14.gif)
(1)简述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4)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国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区位的转变。19世纪初,匹兹堡是主要的钢铁工业中心,产品主要销往纽约和费城。19世纪末,布法罗、克利夫兰和芝加哥都建有大型钢铁厂,产品主要用于当地的机械制造。20世纪初杜鲁特兴建了大型钢铁厂,产品主要销往芝加哥和底特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尔的摩和费城又成为新兴的钢铁工业基地。
(1)根据材料判断:19世纪初和20世纪初,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和 ;二战后导致钢铁工业布局转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3分)
(2)指出五大湖沿岸的农业地域类型,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5分)
(3)简述D河的主要水文特征。(5分)
(4)简述五大湖对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
材料一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区位的转变。19世纪初,匹兹堡是主要的钢铁工业中心,产品主要销往纽约和费城。19世纪末,布法罗、克利夫兰和芝加哥都建有大型钢铁厂,产品主要用于当地的机械制造。20世纪初杜鲁特兴建了大型钢铁厂,产品主要销往芝加哥和底特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尔的摩和费城又成为新兴的钢铁工业基地。
(1)19世纪初和20世纪初,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和 ;二战后导致钢铁工业布局转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3分)
(2)指出五大湖沿岸的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主要区位条件。
(3)简述图示区域城市带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4)简述五大湖对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6/20110811/2011081111252214017701.gif)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6/20110811/201108111125221568772.gi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6/20120917/2012091710050066535547.png)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6/20120917/201209171005007459853.p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国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