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寒冬来临.使人们牵挂起四川灾区人们的取暖问题.有人给灾区人民送去了电取暖器.甲.乙图是与用电两种不同形式的电取暖器.其中甲图所示电暖器工作时.发热体被烧的红红的,乙图是一种电热水式取暖器.它通过加热水实现向外散热,丙图是它们使用的电源插头和插座.请你根据电取暖器的工作情况.结合图示和生活经验等.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作出解答.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620095[举报]

阅读短文,感知人类科学探索历程的艰辛、漫长与富有意义,回答问题.
从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谈起
公元2世纪时,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确立了地球静止不动,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的“地心说”.这种错误的观点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并统治欧洲达1400年之久,其原因是:一方面是这种“理论”符合人们对天体的粗浅观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地球中心说”符合“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它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教会就凭借着自己的势力大肆宣扬“地心说”.但并非所有的希腊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都同意这种说法.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证据:月食时的黑影是地球的投影,它是个圆弧,可见地球是球体或者是近似的球体.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曾经测定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近似比值,同时还提出地球绕太阳运转的理论.可惜,这古代朴素的“日心说”,在那时候却没有人相信.《圣经》成了当时检验真理的标准,与《圣经》不同的观点就是“异端邪说”,就是亵渎“神灵”,就要受到宗教法庭的严厉制裁.因此,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科学真理的传播被禁锢了.
到了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大学求学时,受进步教授和古希腊“日心说”的影响,自己又长期从事天文观察,逐渐认识到托勒密的“理论”不过是骗人的鬼话.他利用工作余暇写成了《天体运行论》,书中主要论点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月亮公转的中心;所有的天体都以太阳为中心点绕太阳转动,所以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完成了这部著作后,犹豫了36年,于1543年才拿出去出版.书一问世,即遭到了教会的压制和攻击,书被教会宣布为禁书,对于拥护真理支持哥白尼学说的学者,教会也大施淫威. 
1548年诞生的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宣传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他大胆地宣称:“宇宙是无限的,而不是一个体积有限的球.太阳是一颗恒星,而其他恒星也和太阳一样发热、发光.每个恒星的周围都有许多行星在围绕着运行.这样,无限多的恒星系就像连环画一样,作着无止境的重复.”他的言行使教会恐惧和痛恨.教会以布鲁诺反对《圣经》为罪名,将布鲁诺逮捕,严刑拷打审讯,在长期囚禁之后,1600年坚强不屈的布鲁诺被送到火刑场上活活烧死.
真理的声音是无法烧毁的,一个人倒下去了,千百个人站起来.哥白尼去世不久,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自己改进了的仪器对天空进行了大量的观测,获得了比哥白尼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资料.第谷没有来得及把自己的资料整理成书就告别了人世,他的学生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继承了他的事业,又经过16年的苦心钻研,1609年和1618年先后发表了行星绕日运行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在这些定律中,他一方面证明了太阳是行星的运行中心,另一方面也说明行星不是像哥白尼理解的那样围绕太阳在一些同心圆上转动,而是按不同的椭圆形轨道在运行,太阳的位置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站在威尼斯的圣马尔教堂塔楼上,第一次用望远镜观测浩瀚的天空,发现了哥白尼假设的天文事实,有4个卫星在绕木星不停地转动.伽利略也因此受到了迫害.
一方面,哥白尼学说不承认上帝的存在,受到了教会的残酷迫害,使这个学说传播得很慢;另一方面,行星成年累月地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行,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它,哥白尼无法解释.
利略发现,一个物体运动起来后,只要没有别的物体对它作用,这个物体就会沿直线一直不快不慢地运动下去--惯性定律.按照伽利略的发现,在图中地球会沿虚线所示的方向一直运动下去.后来又经过牛顿等人的努力,证明了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日运行所需的力.在这一个又一个铁的事实面前,教会不得不在1757年解除了对哥白尼著作的禁令.最后,在1882年又被迫承认了哥白尼的学说.科学终于战胜了神权.
(1)公元2世纪时,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不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确立了思辨性的“
地心
地心
说”;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提出古代朴素的“
日心
日心
说”;到了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
哥白尼
,经过长期天文观察,利用工作余暇写成以“
日心
日心
说”为主要论点的
《天体运行论》
《天体运行论》
一书.
(2)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的数据有力地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
A

A.第谷      B.开普勒     C.伽利略      D.牛顿.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木屐  
                                            冰 心
??淡金色的夕阳,像这条轮船一样,懒洋洋地停在这一块长方形的海上。两边码头上仓库的灰色大门,已经紧紧地关起了。一下午的嘈杂的人声,已经寂静了下来,只有乍起的晚风,在吹卷着码头上零乱的草绳和尘土。
我默默地倚伏在船栏上,周围是一片的空虚和沉重,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苍茫的夜色,笼盖了下来。
??猛抬头,我看见在离船不远的水面上,飘着一只木屐,它已被海水泡成黑褐色的了。它在摇动的波浪上,摇着、摇着,慢慢地往外移,仿佛要努力地摇到外面大海上去似的!
?啊!我苦难中的朋友!你怎么知道我要悄悄地离开?你又怎么知道我心里丢不下那些把你穿在脚下的朋友?你从岸上跳进海中,万里迢迢地在船边护送着我?
过去几年的、在东京的苦闷不眠的夜晚——相伴我的只有瓦檐上的雨声,纸窗外的月色,更多的是空虚而沉重的、黑魆魆的长夜:而每一个不眠的夜晚,我都听到嘎达嘎达的木屐声音,一阵一阵的从我楼前走过。这声音,踏在石子路上,清空而又坚实:它不像我从前听过的、引人憎恨的、北京东单操场上日本军官的军靴声,也不像北京饭店的大厅上日本官员、绅士的皮鞋声。这是日本劳动人民的、风里雨里寸步不离的、清空而又坚实的声音……
我把双手交叉起,枕在脑后,随着一阵一阵的屐声,在想象中从穿着木屐的双脚,慢慢地向上看,我看到悲哀憔悴的穿着外褂、套着白罩衣的老人、老妇的脸;我看到痛苦愤怒的穿着工裤、披着蓑衣的工人、农民的脸;我看到忧郁彷徨的戴着四角帽、穿着短裙的青年、少女的脸……这些脸,都是我白天在街头巷尾不断看到的,这时都汇合了起来,从我楼前嘎达嘎达地走过。
“苦难中的朋友!在这里黑魆魆长夜,希望在哪里?你们这样嘎达嘎达地往哪里走呢?”在失眠的辗转反侧之中,我总是这样痛苦地想。
但是鲁迅的几句话,也常常闪光似地刺进我黑暗的心头,“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就这样,这清空而又坚实的木屐声音,一夜又一夜地从我的乱石嶙峋的思路上踏过;一声又一声、一步又一步地替我踏出了一条坚实平坦的大道,把我从黑夜送到黎明!
事情过去十多年了,但是我还常常想起那日那时日本横滨码头旁边水上的那只木屐。对于我,它象征着日本劳动人民,也使我回忆起那几年居留日本的一段生活,引起我许多复杂的情感。
从那日那时离开日本后,我又去了两次。这时候,日本人民不但是我的苦难中的朋友,也是我斗争中的朋友了,我心中的苦乐和十几年前已大不相同。但是,当同去的人们,珍重地带回了些与富士山或樱花有关的纪念品的时候,我却收集一些小小的、引人眷恋的玩具木屐……         
    一九六二年六月八日,北京
1.开头一段环境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在文章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为什么“我心里丢不下那些把你穿在脚下的朋友”?(1)                           。(2)                                 
3.第三部分作者说“这时候,日本人民不但是我苦难中的朋友,也是我斗争中的朋友”说明日本人民已经觉醒,开始反战,这在第二部分已有伏笔,请找出来。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全文以木屐为线索,贯穿始终,表现作者对日本人民的深厚感情。
B.此文要表现反战的主题,却没有直接写出,而是借一支木屐写出了日本人民的苦难生活。
C.文章写到在东京不眠的夜晚听到嘎达嘎达的木屐声,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D.在第二部分结尾,作者写出了心中的希望:作者坚信,中国人民终会战胜侵略者,迎来黎明 。
E.这篇文章写得高昂壮美,写出了日本人民由隐忍到觉醒的过程,鼓舞人们起来抗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平时连走过都不大高兴的新地的戏院子,演四天戏,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会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火炉边发呆①。
这时候,教员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作一团②。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出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在这儿,清兵卫又被骂成“没出息的孩子!”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③。
【小题1】第一段中介绍教员的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分)
【小题2】文中加波浪线的三处语句,分别表现了清兵卫怎样的心理?请各用一个双音节词语作概括,不能重复使用。(3分)
答:①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火炉边发呆。□□
②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作一团。□□
③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
【小题3】下面对小说(节选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一心热衷的葫芦”被教员当场没收时,清兵卫“没有哭一声”,这个细节显示了他内心的坚强,使这个人物更能赢得读者的同情和喜欢。
B.面对教员的上门“告状”和指责,清兵卫的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不难看出日本当时的师道尊严,教师在社会上地位很高。
C.从“心头别别地跳着”到“透了一口大气”,真实地刻画出了清兵卫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是葫芦从“遇险”到暂时“脱险”的小小转折。
D.清兵卫遭到父亲的打骂,心爱的葫芦也未能幸免,表明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不理解清兵卫的兴趣爱好,小说给人们留下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