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2铝块25420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611706[举报]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建构密度概念:
小雨在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①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的;
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______的.
②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但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______(填“无关”或“有关”).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http://thumb.zyjl.cn/pic6/res/czwl/web/STSource/20131024144101418162441/SYS201310241441014181624015_ST/images1.png)
①如图所示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在______上做______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______力.
②木块上加不同的砝码,其目的是______.
③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比较______图和______图,可得出结论:______.
(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http://thumb.zyjl.cn/pic6/res/czwl/web/STSource/20131024144101418162441/SYS201310241441014181624015_ST/images2.png)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将实验用的小桌放在沙盘中.通过观察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比较图甲与乙所示的情况,可得出结论:______;比较图甲与图丙的情况,可得出结论: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建构密度概念:
小雨在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 物体 | m/g | V/cm3 | ![]() |
1 | 铝块1 | 54 | 20 | 2.7 |
2 | 铝块2 | 108 | 40 | 2.7 |
3 | 松木1 | 10 | 20 | 0.5 |
4 | 松木2 | 108 | 216 | 0.5 |
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______的.
②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但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______(填“无关”或“有关”).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http://thumb.zyjl.cn/pic6/res/czwl/web/STSource/20131024144101418162441/SYS201310241441014181624015_ST/images1.png)
①如图所示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在______上做______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______力.
②木块上加不同的砝码,其目的是______.
③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比较______图和______图,可得出结论:______.
(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http://thumb.zyjl.cn/pic6/res/czwl/web/STSource/20131024144101418162441/SYS201310241441014181624015_ST/images2.png)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将实验用的小桌放在沙盘中.通过观察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比较图甲与乙所示的情况,可得出结论:______;比较图甲与图丙的情况,可得出结论: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1)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_____.
(2)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______.(填“相等”或“不等”)
(3)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次数 | 物体 | 质量(克) | 体积(厘米3) | 质量/体积(克/厘米3) |
1 | 铝块1 | 54 | 20 | 2.7 |
2 | 铝块2 | 108 | 40 | 2.7 |
3 | 松木1 | 108 | 216 | 0.5 |
4 | 松木2 | 10 | 20 | 0.5 |
(2)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______.(填“相等”或“不等”)
(3)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1)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_____.
(2)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______.(填“相等”或“不等”)
(3)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次数 | 物体 | 质量(克) | 体积(厘米3) | 质量/体积(克/厘米3) |
1 | 铝块1 | 54 | 20 | 2.7 |
2 | 铝块2 | 108 | 40 | 2.7 |
3 | 松木1 | 108 | 216 | 0.5 |
4 | 松木2 | 10 | 20 | 0.5 |
(2)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______.(填“相等”或“不等”)
(3)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回顾实验和探究:
叶子和小雨在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①比较l、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的;
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的.
②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______(填“无关”或“有关”).
③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图线______反映了铝块实验情况.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叶子和小雨在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 物体 | m/g | V/cm3 | ![]() |
1 | 铝块1 | 54 | 20 | 2.7 |
2 | 铝块2 | 108 | 40 | 2.7 |
3 | 松木1 | 108 | 216 | 0.5 |
4 | 松木2 | 10 | 20 | 0.5 |
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的.
②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______(填“无关”或“有关”).
③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图线______反映了铝块实验情况.
![](http://thumb.zyjl.cn/pic6/res/czwl/web/STSource/20131028161514141040519/SYS201310281615141410405025_ST/images1.png)
为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1)上表空格处为 ______.
(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
(3)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
(4)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次数 | 物体 | 质量g | 体积(cm3) | 密度(g/cm3) |
1 | 铝块1 | 54 | 20 | 2.7 |
2 | 铝块2 | 108 | 40 | 2.7 |
3 | 松木1 | 108 | 216 | |
4 | 松木2 | 10 | 20 | 0.5 |
(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
(3)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
(4)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