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比较实验中的1.2.3.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的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 ,②比较实验中的1和4.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 .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不会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有关? ①你对此猜想是: .②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利用本题电路说出你验证猜想的方法: .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97253[举报]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物理量 | l | 2 | 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1.8 | 1.4 | 2.4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η | 74% | 57% | 83% |

(1)从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3是用甲、乙两套装置中 装置做的实验(选填甲或乙)。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 钩码重 G/N | 钩码上升 高度h/m | 有用力 W有用/J | 拉力 F/N | 绳端上升 距离s/m | 总功 W总/J | 机械效率 η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
3 | 4 | 0.1 | 0.4 | 1.1 | 0.5 | 0.55 | 72.7% |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填“高”或“低”).
(3)第3次实验中的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多,动滑轮自重增大,拉力移动相同距离时,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小”).由此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大小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4)实验小组的同学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请你选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猜想是否正确,写出实验步骤.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 钩码重 G/N | 钩码上升 高度h/m | 有用功W有/J | 测力计 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 总功 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83.3% |
3 | 4 | 0.1 | 1.1 | 0.5 | 0.55 |
(2)比较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3)第三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
(4)第三次实验动滑轮个数比第二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二、三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有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题
(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______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比较a、c两图所示实验,说明______;
比较a、b两图所示实验,说明______.

(2)如图为小华同学“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的若干操作?据图回答??

①若选用的操作是1、3、5或1、4、5,可研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的关系,可以得到结论______.
②若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可选用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可以得到结论______.
③若研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可选用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得到结论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应该______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比较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3)第三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
(4)第三次实验动滑轮个数比第二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二、三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有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次数 | 钩码重 G/N |
钩码上升 高度h/m |
有用功W有/J | 测力计 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
总功 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83.3% |
3 | 4 | 0.1 | 1.1 | 0.5 | 0.55 |
(2)比较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3)第三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
(4)第三次实验动滑轮个数比第二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二、三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