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他得到的两组数据如表中所示: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84485[举报]
如图1所示,是小明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图的连接(要求导线不能交叉).
(2)实验开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3)小明连接好电路,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不同位置时,分别测出电阻通过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U-I”图象,从图象可得出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初步结论:当电阻一定时,
(5)同组的小华将定值电阻R换成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来做上面的实验.
①测得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值如右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却发现得不到与小明相同的结论,原因可能是
②小华发现他连接的实验电路可以用来“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于是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8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3所示,则电路电流是
(6)小明和小华经过讨论,决定用本实验器材来继续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他们补充了如图4所示的器材,为顺利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有:秒表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图的连接(要求导线不能交叉).
(2)实验开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A
A
端.(填“A”或“B”)(3)小明连接好电路,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定值电阻R短路
定值电阻R短路
(写出一种即可).(4)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不同位置时,分别测出电阻通过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U-I”图象,从图象可得出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初步结论:当电阻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5)同组的小华将定值电阻R换成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来做上面的实验.
①测得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值如右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却发现得不到与小明相同的结论,原因可能是
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
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
.②小华发现他连接的实验电路可以用来“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于是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8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3所示,则电路电流是
0.3
0.3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1.14
1.14
W.(6)小明和小华经过讨论,决定用本实验器材来继续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他们补充了如图4所示的器材,为顺利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有:秒表和
阻值不同的电阻丝
阻值不同的电阻丝
.实验次数 | 1 | 2 | 3 |
U/V | 2 | 3 | 4 |
I/A | 0.20 | 0.28 | 0.31 |
如图甲所示是一个密封盒,盒内是由2个电阻和一些导线组成的电路,电路与盒外的a、b、c、d四个接线柱相连.某活动小组欲探究盒内两电阻的阻值和电路结构,他们探究用的器材是:能输出稳定电压的电池组,量程是0-0.6A的电流表,阻值为5欧的定值电阻1只,以及若干导线,并组成如图乙所示的探测电路,图乙中m、n是从探测电路引出的两根导线.
探测时,他们首先将m与n直接连接,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接下去的操作程序、方法和所得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表中的操作和数据,在图甲的盒子内画出盒内的电路图,并标出电阻的阻值.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探测时,他们首先将m与n直接连接,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接下去的操作程序、方法和所得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表中的操作和数据,在图甲的盒子内画出盒内的电路图,并标出电阻的阻值.
25、如下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
(2)观察像时,会发现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3)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4)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5)如果将甲蜡烛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次数 | 距离 | |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
1 | 13 | 13 |
2 | 14 | 14 |
3 | 15 | 15 |
(1)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观察像时,会发现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这是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造成的;(3)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不能
承接到像(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
虚
像;(4)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相等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5)如果将甲蜡烛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1所示,小明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重为1N的钩码(若干)等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在挂钩码前,小明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他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进行了两次杠杆平衡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①根据第1次实验,对杠杆平衡条件有以下猜想
猜想一:F1 L1=F2 L2 猜想二:F1:F2=L1:L2 猜想三F12L12=F22L22
结合第2次实验,能够排除的是猜想 (选填:“一”、“二”或“三”).
②第3次实验:2个钩码一组挂在杠杆右端如图2所示,另外3个钩码作为一组挂在左端时,杠杆水平平衡.请在图中画出本次实验时,杠杆上所挂钩码的示意图.③再通过多次实验…最终得到了杠杆平衡条件.
(3)书包重约15~20N,用量程0~5N的测力计不能直接测出书包重力,小明利用-米长的硬木尺(重力忽略不计)和书桌边缘,测量出三个数据从而粗略测出书包重力.请在方框内画出能测量书包重力的示意图(要求: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向上用力).除了读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读数外,另外两个要测量的数据分别是:① ;②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在挂钩码前,小明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他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进行了两次杠杆平衡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次序 |
动力 F1/N |
动力臂 L1/cm |
阻力 F2/N |
阻力臂 L2/cm |
1 | 4 | 10 | 4 | 10 |
2 | 4 | 10 | 2 | 20 |
猜想一:F1 L1=F2 L2 猜想二:F1:F2=L1:L2 猜想三F12L12=F22L22
结合第2次实验,能够排除的是猜想
②第3次实验:2个钩码一组挂在杠杆右端如图2所示,另外3个钩码作为一组挂在左端时,杠杆水平平衡.请在图中画出本次实验时,杠杆上所挂钩码的示意图.③再通过多次实验…最终得到了杠杆平衡条件.
(3)书包重约15~20N,用量程0~5N的测力计不能直接测出书包重力,小明利用-米长的硬木尺(重力忽略不计)和书桌边缘,测量出三个数据从而粗略测出书包重力.请在方框内画出能测量书包重力的示意图(要求: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向上用力).除了读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读数外,另外两个要测量的数据分别是:①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3)小李同学所在小组正确完成了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