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⑴澄清石灰水,⑵气泡.白色浑浊,⑶Ca(OH)2 + CO2 = CaCO3 ↓+ H2O,⑷方法一:左手堵住长颈漏斗上口.右手捂住锥型瓶外壁.观察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不漏气.方法二:堵住导管出口.然后向锥型瓶中倒水.在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水中后若能在导管内形成一段高于瓶内液面的稳定的水柱.则不漏气.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71770[举报]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试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澄清溶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一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的事项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试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CaO或氧化钙
CaO或氧化钙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CaCO3或碳酸钙
CaCO3或碳酸钙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澄清溶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实验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 方案三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澄清溶液变浑浊 | 溶液变 红 红 色 |
白色沉淀生成 白色沉淀生成 |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四
四
成立.[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的事项是
密封保存
密封保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试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______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澄清溶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实验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 方案三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澄清溶液变浑浊 | 溶液变________色 | ________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________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试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____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澄清溶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一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______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试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____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澄清溶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实验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 方案三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澄清溶液变浑浊 | 溶液变______色 | ______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______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06?临沂)在某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
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
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填写下列有关内容:
(1)为什么生石灰能作干燥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块状固体B的成分是什么?甲同学认为,块状固体B中有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块状固体B中有碳酸钙;丙同学认为…(丙、丁、戊等同学的猜想从略).甲、乙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各自的猜想,实验结果如下:
你认为甲同学的探究实验方案是否严密(填严密或不严密)
请你写出实验现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
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填写下列有关内容:
(1)为什么生石灰能作干燥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O+H20═Ca(OH)2
CaO+H20═Ca(OH)2
;(2)块状固体B的成分是什么?甲同学认为,块状固体B中有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块状固体B中有碳酸钙;丙同学认为…(丙、丁、戊等同学的猜想从略).甲、乙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各自的猜想,实验结果如下:
问题与猜想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 块状固体B中 有氢氧化钙 |
将块状固体B研碎后,取少量加水充分搅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 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 块状固体B中一定有氢氧化钙 |
乙同学: 块状固体B中有碳酸钙 |
取少量块状固体B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稀盐酸,立即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在试管的口部 | ①块状固体逐渐溶解并放出热量②有气泡生成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块状固体B中一定有碳酸钙 |
不严密
不严密
,原因是CaO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不能说明滤液中的氢氧化钙
CaO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不能说明滤液中的氢氧化钙
.请你写出实验现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0
Ca(OH)2+CO2═CaCO3↓+H20
.探究小组同学发现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长时间使用会有白色固体附着,很难洗掉.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固体称为水垢,这是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 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
【提出问题】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从组成物质元素的角度分析:
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2.
【实验探究】该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先探究产生气体的成分.
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现象.
【方案设计】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帮助该组同学再确定难溶物的成分.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在上述实验的试管中,加入________ 后,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若有气泡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难溶物是________ (或猜想1成立) |
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
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
【实验交流】
交流1.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为.
交流2.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中存在的实验不足是.
交流3.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
该同学的观点 | 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
①该实验装置中C装置可以不要 | ________ |
②“结论2”不正确 | ________ |
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