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56376[举报]
第Ⅰ卷 选择题(共3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D
A
B
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号
6
7
8
9
答案
ACD
BD
CD
B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9分)
三、实验题(22分)
10. (1)(4分)
(2)①见下图(2分) ②T=
或
(2分) ③1.22~1.30(2分)
11. (1) CD (3分)
(2)(每小题3分)①R =
300
四、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67分,
12.(12分)(1)λ=(2分)
(2)S=4.5×
(3)(cm) (3分)
13. (12分)
(1)因为
所以w(3分)
(2)
(1分)
又因,
( 2分)
所以
(2分)
(2分)
(2分)
14.(12分)
甲同学的错误原因:认为物体速度为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或者认为偏角最大的是平衡位置。 (2分)
乙同学的错误原因:将安培力表示导致F做功出错。(2分)
正解如下:铜棒向外偏转过程中,导线拉力不做功,如图丙所示。
F做功为:
重力做功为:
由动能定理:,
(6分)
得
(2分)
15. (15分)
(1) 油滴负电荷 (2分)
(2)油滴受三个力作用(见下图),从P到O沿直线运动必为匀速运动,设油滴质量为m:
由平衡条件有
(1分)
得
(2分)
(3)进入第一象限,电场力和重力相等,知油滴先作匀速直线运动,进入y≥h的区域后作匀速圆周运动,路径如图,最后从x轴上的N点离开第一象限.(2分)
由O→A匀速运动位移为
知运动时间:
(1分)
由几何关系和圆周运动的周期关系式知由A→C的圆周运动时间为
(1分)
由对称性知从C→N的时间
在第一象限运动的总时间 (2分)
由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有
解得得到轨道半径
(1分)
图中的 (2分)
即离开第一象限处(N点)的坐标为(
16.(16分)
(1)设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则金属棒最大速度时产生的电动势 (1分)
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
(1分)
金属棒棒所受安培力 (1分)
cd棒所受合外力为零时,下滑的速度达到最大,则
(1分)
由以上四式解得 (1分)
(2)设电阻R上产生的电热为Q,整个电路产生的电热为Q总,则
(3分)
(1分)
解得 (1分)
(3)金属棒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2分)
由磁通量不变 (3分)
(1分)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3/40/8264d10c.png)
①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
③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
(2)小明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量某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所用电阻丝的电阻约为20Ω.他首先把电阻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与接线柱c相连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
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1Ω);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5Ω);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2Ω);
电阻箱R(0~999.9Ω);开关、导线若干.
小明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
B.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连接好如图丁所示的实验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闭合开关;
D.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使电流表满偏,记录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F.断开开关.
①小明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其示数如图戊所示,则这次测量中该电阻丝直径的测量值d=
②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
③小明用记录的多组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对应的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绘出了如图己所示的R-L关系图线,图线在R轴的截距为R0,在L轴的截距为L0,再结合测出的电阻丝直径d,可求出这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ρ=
④若在本实验中的操作、读数及计算均正确无误,那么由于电流表内阻的存在,对电阻率的测量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若有影响,请说明测量结果将偏大还是偏小.(不要求分析的过程,只回答出分析结果即可)答:
![](http://thumb.zyjl.cn/pic6/res/gzwl/web/STSource/20131028201659506460737/SYS201310282016595064607008_ST/images0.png)
①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
(2)小明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量某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所用电阻丝的电阻约为20Ω.他首先把电阻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与接线柱c相连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
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1Ω);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5Ω);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2Ω);
电阻箱R(0~999.9Ω);开关、导线若干.
小明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
B.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连接好如图丁所示的实验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闭合开关;
D.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使电流表满偏,记录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F.断开开关.
①小明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其示数如图戊所示,则这次测量中该电阻丝直径的测量值d= mm;
②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 (选填“A1”或“A2”);
③小明用记录的多组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对应的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绘出了如图己所示的R-L关系图线,图线在R轴的截距为R,在L轴的截距为L,再结合测出的电阻丝直径d,可求出这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ρ= (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数表示).
④若在本实验中的操作、读数及计算均正确无误,那么由于电流表内阻的存在,对电阻率的测量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若有影响,请说明测量结果将偏大还是偏小.(不要求分析的过程,只回答出分析结果即可)答: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平衡摩擦力时,用细线一端挂空砝码盘,另一端与小车相连,将木板适当倾斜,使小车在木板上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
B.每次改变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之后,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C.应让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远大于小车及里面钩码的总质量
D.可以近似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
②乙图为实验中按规范操作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 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A点到B、C、D、E的距离如图所示,己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加速度的测量值a=
③某同学平衡摩擦力后,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出小车的加速度a.以 砝码的重力F为横坐标,以小车的加速度a为纵坐标,得如图丙所示的a-F图象,则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1/26/673a18b7.png)
(2)为了测量由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里选取了以下器材: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电动势约3V,内阻约1Ω)/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1OkΩ),电阻箱(0?999.9Ω),保护电阻R0(阻值5Ω),开关一只,导 线若干.
①在图1所示的实验原理实物图中,该同学已完成了部分导线的连接,为使电压表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范围,请用笔 画线代替导线完成余下的导线连接.
②实验中,同学们试着用多用电表代替电压表测量电
压.在完成机械调零之后,应将选择幵关拨到表盘上的
③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实验,通过调节电阻箱的电阻值,得到了多组电阻箱阻值R和电压表示数U,并以
1 |
U |
1 |
R |
1 |
U |
1 |
R |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1/26/b8e23a8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