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55430[举报]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O
11
12
13
14
15
C
A
B
C
B
C
B
B
A
B
A
D
D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B
D
C
D
B
D
C
B
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甲 11/12(2分)
(2)① 温和多雨(2分)
(3)土地荒漠化 热带雨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4)b (1分)
27.(1)三角洲地形,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河网密布,为城市提供淡水和运输。(3分)
(2)①海水深,水域广;②没有泥沙淤积;③靠近国际航线;④港区发展预留空间大。(任答3点得3分)
(3)乳畜业、园艺业、生态农业。(任答2点得4分)
28.(1)①(平原地形,)地势低;②(西部、北部有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2分)
(2)沿海到内陆(1分)
(3)①市场需求量加大;②交通条件改善;③冷藏、保鲜技术发展;④政策扶持;⑤科技投入加大等。(任答3点得6分)
(4)①距冬季风源地近(靠近亚洲高压);②地形平坦开阔:(2分)
29.(1)实线(1分) 西(偏)北风(1分)
(2)甲(1分)
①水量大而稳定,无枯永期和冰期,全年可通航;②流经平原(落差小),水流平稳安全;③通航里程长;④与其他河流形成水运网,四通八达。(任答3点得3分)
(3)乙(1分)
①劳动力廉价;②土地.房屋租金低。(2分)
30.(1)特点:①b地年降水量大;(1分)②b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零。(1分)
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西北风南下,经过海域增温增湿,在山地的迎风坡
形成丰富降水;(1分)夏季受来自太平洋东南风影响,形成降水,因处于背风坡,降水偏少。(1分)
(2)①河流水量丰富;②径流季节变化大;③(上游流经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④无结冰期;⑤含沙量较小。(任答3点得3分)
(3)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跃;②多山地,地势起伏大;③气候湿润,多暴雨。(3分)
(4)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南部沿海地区)(1分)
原因:①本国矿产资源匮乏(便于进口原料);②国内市场狭小(便于出口产品);③多良港(海运便利)。(任答2点得2分)
![]() |
![]() |
读“我国两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简要说明B、D两地区的地形差异及其成因。
(2)试分别评价甲、乙两城市近郊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3)简析A、C两地所在地形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及其原因。
(4)课题研究:某校研究小组对D地区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下表是调查结果统计表。
用方式 | 燃料 | 饲料 | 肥料 | 工艺编制 | 自然腐烂 | 其他 |
百分比(%) | 50 | 13 | 3 | 9 | 20 | 5 |
读“我国两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简要说明B、D两地区的地形差异及其成因。
(2)试分别评价甲、乙两城市近郊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3)简析A、C两地所在地形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及其原因。
(4)课题研究:某校研究小组对D地区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下表是调查结果统计表。
用方式 | 燃料 | 饲料 | 肥料 | 工艺编制 | 自然腐烂 | 其他 |
百分比(%) | 50 | 13 | 3 | 9 | 20 | 5 |
请你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角度,评价该地区秸秆利用的合理性,并说明原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读我国某区域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12月1至5日,入冬以来最强烈的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席卷我国,中央气象台及相关省市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警报,3日我国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Ⅲ级应急响应。
材料二:我国某区域图
(1)参考图15℃等降温幅度线,比较北京和郑州降温幅度的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出80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和延伸方向,简要分析该线东段(运河以东)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
(3)A、B两区域相比,B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要低得多。分析B区农作物单产较低的自然原因。
(4)河流入海口通常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入海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么?
材料三: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5)简要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读我国某区域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12月1至5日,入冬以来最强烈的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席卷我国,中央气象台及相关省市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警报,3日我国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Ⅲ级应急响应。
材料二:我国某区域图
(1)参考图15℃等降温幅度线,比较北京和郑州降温幅度的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出80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和延伸方向,简要分析该线东段(运河以东)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
(3)A、B两区域相比,B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要低得多。分析B区农作物单产较低的自然原因。
(4)河流入海口通常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入海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么?
材料三: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5)简要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京杭大运河全长1 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大运河自开凿至今,经历了2 400余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纷纷下大力气对大运河各河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材料二 图A:京杭运河图;图B:南水北调部分路线图;图C:南水北调某条路线剖面图。
材料三 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角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
(1)图B中①为南水北调东线,试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何优越的条件。(3分)
(2)图C为图B中________线的剖面图(填数字);a河是________,c地位于________流域。(3分)
(3)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曾六下扬州。结合图A,试分析古代运河对扬州城发展的影响。(3分)
(4)结合材料和图,试分析京杭大运河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3分)
(5)试描述京杭运河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变化。(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