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34801[举报]

1 |
3 |
4 |
9 |
(Ⅰ)乙能否由此信息确定甲重要帐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若能确定,请求出a和d的值;若不能确定,请说明道理.
(Ⅱ)现记输入的a值为a1,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以后变量a取到的值分别记为a2,a3…,这样得到一个数列{an},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Qn,bn=2nQ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已知用户甲的电脑被某黑客乙入侵.黑客乙为了窃取甲的某重要帐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在甲的电脑中植入了如右程序框图所示的电脑程序,在甲每次登陆其重要帐户之前,电脑先执行此程序,让甲输入其用户名a,密码d和一个随机的验证码k(a、d、k均为正实数),因为甲的用户名和密码受到保护,所以乙每次只能看到验证码k和输出结果S.某一天甲登陆了两次其重要帐户,乙看当到k=2时S=
,k=5时S=
.
(Ⅰ)乙能否由此信息确定甲重要帐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若能确定,请求出a和d的值;若不能确定,请说明道理.
(Ⅱ)现记输入的a值为a1,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以后变量a取到的值分别记为a2,a3…,这样得到一个数列{an},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Qn,bn=2nQ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Ⅰ)乙能否由此信息确定甲重要帐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若能确定,请求出a和d的值;若不能确定,请说明道理.
(Ⅱ)现记输入的a值为a1,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以后变量a取到的值分别记为a2,a3…,这样得到一个数列{an},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Qn,bn=2nQ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中:符合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尚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劝:鼓励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易:交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秦国地形便利 不如因普遇之
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C.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不亦远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
B.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C.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
D.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
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译文: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