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语言简练.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在语言的运用上不能泼墨如雨.而只能是惜墨如金. 例文一[话题:感情亲属和对事物的认知] 画一个圆.然后再在周围画上许多射线.这就是太阳.旭旭是学画的. 旭旭每个周末都要到离家很远的老师家去学画.两年来.每周都是如此爸爸骑一辆自行车把旭旭放在后座上.旭旭的脸就靠在爸爸的后背上.他觉得很温暖.他最幸福的时光往往就是在爸爸每个周末载他到老师家去的那条小路上.记得有一年冬天.天气冷得厉害.爸爸依旧把旭旭放在车后载着旭旭到老师家去.一路上.旭旭冷得发抖.拼命地叫着嚷着喊冷.可爸爸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话.旭旭很奇怪爸爸为什么没有责怪他没有用.也没有安慰他.而是一句话也不说. 旭旭一直都想问爸爸这个问题.可是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旭旭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明天爸爸就要带着小保姆也就是现在的未婚妻离开这个家了.旭旭很难过.一个劲地在画纸上画着太阳.绿太阳.因为妈妈说太阳是绿色的.虽然小云阿姨也就是他的“后妈 说太阳是红色的.但是旭旭讨厌小云阿姨.他认为妈妈说的才是对的.画着画着.抬头看看日历.发现今天是星期六.也就是旭旭学画的日子.看来今天是去不了了.旭旭闷闷地想. 不知不觉爸爸走到旭旭身边.对他说:“旭.今天是你学画的日子吧.爸爸送你去吧? 旭旭心里想.哼.难道他想对我做最后一次的感情施舍吗.我才不稀罕呢!但是旭旭又是多么渴望和爸爸再走一次那条小路啊.“施舍就施舍吧.我接受了. 旭旭心里想着也就随爸爸出了门. 路上.月光照着两个人.投射出两个长长的影子.仿佛四个不认识的灵魂.爸爸开口问道:“你恨爸爸吗? “-- 一阵沉默. “我知道你恨我.但是--你还记得吗.去年冬天我送你去学画的路上.你冷.闹得厉害.可我一句话也没说.你知道为什么吗? 爸爸问.旭旭猛地一抬头.他当然想知道. “我当时什么也没有说.我知道你冷.但爸爸也冷.我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我不开心的时候向谁说呢?你妈妈.她不会听.她只关心她的麻将.她的穿着--而我.和她根本无法沟通--我现在已经找到了能够和我分担一切的人了.我知道爸爸这么做对不起你.可是-- 第二天早上起来.爸爸已经走了.旭旭看着窗外刚刚升起的太阳.仿佛明白了什么.他走到桌前.把红笔拿了出来.慢慢地把绿太阳改成了红太阳.红太阳.真好看.就像旭旭脸上的笑容. [解析]这是一篇很耐读的小小说.作者开笔交代了主人公旭旭的爱好及情绪感受――“冷 .然后道出了旭旭为什么喜欢画绿太阳和他“冷 的原因.最后通过爸爸的话语解开了谜结.旭旭也终于将“绿太阳 改成了“红太阳 .小作者很注意铺垫与照应.在描写上多方面渲染.如一个“冷 字从头至尾牵系着读者的心.到结尾读者才豁然大悟.感情的冷落与身体的冷落相互映射.环环相扣.自成章法.语言精心推敲.足见构思之巧语言表达之强. 例文二[话题:材与非材] 我国著名画家张大千在画坛德高望重.久负盛名.他尤以山水画最为擅长.他的山水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齐名.不仅驰名国内.而且名扬海外.在国际美术界同样享有盛誉. 这天.钱书记和他的老伴.儿子儿媳以及五岁的小孙子特意慕名拜访山水画大师张大千.既向他求山水画一幅.也让自己的小孙子感受一下大师的文化氛围.但不巧的是张大千有事.就把钱书记一家五口安排在书房等候. 钱书记耐不住寂寞.就起身在书房踱步.他环顾四周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山水风景画.不禁为大师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口中不停发出喷啧的赞叹.忽然.张大千桌前一副未完成的习作映入钱书记眼帘.这立即引起他的兴趣.赶忙招呼儿子孙子来拜读大师杰作.钱书记捋了捋胡子.点着头说道:“果然出自大师之笔啊.名不虚传.瞧!这恢弘滂沱的下笔.这苍劲有力的收笔.非泛泛之辈所能及啊! 儿子看到眼前不过是一块碗大的墨迹.听得他不知所云.不过他还是随声附和道:“是啊!这若有若无.似真似幻的下笔彰显老艺术家的深厚功底.它还象征着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这不正是大师对祖国母亲的无比热爱和深情讴歌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高!实在是高! 钱书记的儿媳领着小孙子.在一旁也不甘落后.插嘴道:“依我看.这变化莫测的墨迹不正是西方超现实抽象的惯用手法吗?大师是大胆将西方绘画写实主义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相结合.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将东西方迥然不同的文化融会贯通.是考艺术家在艺术上的升华.获得了又一次新生.儿子.你说妈说的对吗? 小孙子不屑一顾地看了一眼“名画 .奶声奶气地说:“什么名画.不就是洒了点墨吗?我也会. “住嘴! .钱书记厉声呵斥道:“小孩子不懂别瞎说! 这时张大千回来了.他笑容可掬地说道:“你们的交谈我都听到了.可那的确是我洒的一片墨迹.根本不是什么名画啊! 钱书记一家人哑口无言.面面相觑.好不尴尬. 其实.材与非材.墨迹与名画之间的甄别是靠智慧的大脑.而不是盲目的迷信奉承.与其当个前倨后恭的艺术家.不如老老实实地做个木匠来的实在. 解剖:本文是一篇小说.主题是怎样辨才识才.一块墨迹.几种评价.说明了辨才识才要靠智慧的大脑.不能盲目迷信奉承的深刻道理.小说笔墨不多.但情节跌宕起伏.寻访――不见――评画――真情告白.有如.在钱书记.儿子.儿媳的一片赞美声中.小孙子一语道破天机.曲尽其妙的情节设计.足见艺术安排的匠心. 五.另类文体写作 高考作文文体解禁后.高考作文中除了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小说等常见文体外.又出现了书信.日记.戏剧等次常见文体.甚至出现了广告.留言条.法庭辩论.相声.小品等比较“另类 的文体. 许多非常见文体在高考作文中登台亮相.让人耳目一新.那么如何看待高考作文中采用这种非常规文体呢?首先.尝试采用非常规文体的同学的这种敢于吃螃蟹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有些同学思维活.再加之采用这种灵活表现的方式.文章自然得高分.比如.2003年以诗歌获得作文满分的陕西考生吴斌.他一直以来都喜欢诗歌.而且在平时的几次练考中他的作文都是写成诗歌.所以说.在考场上他以诗歌取得满分不是偶然的. 但是.我们绝不可邯郸学步.有些同学模仿人家的新形式.反倒会弄巧成拙.因为新与旧也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有同学见人家2001年写了.以化学实验报告的形式写成.于是他便在2002年写了.完全套用了人家的形式.这就显得有些笨拙.将文章搞得不伦不类. 例文一[话题:感情亲属和对事物的认知] 正方一辩开篇陈词 正方论点: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 反方论点:感情亲疏不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 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自古多情空余恨 .人类是情感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感情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感情的亲疏是否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呢?我方认为.感情的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理由有三: (一)何谓“感情亲疏 呢?告诉我们.“感情 即由心理活动生出的“情绪倾向 .“亲疏 则是指对某人某物的“亲近或疏远 程度.感情亲疏即指在心理层面上对某一事物的亲近或疏远.它往往会使人在潜意识里对该事物进行感情定位.进而影响人的理性思维的判断力.因此.感情亲疏常会导致对事物认识的扭曲.变相. (二)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 .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三)感情是一把双刃剑.他既能造就贾生偷香的浪漫.也会招致“安史之乱 的灾患,它既能书写黛玉葬花的风流.也会造成屈平的幽怨.我们只有在看待事物时将公正放在感情之上.用公正的空气托起感情的气球.才能使之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蓝天.否则.感情必然会像美丽的毒药.引你走向毁灭与绝望的深渊. 我们不想放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的诗情画意.我们不想失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的温情蜜意.我们不想抛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的豪情暖意.那么选择公正吧.朋友!尽管感情的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但公正的灵魂一定会时刻提醒你.让你免于踏人感情陷阱!谢谢! [解析]见到一篇电视辩论大赛的演说稿.顿觉眼前一亮.凝神屏气细细看来.既是演说稿.开头分行罗列正方.反方论点.使人一目了然.下面甲乙双方先后演讲.陈述自己观点.这便是文章的全体. 演讲稿属议论文.特点是论点.论据鲜明突出.语言多用简洁口语准确有力.感情充沛.具有一定煽动性.它甚至可以起到一般议论文所起不到的作用.另外演讲稿语言精练的特点在文中同样突出.如正方先行解释“感情亲疏 .再列举历史上此类事例.如李牧.诸葛亮.李白.这样一般文字也仅仅一百四十余字. 看完全文.我们仿佛见到站在面前的两位学生从容不迫.语调铿锵有力.侃侃而谈.这样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文二[话题:感情亲属和对事物的认知] 相关主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时事挖掘:前不久曾有这样一起案例.一位音乐教授在一次歌曲大赛中任评委.在初赛中.他给一位选手打了最高分.而在复赛中.却给了最低分.最终此选手与冠军头衔擦肩而过.究其原因.原来这位教授在初赛后发现这名选手是自己“死对头 (另一位音乐教授)的学生. 相关链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情人眼里出西施.陌路之中成东施 的例子.另外.一些家长对自家小孩同他家小孩双重对待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还有“靠亲戚开后门 .“靠熟人走捷径 的套路也不是屈指可数的.人与人如此.国家之间也如此.像美国对外就施行双重标准.对亲密的国家与对疏远.敌对国家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 专家评论:以上所述皆为凭感情亲疏来引导个人认知的事例.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单眼看世界 的表现.也就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从自身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问题. 人的认识因人而异.客观上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主观上与一个人的立场.人生观.知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感情亲疏来决定事物的认知其实质也是一种片面的唯心主义.没有客观地全面地来认知事物. 所以.只有端正自身的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地认知才能摆脱“感情 的囚笼.实现理性的飞跃.才能真正“用双眼看世界 . 即时评说:用双眼看世界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认知方法.也是一种正确的处世原则.古有“包青天 刚正不阿一视同仁.今有众多的医务人员视人民的利益如自身利益.舍生忘死.夙兴夜寐地战斗在“抗非 一线上.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沉睡后振兴.用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开放.用非歧视原则与各国友好贸易.以无敌国外交享誉世界. 压轴发表:让我们用双眼看世界.冲破“感情 的桎梏.你会发现人生原来可以如此开阔美好.世界原来可以如此精彩美丽. 让我们用双眼看世界.打破“感情亲疏 的标准线.未来的星光大道.定将畅通无阻. [解析]随着高考作文改革的深入.在注重形式创新的基础上呼唤内容的充实.成为了考场创新作文的新要求.作者将丰富的素材用“网络个人主页设计 的形式展开.自然通畅.有耳目一新之感.文章由生活引出.用古今相关现象佐证.并用“专家 的眼光对这一现象的本质进行剖析.态度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内容与形式自然融合. [走进高考]例1:看图作文:教育问题都市碎戏:出事了(图) 陈述场 景:钟鼓楼广场 时 间:2007年6月1日 演 员:小孩.学校(女). 背景音乐:电视连续剧主题曲响起“哎――枪响了.出事了.忙活 了-- 屏幕闪出“出事了 三个大字. 小孩:(手拿花环.舞台上正在演出节目.小孩一个人站在舞台后方.突然.一个滑步向后仰翻在地上)啊! 家长学校社会:出事了! 家长:小孩.小孩.快!赶紧打110.不.打120.救人啊! 学校:这是哪个班的孩子?去.快去叫他班上的班主任过来. 社会:(偷偷在一旁乐.乐完了.捂着嘴上来).耶.谁家这小屁孩啊.走路咋不长眼睛呢?快站起来.别影响交通. 家长:你这人怎么说话的?你会不会说话!你看孩子都摔成啥了?简直是--小孩.小孩-- 社会:又不是我把你孩子推倒的.你凶什么凶啊.傻样.哼! 家长:你骂谁骂?嘴巴放干净点! 社会:看把你能的.来啊.谁怕谁啊.(背过身.掏出自己的电话.喂.电视台吗?这儿看演出.对.有个小孩摔倒了.估计是学校老师让孩子表演时间太长吧.嗯.那你们快点来吧.我提供线索有奖励吧?好.好.谢谢了啊!) 学校:(无意中听见社会打电话.怒气冲冲地转过身来).你凭什么说是学校排练节目累着孩子了?不知道别乱说.你有什么证据? 家长:咋啦?明明就是你们非要孩子在这里演出.你看.你看.出事了吧?还不承认?我要告你们!(掏出电话.喂!报社吗?你们可一定要替老百姓说话.我的孩子让学校拉到这里表演节目.突然晒得昏倒了.现在不省人事.对.你们赶紧过来.) 学校:你这家长咋能这样.孩子表演节目也是为孩子好么.咱们赶紧想办法抢救孩子吧.给报社打电话你想干啥? 小孩:呻吟两声 家长:小孩.小孩.这救护车怎么还不过来啊!你是学校.这事你也亲眼看见.孩子的医药费你们得掏.孩子在医院.你们要派全校最优秀的老师去给他补课.要不然.走着瞧. 学校:只要孩子没事就好.费用的事情.学校还要找保险公司呢.再说学校日子也难过得很.这位家长您贵姓? 社会:哈哈.没我的事了.告诉你们吧.我可是目击证人啊.如果你们私了的话.我可以做你们的中间人.不过.我得收一定的费用. 学校:看看.现在的人思想都成啥了.我们一个穷学校.动不动钱啊钱的.我们拿不出来啊! 家长:谁信啊.天天让孩子回来要钱.今天卷子费.明天补课费.后天又是什么表演节目活动费.这些钱你们都收哪儿去了?别说这些昧良心的话. 学校:学校的开支也大啊.现在区上财政紧张.经常不给我们拨款.所以只能向家长要. 社会:哈哈.以看你就撒谎.我爱人在财政局当头.昨天才说给你们拨了30万.咋能说没拨呢?哼.现在这老师啊.也不敢相信了. 小孩:揉揉眼睛.你们炒啥啊? 家长学校社会:你没事啊? 小孩:谁有事啊.我是想再排练排练我们要表演的节目啊. 家长:狗东西怎么不早说啊!(对小孩耳语:我刚才得罪你们老师了.怎么办?小孩吐了吐舌头.) 社会:我说么.别大惊小怪.现在这城市都让你们这些人搞乱了.动辄大呼小叫的. 学校:你看.孩子多乖.就你这家长在这吵吵嚷嚷地.你是哪个班的?回头让你家长到学校来. 社会:哼.嘴里嘟囔着:差点把我扯进去.想看场好戏.挣个线索费也黄了.(哼着主题曲下.) 家长:(和孩子面面相觑.然后踢一脚上去.小孩哭着捂屁股跑了.)滚!整天给我惹事-- 例2:话题作文:忘记与铭记永远的谭嗣同一百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永在时间里轮回.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春风无色黯河山.东航不敢望马关 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鸟 国破方知人种贱.马关条约不忍看 连年战乱烽火寒.三军挥泪洒台湾 青山幽径横尸骨.驿路桥边闻鬼哭. 百年风雨血倒流.青山白骨无人收 金銮殿内郁苍苍.君臣相顾泪沾裳 何处犹唱后庭曲.一曲悲歌诉兴亡 亡国条约亡国恨.何堪此时亡国声 回首故国与山川.满目苍夷有谁怜? 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 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宫门 巨风吹浪紫焰开.雷霆波涌向天拍 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 提倡西学废科举.西宫太后泪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 嗣同今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 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刑场吟哦万人惊.三十三年化碧土 黄河呜咽向天注.抽刀一断断红尘 可怜闺妻守空房.夜闻黄梅雨敲窗. 花冠不整小窗开.疑是君郎化蝶来 但见池塘淡淡风.烟柳何处觅郎踪 小径一片残花色.不是花红是血红 却把相思入哀筝.怨曲重招断头魂 曲中有恨细细思.君在黄泉可闻知? 纤指玉手十三弦.破镜分飞幽恨传 贱妾独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鹃 恍然湖上有归船.一帘幽梦半湖萍 闻君江上和琴声.翻作蝴蝶浇风铃 朱弦琴声九天来.风吹庭竹蒙玉尘 阴阳相隔分歧路.和妻浅唱回五声 曲终人散魂已远.画船东去橹声迟 攀折柳条题血书.随江悠悠随君王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评语:借谭嗣同还魂.树一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之人.铮铮铁骨与柔情似水.真英雄耳.其妻曰:“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水 意思就是:今生把你遗忘.来世再续前缘.谭嗣同为英雄被铭记.被妻忍痛忘记今生之情.其实.两者一样刻骨铭心.[踩点热练]第一组(一)根据教材 “滥竽充数 的例子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 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齐宣王:大锅饭制度.在上面听.不联系群众齐?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队友: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集体主义.团队精神(二)找出下面这则文言材料中的关键句.然后依此确立一个论点.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清江盈科) 关键句 其人自护所短.结论:不可自护所短.(三) 下面这则材料提炼出三种观点.分析它们是否正确.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①要有独特的美 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③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 .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骛 .“好事之徒 “趋之若骛 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 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显而易见.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 “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四)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进行多角度分析)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25894[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