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玉米叶肉细胞中ATP的合成场所有 ①细胞质基质 ②线粒体基质 ③叶绿体基质 ④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22830[举报]

第I卷(选择题 共120分)

1―5ABDCC   6―10BAACD  11―15BCDBA  16―20CBAD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80分)

21.(20分)

   (1)①(2分)    (2分)

       (2分)

    ②BC(2分)

   (2)①金属管的长度L、外径D、加在管两端的电压U、通过管的电流强度I。(2分)

       ②B、C、D、F、H、I、J(2分)

       ④连线图(3分)

 

 

 

 

 

 

 

 

 

 

 

       ⑤   (2分)

22.(16分)解:

   (1)从A到B的过程中,人与雪撬损失的机械能为:

         ①   (3分)

       代入数据解得:   (2分)

   (2)人与雪撬在BC段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②   (2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③

       由②③得:   (2分)

   (3)由动能定理得:    (3分)

       代入数据解得:   (2分)

23.(18分)解:

   (1)质子射入磁场后作匀速圆周运动,有                                    (1分)

       得

   (2)质子沿x轴正向射入磁场后经圆弧后以速度v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电场,在磁场

       中运动周期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2分)

       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沿电场方向运动r后到达y轴,因此有

                                                                                               (2分)

       所求时间为                                                            (2分)

   (3)质子在磁场中转过120°角后从P点垂直于电场线进入电场,如图所示。

       P点距y轴的距离

                                                                                       (2分)

       其中                                                                                         (2分)

       得质子到达y轴所需时间为

      

                                       (2分)

       在y方向质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有

                                                                                               (2分)

       质子到达y轴的位置坐标为

       (0,r+)                                                                                        (2分)

24.(18分)解:

   (1)要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满足

          (2分)

       所以(1分)

       方向竖直向上(1分)

   (2)由功能关系得,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设小球B运动到M点时速度为,由功能关系得

      

          (4分)

       两球碰后结合为C,设C的速度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分)

      

       所以C不能做圆周运动,而是做类平抛运动,

       设经过时间绳子在Q处绷紧,由运动学规律得

      

      

      

       可得

       t=1s

      

       (2分)

       即:绳子绷紧时恰好位于水平位置,水平方向速度变为0,以竖直速度开始做圆周运动(1分)

       设到最高点时速度为由动能定理得:

      

       得(2分)

       在最高点由牛顿运动定律得:(2分)

       求得(1分)

25.(16分)

   (1)

 

                                       (2分)

 

   (2)2(1分)         ③④(1分)

   (3)2(2分)

 

 

 

                                                                                                      (2分)

   (4)①ac(2分)

       ② 保护酚羟基,防止被KMnO4氧化(2分)

       ③

 

 

                                                                                                                              (2分)

    ④

 

                                                                                                                              (2分)

26.(16分)

   (1)铝与浓硫酸在常温下钝化(2分) 

   (2)③(2分)

   (3)2Al2O3    4Al+3O2↑(2分)  A(OH)3+OH-­­­­=A1O2-+2H2O(2分)

   (4)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2分)

    2Fe2++H2O2+2H+=2Fe3++2H2O(2分)

   (5)c(Fe2+)=0.6mol/L(2分)

       c(Fe2+)=0.4mol/L(2分)

27.(14分)

   (1)           (2分)

   (2)①CaCO3+2H+====Ca2++CO2↑+H2O(2分)

       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分)

       吸收未反应的NH3(2分,答“防止倒吸”或“吸收CO2不给分)

       ③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2分)

   (3)NH3+H2ONH3?H3ONH4++OH(2分)

       通过冷凝把氨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中分离出来,余下未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用循环压缩机重新送入合成塔进行反应。(2分)

28.(14分)

   (1)CaC2+2H2O→C2H2↑Ca(OH)2(2分)

       C2H2(g)+5/2O2(g)

   (2)漂白粉(2分)

       CO2+H2O+Ca(ClO)2=CaCO3+2HclO(2分)

       2HClO2HCl+O2

   (3)NO2Cl(2分)

       2NO2+Cl2===2NO2Cl(2分)

29.(14分)

   (1)选择透过  异养厌氧型                     (2)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对数

   (3)伊红―美蓝                                      (4)无机环境  分解者

30.(20分)

   (1)核糖体  转录和翻译                        (2)4  非编码区   外显子

   (3)aaBB、Aabb                                 (4)9:3:3:1   9   9:7    12:4

31.(14分)

Ⅰ.探究高温能否使甲状腺激素失活

       实验步骤(3)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等量的饲料甲、乙、丙。

                     (4)观察三只玻璃缸中蝌蚪的发育状况。

       预期结果:2号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1、3号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

2号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3号与2号发育相同或慢于2号快于1号。

Ⅱ.实验步骤:相同

       实验结果:用饲料乙饲喂的蝌蚪发育最快,用饲料甲和丙饲喂的蝌蚪发育状况相似。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250C)条件下,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
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 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
释放量
(mg/100 cm2叶·小时)
小麦
3
9
32
8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黑暗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__
(3) 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_____(mg CO2/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           (mg CO2/100 cm2叶·小时),
(4)研究人员发现小麦抗虫性较差,欲通过基因工程对该品种进一步改良,改良中涉及到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CO2吸收量
(mg/100 cm2叶·小时)
1
小麦
叶片
250C、9千勒克司
  a
   2
30℃、15千勒克司
b
3
玉米
叶片
250C、9千勒克司
c
4
30℃、15千勒克司
d
①若实验测得c≈d,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你认为该做法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250C)条件下,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 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 cm2叶·小时)
小麦
3
9
32
8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黑暗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__
(3) 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_____(mg CO2/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           (mg CO2/100 cm2叶·小时),
(4)研究人员发现小麦抗虫性较差,欲通过基因工程对该品种进一步改良,改良中涉及到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CO2吸收量
(mg/100 cm2叶·小时)
1
小麦
叶片
250C、9千勒克司
a
2
30℃、15千勒克司
b
3
玉米
叶片
250C、9千勒克司
c
4
30℃、15千勒克司
d
①若实验测得c≈d,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你认为该做法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250C)条件下,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

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 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

释放量

(mg/100 cm2叶·小时)

小麦

3

9

32

8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黑暗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__

(3) 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_____(mg CO2/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            (mg CO2/100 cm2叶·小时),

(4)研究人员发现小麦抗虫性较差,欲通过基因工程对该品种进一步改良,改良中涉及到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CO2吸收量

(mg/100 cm2叶·小时)

1

小麦

叶片

250C、9千勒克司

  a

   2

30℃、15千勒克司

b

3

玉米

叶片

250C、9千勒克司

c

4

30℃、15千勒克司

d

①若实验测得c≈d,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你认为该做法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