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庐:结庐.居住.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易:容易. C.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委:归.付. D.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姑:暂且.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17457[举报]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C(A项“供”读gōng B项“剽”读piāo  D项“椽’读chuán)

  2. D(A项为“山清水秀”,B项为“蛰居”,  C项“义形手色”。)

  3.B   

  4.C   

二、(9分,每小题3分)

    5.C (由文中“然面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的人”得出,“最好的教育“指的是既要为经济发展作贡献,更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的教育,而“同样的观点”即上文提到的作者对“最好的教育”的看法,指的是最好的大学教育和研究存在着无法用经济效益衡最的更重要的方面。)

    6.B (A项中“不应追求其实用性”与文意不符;C项曲解文意.言不及义;D项证明目的与结果的关系,与文意不符。)

    7. A(推理无据,仅有“跨学科专业学习”这一个条件,推断不出“迎接2l世纪的挑战”的结论。)   

   

三、(12分,每小题3分)   

    8.B(易:替换,换取)   

    9. B(于:在。A项中,第一个“以”,介词,因,由于,第二个“以”.介词,译为“用来”,C项中,第一个“而”,连词,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D项中,第一个“之”,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代词,指古木。)

    10.B(A项中,①是对废亭旁边古木的描写。C项中,①是对苏轼登山时环境的

    描写,D项中,①②是写九曲亭位置好,适于观赏景色。)

    11.C(文章作者是苏辙。而文章记述的是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阐发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同时寄托作者自己的意绪。)

    【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锦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丛中,寂寥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汪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米,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太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对,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庄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白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可攀登的山,可泛舟的水,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赡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佳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叉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四、(20分)

    12.(1)①有一天雷声大作,风雨交加,拔掉了一棵古树,把那倒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便扩大了。3分,一县”“斥”“广”各1分。②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2分“之所以”于是”各1分。   

    (2)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3分,每错、漏3个断句处扣1分, 扣完为止。

    13.(1)李诗重在叙写汴河春色和隋言的荒废,从对照映衬中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2分)应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实则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圣君并提,巧妙地对亡国之君的穷奢极侈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分)(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1分)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1分)(意思对即可。)

    14.(1)①江间波浪兼天涌  丛菊两开他日泪  ②陈情表  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③齐彭殇为妄作(2)  ①马嵬  空闻虎旅传宵柝   此日六军同驻马②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     ③鼓瑟吹笙   

    五、(26分)   

    (一)15.B

    16.企业出现生产旺季;企业出于牟利的需要,员工则借此赚取加班费或得到晋升机会,保存自己的职业;相关的法律手段没有得以执行:企业违法成本较低。4分

    17.加班潜规则是与法律相违背的,并且广泛存于当今的企业内部。形成这种规 则的原因是企业从中牟利,员工则从中得以保住职业、争取晋升机会或赚取一点加班费;这种潜规则表面使得双方获益,从而使双方在利益上达蓟共识,但实际上对员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从性质、原因、危害三个方面概括。) 3分   

    (二)1 8.(1)从本文来看作者沉浸于:锋残毫损的毛笔、青衣江的历史联想、以前的自己、熟悉的城墙街巷、旧书旧帖、以前的纸片。4-分,写出四点即可

    19.(1)第一次作者纠结在一个简单的技巧性问题里,脱不出来,没有真正欣赏和注意青衣江。第二次作者沉浸在江名名“青衣”的一连串联想中:从青衣想到蚕丛想到少妇想到舞台青在的幽怨、哀碗、凄美。所以说思路却远远拉大了岔道,无法叠舍,(2)两次不同的体验使作者以识到回味旧事可以看到以前的自己.看到自己的改变和坚守。4分,第(1)问2分 第(2)问2分

       

    20.老城市有独特的文化气息。熏染着人们,储存着浓郁的民风、礼仪,街巷、  门楣、梁、匾额、居住者行为又透露和体现着老城市的情调,人和城市长久的磨合,水乳交融,和谐而有秩序;新城市是多元的,缺少对间的磨合和交融,空洞没有情调。将老城市和新城市进行对比,突出老城市具有新城市不具备的情调、韵味和独特的文化气息,让人沉浸,更好地表现主题。4分,老城市情况2分。新城市情况2分,对比及作用2分    

   

    21.“一个幽深的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说明旧纸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①纸张即便是空白的也可以承载和见证历史.②纸张是脆弱的,能够躲过战乱、水火、迁徙磨难本身就是一种历史:③哪怕是白纸或撕裂的碎片。都沉重千钧,可以让人沉浸,有它的价值,可以让人展开丰富的无边的联想和想象。4分,比喻1分,下面3点各1分。

  六、(11分)      

    22.只有给自己找个对手,才能强壮自己.锤炼自已.释方能两,创造美丽、壮观与辉煌。(3分)   

    23.太阳风暴是太阳大气中产生局部爆炸,从而使其表面也现耀斑和黑子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或:由于太阳大气中产生局部爆炸.而使太阳表面出现耀斑和黑子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叫太阳风暴。)4分,定义格式1分.顺序2分.通顺1分。

    24.(1)①将“打算把”改为“欲将”或者是“拟将”。  (2)将①和③调换(3)应删去“跟进”或”继而。 (4)⑦“渎职"改为“失职”。(4分)   

七、(60分)按高考标准给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