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5.(12分: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6分)⑴①台湾岛属于大陆岛.地质历史时期曾于大陆相连.②台湾岛的居民主要是来自福建沿海一带.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与大陆一脉相承.⑵①地域狭小.原料.燃料不足 ②岛内市场狭小 ③岛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海洋运输便利.⑶①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②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岛相望.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 ③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沿海经济技术发达.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分区乙和形成产业链.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151[举报]

(共25分)阅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三大区域汽车生产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吸引多家欧美日汽车生产公司在我国投资合作或建厂,加上我国的自主生产,2006年产量达728万辆,超过德国列世界第三位,2009年10月21日中国汽车第1000万辆在长春一汽下线,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第三个年产销量超千万辆的国家。且同年12月汽车产销双超1200万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新车消费市场。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上世纪世界三大汽车生产区域所占比例变化情况。
(2)早期三大汽车生产国均在其国内通过生产联系,形成若干专业化的汽车集聚区;而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国家的汽车生产纷纷向国外转移,试简述前者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后者产业转移对转出国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3)材料二表明我国已成为汽车转移对象国,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2007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以上,预期2010年将达到或超过6%,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将与国民经济的GDP增长速度保持同步或有可能略高于GDP增长速度。未来十年。中国对小型汽车的需求量将年增30%左右,小汽车产量不断增加价格指数降低,具有购车能力的人增多,汽车私人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汽车进入家庭。试分析其发展趋势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共25分)阅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三大区域汽车生产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吸引多家欧美日汽车生产公司在我国投资合作或建厂,加上我国的自主生产,2006年产量达728万辆,超过德国列世界第三位,2009年10月21日中国汽车第1000万辆在长春一汽下线,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第三个年产销量超千万辆的国家。且同年12月汽车产销双超1200万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新车消费市场。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上世纪世界三大汽车生产区域所占比例变化情况。

(2)早期三大汽车生产国均在其国内通过生产联系,形成若干专业化的汽车集聚区;而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国家的汽车生产纷纷向国外转移,试简述前者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后者产业转移对转出国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3)材料二表明我国已成为汽车转移对象国,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2007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以上,预期2010年将达到或超过6%,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将与国民经济的GDP增长速度保持同步或有可能略高于GDP增长速度。未来十年。中国对小型汽车的需求量将年增30%左右,小汽车产量不断增加价格指数降低,具有购车能力的人增多,汽车私人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汽车进入家庭。试分析其发展趋势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沿着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从北向南而下,摆放着三台驱动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发展“引擎”,这就是围绕着渤海湾的环渤海经济圈,以杭州湾为中心区域的长三角经济圈和以广州湾为核心的珠三角经济圈,并由此形成了30年改革开放以来力撑中国高速增长的发展“三极”。

材料一: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广东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有                            

2.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____      _

_                               ___。

材料二:我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带,它由包括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与上海市一起组成,面积10万km0,人口超过7240万。它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却创造出了全国18.5%的 GDP,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这里就有10个,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这里占了一半。这里既有年国内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的“超级巨人”上海,又有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通等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巨人”,还有不少国内生产总值在500亿元以上的“小巨人”。这里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3.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是右图中的图_________,7、8月份该区常出现_______天气,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20个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型企业密集,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

4.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其数码是         ;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内外贸易口岸的其数码是     ;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其数码是       

5.试比较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方面

长三角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

相同点

运输

 

技术

 

协作

 

劳动力

 

不同点

资源

条件

 

 

运输

条件

 

 

6.环渤海经济圈有我国两大工业区,分别是京津唐和        。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水资源,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是            

7.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的原因有(   )

①北方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比南方低 ②北方各种资源和能源比南方丰富 ③国家加快了推进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区域的发展步伐 ④北方交通和对外联系比南方方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1年3月29日《中国青年报》登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33万人(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岛等岛屿的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6.09%,每10万人中有大学程度的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为3611人,文盲率由1990年的15.88%下降为6.72%;10年来,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材料二  对地球能养活多少人的问题一般用环境承载力或资源人口承载力来衡量。就后者的研究来看,大部分是针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即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特定技术水平下,作为土地资源承载力核心的土地生产潜力主要取决于土地资源面积的大小及质量。人均土地面积少于一定数量的国家或地区将无法实现农产品自给,一般认为人均耕地面积警戒线是0.053公顷。我国有关学者的报告认为,我国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极限是16亿人。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1)人口普查是一项极其重要的________的调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2)1987年我国决定以后每隔________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  ]

A.10

B.12

C.14

D.16

(3)我国人口在数量和增长上的基本国情是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人口与________________相适应,同________和________相协调,我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关于人口的基本国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城乡人口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但我国是世界城镇人口________的国家。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5)目前我国人口地区分布________,以________线为界的________地区人口稠密,________地区人口稀少。

(6)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没有按期开展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近10年来我国计划生育成绩显著,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8)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受到的压力过大,________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________的危险。特别是________国家这个问题最为突出。

(9)为什么环境人口容量一般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来衡量?我国目前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如何?从人口方面看,应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