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3 23240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02893[举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珠江口东岸,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北距广州50公里,南距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共7亿多元,其中农业占绝大部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2008年,东莞市实现生产总值达3,710亿元。

    材料二:东莞2008年人口构成

总人口

户籍人口

“新莞人”(农民工)

海外华侨

港澳同胞

约1000万

171.26万

约700万

约20多万

约70多万

    材料三:东莞的经济发展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图来

    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

    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

(1)东莞经济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东莞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发展的类型主要是什么?试分析“三来一补”工业对东莞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的意义。

材料四:1978年与2002年三大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五:三大产业内部比重变化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种植业75.87%

牧渔业20.56%

小农机和农产品粗加工为主

商贸业

2002

种植业 41 .83 %

牧渔业58.17%

工业总产值1574亿元,以电子及通讯设备、纺织、电气机械及器材为支柱,高新技术产业26%。

商贸、物流、金融、会展、旅游、通讯、房地产等

(3)试简述东莞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的两个表现。

(4)试分析东莞城市化的模式。

(5)近几年来,东莞部分电子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试分析原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资料一:2008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图17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

资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也不短发生变化(图18)。

资料三:

表3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指标

工业化前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

后工业化时期

人均GDP(美元)

260-728

728-1456

1456-5460

5460-13104

13104以上

非农产业产值比重(%)

50以下

50-70

70-87

87-98

下降

表4 2004年广东省各地带工业化指标

指标

山区

两翼

珠江三角洲

全省

人均GDP(美元)

1054

1249

5594

2381

非农产业产值比重(%)

72.66

80.33

96.22

83.07

 

(1)图17中①②③的含义分别表示:①        ;②        ;③        。(选择填空)(3分)

A.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B.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

C.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

 (2)根据图18,说明1980—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3分)

 (3)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的        阶段,分析其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原因。(5分)

  (4)简述产业转移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