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02585[举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B 2.A 3.D 4.B 5.B 6.B 7.C 8.B 9.D
10.A 11.B 12.B 13.A 14.D 15.A 16.C 17.C 18.C
19.D 20.D 21.D 22.B 23.C 24.A 25.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0分)
(1)多分布在海拔低于
越大,数量越少,反之越多(1分)
(2)地处山地丘陵区,河流交汇处,受地形和河流的阻隔,形成组团状的城市形
态(2分)
(3)A(1分) 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河流交汇处,是城市早期发展的中心,交通
便利(2分)
(4)排放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污染城市环境
(2分)
27.(10分)
(1)欧洲 南亚(2分)
(2)地处中低纬度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
(2分)
(3)欧洲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缺乏,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
好,吸引国际移民(3分)
(4)D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降水少,.沙漠广布,环境承载力低,只能在
有高山冰川融水提供水源的地方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了―个人口稠密的孤岛(3分)
28.(10分)
(1)A处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处为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多雨,
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丰沛(3分)
(2)南坡是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多(2分)
(3)C海域有上升补偿流,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有利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
充足饵料(2分)
(4)单一声品经济非洲各国历史上大多为欧洲殖民地,工业不发达;多数非洲
国家独立以后,经济长期受外国资本控制,再加上战乱和人口增长过快,影响经济发展
(3分)
29.(10分)
(1)山东半岛春季干旱,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台南地区地处背风地带,气
温高,降水少,纬度低,光照强(4分)
(2)杜绝污染严重的部门迁入;限制高能耗,高资源消耗产业迁入;加强治污配
套设施建设和管理等(3分) ’ ‘
(3)市场更广阔,运输时间缩短,运输量更大,提高果农收入(3分)
30.(10分) ,
(1)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分)
(2)A河比B河流量大,水量稳定。原因:A河流域面积大,且有湖泊调节(4分)
(3)分布在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的地区。(2分)
(4)因为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同纬度的西岸
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2分)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能源问题不仅仅是能源本身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生态保护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如何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示意的是该区域 (一月或七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图中P点与Q点的距离约为 千米,沿线的自然植被以 为主。
(2)P点至Q点的地形剖面与甲、乙两示意图中的哪一幅基本相符?简要说明理由。
(3)该区域所在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外运选择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比较这种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相比的优势。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_863)《酉阳杂俎》云:“高奴县出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燃灯极明。”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廓、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
(5)建国以来,中国大力发展能源建设,石油工业取得了突出成就。请列出中国改革开放前石油工业的巨大成就,并说明其重大历史意义。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指出石油的广泛使用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图
材料三 中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世界排位表:
土地面积 | 耕地面积 | 草地面积 | 森林面积 | 淡水面积 | 45种矿产资源 |
110位 | 126位 | 76位 | 107位 | 55位 | 80位 |
中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利用率 | 每吨煤实 现GDP | 矿产资源 回收率 | 单位产值能耗 | 机动车耗油 | 工业用水 重复利率 |
比发达国家低10% | 世界平均水 平的30% | 比国外先进 水平低20% | 世界平均 水平的两倍 | 比欧洲高25% 比日本高20% | 比国外低 15%—25% |
材料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按照中央要求,2007年节能降耗减排目标仍然是单位GDP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
(7)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经济问题?
(8)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
(9)根据材料四,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说明国家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从1976到1996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体现在:土地利用上:
交通条件上:在1976年只有水运和普通公路,到1986、1996具体变化体现在: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 ___污染、____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种植______ __、_____ __、副食品等生产。
(4)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题: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 三峡库区地质地貌复杂,地表土层贫瘠,保土保水能力极差,生态环境先天脆弱。
多年来,由于这一地区人口暴涨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森林减少,植被下降,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以库区秭归县为例,全县40万亩耕地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高达12万亩;占30%:全县坍塌滑坡多达500多处,干旱、山洪、大风灾害年年都有。
② 三峡移民安置的难点在于农村移民的安置,然而,库区的土地资源却恰恰非常不
利于大农业后靠安置移民。以淹没各类土地达6.6万亩的云阳县为例。云阳县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农耕地少;非耕地多;水田少,旱地多;平地厚地少,坡地薄地多;成片地少,零星地多,另外,三峡工程所淹没的4.82万亩耕地虽然只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8%,但淹没的却多是江河谷地经过上百年开垦出来的良田好地,受淹后库区四周所剩的荒山草坡大多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水源缺乏,交通不便。在八年移民试点中曾在云阳投资1736万元开发土地1.76万亩,但其中多数耕地都因质量很差,又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如水源、交通等),而无法发挥真正的安置效益。由于库区多数地方经济基础薄弱,不仅很少有大型企业,而且现有的中小企业也严重亏损。同时,由于农村移民的生产技能较低,真正能自谋职业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
(1)阅读材料分析三峡库区环境人口容量低的自然方面原因有哪些? (3分)
(2)三峡库区环境人口容量低的社会经济方面原因有哪些?(2分)
(3)该地区农业生产从其投入上看属于__________密集型农业 ,农产品商品率
(填高或低)(2分)
(4)该地区农业普及推广机械化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3分)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