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5288[举报]
(1) 电池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填序号)。此类反应具备的条件是① 反应,② 反应。
A.C(s)+H2O(g)==CO(g)+H2(g):△H>0 |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l)+8H2O(l)△H>0 |
C.CaC2(s)+2 H2O(l)==Ca(OH)2(s)+C2H2(g);△H<0 |
D.CH4(g)+2O2(g)==CO2(g)+2H2O(l):△H<0 |
(3)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将你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图中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电解液,X和Y是两块电极扳,则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4c/c/6tkm72.jpg)
①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饱和食盐水,则电解时检验Y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
②若X、Y分别为石墨和铁,a仍为饱和的NaCI溶液,则电解过程中生成的白色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后,发生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05 mol Cu(OH)2,恰好恢复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mol.
(4)利用工业上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K2SO4溶液。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e1/4/yzdgw.jpg)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填“>”、“<”或“=”)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②图中a、b、c、d分别表示有关溶液的pH,则a、b、c、d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③电解一段时间后,B口与C口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5/20120830/20120830142631285244.png)
(1)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变了
B.c(CO)不变了
C.v正(CO2)=v逆(CO)
D.c(CO2)=c(CO)
(2)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反应。
(3)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若起始时把Fe和CO2放入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CO2的起始浓度为2.0mol/L,某温度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CO的浓度为1.0 mol/L,则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如果改变下列条件,反应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何变化(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①升高温度__________;②再通入CO___________。
(5)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5/20120830/201208301426313003544.png)
A.升温 B.增大CO2浓度 C.使用催化剂
②如果在t3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部分CO,t4~ t5时间段反应处于新平衡状态,请在图上画出t3~ t5的V(逆)变化曲线。
A.C(s)+H2O(g)==CO(g)+H2(g):△H>0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5/20120826/20120826164935937262.png)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5/20120826/20120826164935970262.png)
C.CaC2(s)+2 H2O(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5/20120826/20120826164935984262.png)
D.CH4(g)+2O2(g)==CO2(g)+2H2O(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5/20120826/20120826164935998262.png)
(2) 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依据(I)所选反应设计一个电池。其负极反应为:________。
(3)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将你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图中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电解液,X和Y是两块电极扳,则
①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饱和食盐水,则电解时检验Y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 。
②若X、Y分别为石墨和铁,a仍为饱和的NaCI溶液,则电解过程中生成的白色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③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后,发生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05 mol Cu(OH)2,恰好恢复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mol。
(4)利用工业上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原理,用如下图所示装置电解K2SO4溶液。
① 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___________(填“>”、“<”或“=”)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② 图中a、b、c、d分别表示有关溶液的pH,则a、b、c、d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 ;
③ 电解一段时间后,B口与C口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5/20120827/2012082716061969341435.png)
(1) 电池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填序号)。此类反应具备的条件是① 反应,② 反应。
A.C(s)+H2O(g)==CO(g)+H2(g):△H>0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8H2O(
)△H>0
C.CaC2(s)+2 H2O()==Ca(OH)2(s)+C2H2(g);△H<0
D.CH4(g)+2O2(g)==CO2(g)+2H2O():△H<0
(2) 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依据(I)所选反应设计一个电池。其负极反应为: 。
(3)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将你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图中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电解液,X和Y是两块电极扳,则
①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饱和食盐水,则电解时检验Y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
②若X、Y分别为石墨和铁,a仍为饱和的NaCI溶液,则电解过程中生成的白色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后,发生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05 mol Cu(OH)2,恰好恢复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 mol。高☆考♂资♀源*网
(4)利用工业上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K2SO?4溶液。
① 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填“>”、“<”或“=”)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② 图中a、b、c、d分别表示有关溶液的pH,则a、b、c、d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③ 电解一段时间后,B口与C口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为 .
(2)在元素周期表中,E元素位于第 周期 族.用电子排布式写出E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
(3)元素C与D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是C D(填“>”、“<”或“=”).
(4)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D2(g)?2CD(g)+D2(g)△H>O,反应过程中CD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①依曲线A,反应在3min内D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②若曲线A、B分别表示该反应在某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则此条件是 (填“浓度”、“压强”、“温度”或“催化剂”).
③曲线A、B分别对应的反应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KA KB(填“>”、“<”或“=”)
(5)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E元素单质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过量的E元素单质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烧瓶,塞紧橡皮塞,开始计时.t1时开始加热,在铁屑表面逐渐产生气泡,当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控制反应温度基本不变.甲同学将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粗略地表示为图2.在0~t1时间段,E表面没有气泡生成,说明E在浓硫酸中发生了 ;t1~t2时间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写出开始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http://thumb.zyjl.cn/pic6/res/gzhx/web/STSource/20131031222954700966463/SYS201310312229547009664007_ST/images0.png)
![](http://thumb.zyjl.cn/pic6/res/gzhx/web/STSource/20131031222954700966463/SYS201310312229547009664007_ST/images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