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440[举报]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C 3.B 4.A 5.D 6.A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7.AD 8.D 9.B 10.AC 11.BD 12.C 13.D 14.A 15.BC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6.⑴cd ⑵①硫酸溶液、氢氧化钾溶液 ②1┱4
(除第⑴小题4分外,其余每空2分,共8分)
17.⑴①溶液蓝色恰好褪去所需的时间,吸收前后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
②同时加入少量碘化钾固体,用适量水使之完全溶解 将第一步所得溶液全部转入10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⑵①800 ②抽气速度过快,或装置气密性较差
③将50mL5×10-4mol/L的碘溶液的体积减小为5mL,并将广口瓶改为试管
⑶④ (每空2分,共14分)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18.⑴第三周期、ⅠA族 ⑵①C+4HNO3(浓)CO2↑+4NO2↑+2H2O
②2Na2O2+2CO2=2Na2CO3+O2 ⑶ (每空2分,共8分)
19.⑴①该晶体是分子晶体,各分子间存在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故“可燃冰”熔沸点较低
②890.3 kJ?mol-1
⑵①O2+4e=2 O2? 向负极移动 ②固体碳(或炭粒)
⑶寻找新能源,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等
(每空2分,共12分)
20.⑴H2O2 ⑵acdefgj 合成塔 ⑥ ⑶Fe4S5+8O22Fe2O3+5SO2
(除第⑵小题第2、3空1分外,其余每空2分,共10分)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⑴乙基 C9H12O3 ⑵与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⑶ (每空2分,共8分)
22.⑴加成反应 ⑵⑥ 保护B(或G)分子中的C=C不被氧化
⑶
⑷ HOOCCH2CHClCOOH+3NaOHNaOOCCH=CHCOONa+NaCl+3H2O
2CH3CH2CH2CH2OH+HOOCCH=CHCOOH
CH3(CH2)3OOCCH=CHCOO(CH2)3CH3+2H2O (每空2分,共12分)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⑴CaCO3?MgCO3 (4分)
⑵由于炭粉过量,则白云石分解后的产物与炭粉反应完全,据氧元素守恒知,CaCO3?MgCO3→6CO,则V ==0.73am (4分)
24.⑴设乙烯总量为1mol,第①步反应消耗乙烯为xmol,则第②步产生的CH3COOH为x?75%×80%=0.6x。
由反应③知:=
即:x= 1-x=
故两次投料比为=x:(1-x)=5:3。 (4分)
⑵n(CH2=CH2)==1×106mol
m(CH3COOCH=CH2)=1×106mol××75%×86g/mol=2.42×107g=2.42×104kg(3分)
⑶ 第①步消耗氧气:n(O2)1=n(CH2=CH2)××=n(CH2=CH2)
第②步消耗氧气:n(O2)2=n(CH2=CH2)××75%×=n(CH2=CH2)
第③消耗氧气:n(O2)3=n(CH2=CH2)×=n(CH2=CH2)
n(O2)总=n(CH2=CH2)+n(CH2=CH2)+n(CH2=CH2)=n(CH2=CH2)
n(空气)=5×n(CH2=CH2)=n(CH2=CH2)
故:= (3分)
注:答题中出现的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某食用白醋是由醋酸与纯水配制而成,用中和滴定的方法准确测定其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实验步骤:①配制500mL浓度约为0.1mol·L-1的NaOH溶液;②用KHC8H4O4标准溶液准确测定该NaOH溶液的浓度;③用已知准确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醋酸的浓度。
(1)称量所需的NaOH固体置于大烧杯中,加入5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该配制步骤 (填“可行”或“不可行”),
(2)称量时NaOH在空气中极易吸水,配制所得的NaOH溶液浓度通常比预期 (填“小”或“大”),这是不能直接配制其标准溶液的原因。
(3)查阅白醋包装:醋酸含量约为6g/100mL,换算成物质的浓度约为 mol·L-1,滴定前要先将白醋稀释10倍。稀释白醋时需要的仪器有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 胶头滴管、 。
(4)准确量取稀释后的白醋20.0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30mL蒸馏水,再滴加酚酞指示剂,用上述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 即为终点。
(5)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20.00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1/L,三次实 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 | 25.02 | 24.22 | 24.18 |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B.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未润洗
D.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6)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称量所需的NaOH固体置于大烧杯中,加入5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该配制步骤 (填“可行”或“不可行”),
(2)称量时NaOH在空气中极易吸水,配制所得的NaOH溶液浓度通常比预期 (填“小”或“大”),这是不能直接配制其标准溶液的原因。
(3)查阅白醋包装:醋酸含量约为6g/100mL,换算成物质的浓度约为 mol·L-1,滴定前要先将白醋稀释10倍。稀释白醋时需要的仪器有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 胶头滴管、 。
(4)准确量取稀释后的白醋20.0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30mL蒸馏水,再滴加酚酞指示剂,用上述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 即为终点。
(5)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20.00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1/L,三次实 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 | 25.02 | 24.22 | 24.18 |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B.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未润洗
D.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6)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
(1)为测定某地方的空气中SO2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611/2014061109002058212483.png)
注:气体流速管是用来测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气体的体积的装置
①应用上述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除测定气体流速(单位:cm3?min-1)外,还需要测定______.
②已知:碘单质微溶于水,KI可以增大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请你协助甲同学完成100mL5×10-4mol?L-1碘溶液的配制:
第一步:准确称取1.27g碘单质加入烧杯中,______.
第二步:______.
第三步:从第二步所得溶液中,取出10.00mL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
(2)乙同学拟用如图1简易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准确移取50mL5×10-4mol?L-1的碘溶液,注入如图所示广口瓶中,加2~3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在指定的测定地点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次数(n).
①假设乙同学的测量是准确的,乙同学抽气的次数至少为______次,方可说明该地空气中的SO2含量符合排放标准.
②如果乙同学用该方法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时,所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请你对其可能的原因(假设溶液配制、称量或量取及各种读数均无错误)提出两种合理假设: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需要抽气的次数太多,操作麻烦.与乙讨论后,决定将抽气次数降到100次以下,请你设计合理的改进方案:______.
(1)为测定某地方的空气中SO2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7/62/ebad8535.png)
注:气体流速管是用来测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气体的体积的装置
①应用上述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除测定气体流速(单位:cm3?min-1)外,还需要测定
②已知:碘单质微溶于水,KI可以增大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请你协助甲同学完成100mL 5×10-4mol?L-1碘溶液的配制:
第一步:准确称取1.27g碘单质加入烧杯中,
第二步:
第三步:从第二步所得溶液中,取出10.00mL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
(2)乙同学拟用如图1简易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准确移取50mL 5×10-4 mol?L-1的碘溶液,注入如图所示广口瓶中,加2~3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在指定的测定地点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次数(n).
①假设乙同学的测量是准确的,乙同学抽气的次数至少为
②如果乙同学用该方法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时,所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请你对其可能的原因(假设溶液配制、称量或量取及各种读数均无错误)提出两种合理假设:
③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需要抽气的次数太多,操作麻烦.与乙讨论后,决定将抽气次数降到100次以下,请你设计合理的改进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