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然.引用名句.谚语或典籍中的话组织在自己的语句中时.还可以在内容或形式上作适当改造.而这种活用.往往带有特殊的修辞色彩.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例文1 吉林 考生 作文话题像一叶小舟.负载着心灵在诗海游渡.关于“选择 的名句珍珠.是这般感人至深.璀璨夺目! --题记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国诗人屈原.一生都在为富国强民而探索着.然而怀王昏庸.奸佞当道.屈原的种种努力都因为“忠不被用 而无济于世.是随波逐流.从俗偷生.还是宁为放逐也不苟且?这两句诗如实地表达了屈原毅然决然的人生抉择,坚持我的追求.执著我的所爱.继续我的奋斗.即使为此九死一生也决不后悔!正因为屈原有此伟大的选择.他才能深思高举.正道正行.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英名业绩“与天地比寿.日月齐光 .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大诗人李白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长安3年.不过是供统治者“歌舞升平 .“浅吟低唱 的御用文人.“大济苍生 成泡影.满腹经论无所用.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不为高官而奉迎.不图厚禄而谄媚.在去留.穷达的十字路口上.毅然选择了不“摧眉折腰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其正直.伟岸.潇洒.成就了他那豪放.脱俗.飘逸的伟大品格. 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题为.但远远不止吟咏石灰.作者托物言志.设喻抒怀.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作者理想的追求.人生的选择.于谦少有大志.23岁中第入仕.直至担任兵部尚书之重职.如果他不能握好“选择 这把双刃剑.势必为剑所伤.成为罪恶的俘虏.正因为他有“要留清白在人间 的崇高选择.才能具备“粉骨碎身全不怕 的志节.才能秉持“清风两袖朝天去 的廉洁.才能成为忠勇如岳飞的民族英雄.德高似包拯.海瑞的一代清官.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面对列强入侵.朝廷昏庸.民族危亡.林则徐果断地选择了“虎门销烟 .何以有此决心和行动?这两句诗就是其人生追求.人格理念 .价值取向的具体写照:只要有利于国家民族.我就尽志而为.虽死不辞.怎能因为是祸就躲避.是福就争取呢?或许有人会说:“此诗写于`销烟’之后. 不错.时间上的确如此.但这种伟大的情志早已根植于心胸.融会于血液.成为他人生的准则.行为的指南.并与其联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他人生的伟大与不朽. 简评:本文构思别具一格.在选材上既不讲生动的故事.也不发长篇的议论.而是精选几个自己曾背诵过的名句作解释.谈体会.巧妙引用到文中.屈原选择正直爱国.李白选择高傲豪放.于谦选择清廉执著.林则徐选择忠诚勇敢.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四则材料直接证明了“人生重在选择 . 例文2 山东 考生 栀子花开的时节.空气中有浓郁的花香和泥土的气息.这一夜花开得太纵情.似乎就要“一朝春尽红颜老 .惹得些惜花之人捶胸顿足祈雨降临. 一夜的春风恣肆.一夜酝酿.雨却半滴未降.却将栀子刮得满地枝丫.“零落成泥碾作尘 .当天空透出曙色.那雨却不知回头地打在了窗玻璃上.撕碎了赏花之人怜香惜玉之心. 昨夜雨.今朝下. 却是憔悴损.满地黄花堆积.李商隐诗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多多少少带此韵味吧.人所怜惜爱花的美.倾注了感情的全部.甚或人世的经历.孤独和理想.压抑和激情.坎坷和智慧.劳碌和责任.一路牵绊.人无可自拔地沉溺其间.不可更改地在心头打下了“情结 .任谁也不能动摇.可恨那雨.却不知时节地降临.怎不叫人恨得牙痒痒? 都是雨.昨夜与今朝.白驹过隙.却因着人心深处的“亲疏 .认知全然迥异.感情全然偏颇. 很多时候.人就活在自设的感情樊笼里. 遥想夜泊秦淮的亡国商女.隔江犹唱遗曲.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人.细数秦砖汉瓦.停舟暂相问.却是柯烂斧锈.几度沧桑.他们无一例外地抱着深切的亡国之痛.恨透“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亦会像怨妇悲夫.慈亲哭儿般记起“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居异国的南唐后主李煜.悲切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然而他们.都因着自身感情的囚笼作囚兽之斗.永远没能走出去.他们都沉溺于感情的自定认知而丧失了对生活的追求. 言及此.想到一词.明日黄花. 惊心一颤.唯有摆脱狭隘的情感桎梏.才能发现新的花朵.过去的已淡远. 留着的.仅是可成追忆的惘然. 君不见.那挂满露珠的栀子枝头.重又结出了剔透的芽儿? 简评:这是一篇内容深刻.语言优美的议论性散文.与一般的议论文相比在说理手段上它更具文学色彩.这主要得力于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和大量诗词的运用.从开头“一朝春尽红颜老 到后面陆游.李商隐.李煜等人名句的引用.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形象可感. 例文3 湖北 考生 古人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的感情有很大关系.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滴水珠在诗人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黄花瘦 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前期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恨.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 .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吗?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或对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矿石.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品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逸.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入世旷远.也正是如此.对于同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样.对于其他事物.诗人们也同样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感情却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基点.一个发散源. 千百年后.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则抒发了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他对于“天 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宏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感情亲则对事物爱好.感情疏则对事物厌倦.其实.这本是见仁见智的. 简评:入题的巧妙.众多的名诗名句是本文的突出特色.开篇以杜甫诗句作引子.开门见山提出了“景随情迁的道理 .接着以李清照.王维.张继.李白.苏轼.毛泽东等名人名句为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了情感和意象的关系.最后.水到渠成.揭示了主旨“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 例文4 四川 考生 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来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 多样的思维.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 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 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们在诗词的浩浩海洋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曹孟德“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同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而毛泽东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同是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而毛泽东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同是战争残酷.曹孟德慨叹“千里无鸡鸣 ,而毛泽东则“战地黄花分外香 .你能说.谁人更佳.谁人更出色?不不不.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 前日偶读一文.文中阐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物理系的高才生面对用一个气压计如何测楼高的简单物理问题.坚持用十多种不同于标准答案的方法予以解决.最妙的一种是轻敲守门人的房间.再问:“请问这座楼楼高多少? 哑然失笑之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在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究竟是一个标准答案好呢?还是鼓励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呢? 近日偶看一画展.画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眼中的太阳.有的是红色的太阳.名曰.有的是蓝色的太阳.名日.有的是黑色的太阳.名曰.惊奇之余.我愕然.看着这些稚气未脱的字迹.我惊叹于那无限的想像力. 无限的多样性归根于个性的多样性.在这个崇尚创造的世界里.在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里.它是最最不可忽视的.很难想像.没有创造.我们很可能还生活在茹毛饮血.混沌未开的原始社会.我们很可能还在黑暗中挣扎.我们很可能还在大自然的淫威下不知所措.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人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才! 简评:本文的成功主要得力于恰到好处地引用诗词名句.特别是第二段最为出彩.作者以“送别 .“惜时 .“咏梅 .“黄昏日落 .“战争残酷 为例.将众多诗句相互对照.不仅有力地表现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这一主旨.而且使文章文采斐然.韵味无穷. 妙喻连珠法 比喻是汉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广义的比喻即打比方.它是借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类比.高考作文中要想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更好地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更好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就必须靠形象化的比喻手法.文章中如果用了好的比喻.分数一定也会高出一个等级.如高考作文.一位考生是这样开篇的:“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直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 作者开始连用四个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它一出现.就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好的比喻有哪些作用呢?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419191[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