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19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min开始凝固. (2)盐水的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了.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4182[举报]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B

B

C

A

D

B

A

D

C

D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2分。选对但不全者得1分,错选,不选者不得分) 

题号

13

14

15

16

答案

AC

CD

ACD

BD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题号

答案

得分

17

2

18

2

19

大气压强或大气压

2

20

电流

2

21

60

2

22

0.75

2

23

2

四、作图、实验与探究题(共34分)

24.(2分)。             25.2008(2分)。          26.振动:空气能传播声音(2分)。

24题图

27.10;-2;低(3分)

28.缩小;不能;放大镜(3分)

29.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导体AB在磁场中左右运动;闭合;切割磁感线(4分)

30.(1)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2)(a)与(b);(3)变大(3分)

31.(1)略  (2)2.2,1.44W (3)不合理。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了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因此不能取平均值。(6分)

32.(1)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举得越高的重锤,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1分)

(2)1与4(或3与5)(1分)

(3)重锤的质量与重锤升起高度的乘积相等时,重锤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重锤的质量与重锤升起高度的乘积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1分)

33.串联电路中R1的电阻与R2的电阻之和(R1+R2)等于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跟通过该电路的电流之比(U/I)(2分)

34.方法一  实验步骤:(3分)

1.让小容器漂浮在水槽中的水面上,量出这时水面到槽上沿的距离h1

2.量出将金属块放入小容器中与小容器一起漂浮时水面到槽上沿的距离h2

3.将金属块从小容器中取出用细线系住没入槽内水中,量出这时水面到槽上沿的距离h3。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金属=  (1分)

方法二  实验步骤:

1.让小容器漂浮在水槽中的水面上,量出这时水面的高度h1

2.量出将金属块放入小容器中与小容器一起漂浮时水面的高度h2

3.将金属块从小容器中取出用细线系住没入槽内水中,量出这时水面的高度h3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金属=?(1分)

五、简答与计算题(共16分)

35.(共3分)

答:运动员在跳远时,助跑一段路程后,运动员就具有较大的起跳速度。(1分)

由于惯性,运动员起跳时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1分)

所以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跳远成绩。(1分)

36.(共3分)

解:Q=cmΔt                                               (1分)

=4.2×103J/(kg?℃)×0.5kg×(60-10)℃                     (1分)

=1.05×105J                                               (1分)

37.(共5分)

解:(1)沉箱和36根底梁的总重力:G0=mg=700×103kg×10N/kg=7×106N        (1分)

(2)以四根钢索所提物体为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A

答图

如图乙:当v=1.5×103m3时,P=4×105W

F=gv=1.0×103kg/m3×1.5×103m3×10N/kg=1.5×107N

∵P=Fv          ∴4F==1.6×107N            (1分)

G=4F+F-G0=1.6×107N+1.5×107N-7×106N=2.4×107N

m==2.4×103t                               (1分)

(3)解法一:当古沉船打捞装置的机械效率为90%时,设每根钢索的功率为P′

==……=90%                            (1分)

解得:P′=6.67×105W                                        (1分)

解法二:

(3)当古沉船打捞装置的机械效率为90%时,以四根钢索所提物体为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如右图B

=          (1分)

解得:F′=4.33×106N

则:4F′=G+G0-F′=2.4×107N+7×106N-4.33×106N=2.67×107N

F′=6.67×106N

P′=F′v=6.67×1060.1m/s=6.67×105W                 (1分)

38.(共5分)

解:当开关S1断开、S2和S3闭合时,电路总功率最大,如图1

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时,电路总功率最小,如图2

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时,如图3

图完全正确(1分)

                   图1              图2              图3

(1)由图1、图2和Q2∶Q2′=25∶4可得:

              (1分)

由图2得:                              (1分)

(2)由图2、图3可得:∵            ∴I′=0.6A       (1分)

由图2可得:Q2′=I′2          R2t

R2=……=4Ω

∵R1=1.5R2                                          ∴R1=6Ω

U=I′(R1+R2)= ……=6V                                     (1分)

 

1.如图所示,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温度(℃) 80 84 88 92 96 98 98 96 98 98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在液体
内部
内部
表面
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①在第
18
18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②水的沸点是
98
98
℃.
(3)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9(a)、(b)所示,其中图
a
a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图(C)中水的沸腾图象.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请写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
水的质量太大
水的质量太大
.你解决的办法是
换用小烧杯,减少水的质量
换用小烧杯,减少水的质量

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
(1)应选择
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
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
两个反射面
两个反射面
造成的;
(3)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不能
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4)当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时像的大小将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中的
A
A
 (填序号).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在图的坐标中画出s-t图象.
表一: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4.7 9.7 14.8 19.6
表二: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泡从
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1 10.8 14.4
2cm高的气泡从
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4 6.8 10.2 13.6

(2)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小明认为: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他判断的依据是:
相等时间通过相等的路程(或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相等时间通过相等的路程(或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3)小明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观察数据可知:
(大/小)气泡运动较快.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
用小气泡做实验(用较细玻璃管、用较长玻璃管.)
用小气泡做实验(用较细玻璃管、用较长玻璃管.)

(4)本次实验中,小明还发现,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根据此现象你能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
先变大后变小
先变大后变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小王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地上.小王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1).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和一天浪费的水量,找来了秒表和卷尺.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到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 …”,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1)写出用上述测量量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表达式:
.
v
=
(n-1)h
t
(n-1)h
t

(2)小王测得h=1m,当数到n=20时,秒表的示数t=8.7s,则水滴下落时的平均速度是
2.18
2.18
m/s;
(3)若每滴水的质量是0.25g,则一天浪费水
47.2
47.2
kg;
(4)小王为了进一步找出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和下落高度h的关系,又做了以下实验:找来一块挡板,让水滴滴落到挡板上.改变挡板和水龙头口之间的距离h,并仔细调节水龙头水滴下落的快慢,使得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计时方法仍和上面一样.他从实验中又获得了如下表所示的6组数据(连同上面的一组,共有7组数据).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①把这些数据标在图2坐标系中,并作出相应的图象;
②根据图象说出水滴在空中运动平均速度的平方(
.
v
2与下落高度h的关系
成正比
成正比

次      数 1 2 3 4 5 6
高度h(m) 0.2 0.3 0.4 0.5 0.6 0.8
平均速度(m/s) 0.97 1.19 1.38 1.54 1.68 1.95
平均速度平方(m2/s2 0.94 1.42 1.90 2.37 2.82 3.80
(5)考虑到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这一因素,上面测出的平均速度会有一定的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