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380[举报]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B 2.D 3.C 4.A 5.A 6.B 7.A 8.B 9.C IO.A11.’C 12.C 13.A 14.C 15.B 16.D 17.D 18.A 19.B 20.A
(二)双项选择题(30分)
21.BC 22.AC 23.AB 24.CD 25.AB 26.BC 27.AD 28.AC 29.AB 30.AD
二、综合题(共80分)
31.(18分)答案要点:
(1)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气温最低。(4分)
(2)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普遍增大;北方白昼时间长于南方。(6分)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气温最低(2分)
(3)气温偏低(2分);农业以高寒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昼夜温差大,单产高)。(答对其中2点即给4分)
32.(17分)(1)马来群岛(1分);热带雨林气候(2分);热带季风气候(2分)答案要点:
(2)地表崎岖;多疏松碎屑物;暴雨集中;植被覆盖率低(答对其中三点即给6分)
(3)加强对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答对其中三点即给6分)
33.(18分)答案要点:
(1)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小;工业制成品比重大;工业制成品中机电产品的比重最大(6分) 高新技术产品(2分)
(2)日本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江苏农副产品质优价廉;江苏交通运输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水平高(6分)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农副产品专业化生产基地;打造绿色名优品牌(答对其中二点即给4分)
34.(13分) 答案要点:
(1)长春 十堰(4分)
(2)A、C(3分)
(3)交通、通信、科技、市场、集聚(答对其中三因素即给6分)
35.(14分)答案要点见下表:
比较项目
基本实体的主要差异
甲 国
乙 国
地理位置(1分)
一面临海,地跨两大热量带
三面临海,地跨三大热量带(1分)
国土面积
960万km2
937万km2
地 形
山地多,平地少(1分)
平原面积大(1分)
自然资源(1分)
耕地林地比重小(1分);人均占有量少
(1分)
耕地林地比重大(1分);人均占有量较
大(1分)
人口状况(1分)
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每年净增人口多,
人口科技文化素质较低(2分)
人口数量较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大(2分)
图6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图完成16—18题。
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位于的地理单元是
- A.①—墨累-达令盆地
- B.②—华北平原
- C.③—东欧平原
- D.④—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来源:学科网]
2.造成③地1月均温高于②地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地形因素
- D.植被覆盖率
3.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湖众多,蒸发量大,水汽充足
- B.位于中低纬度地区,热带气旋活跃
- C.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读下图“甲乙两岛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岛国均
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B.临印度洋
C.全年多雨 D.沿岸有暖流
2.与甲国东海岸自然带成因最接近的是
A.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B.秘鲁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带
C.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D.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乙国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原因是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20多个国家发布海啸警报。据此并参照图,完成题。
1.此次地震成因是
A.板块张裂引起 B.位于板块交界附近
C.火山活动引发 D.位于板块内部地区
2.特大地震发生时,正值中国北方沿海盛行
A.西北风、北风 B.东北风、南风 C.西南风、北风 D.东北风、东风
3.特大地震发生后,发布海啸警报的国家均临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4.观测机构修订了本次地震震级,主要是由于震级大小
A.具有不同的划分依据 B.与地震烈度成正比
C.取决于测量位置 D.与地震的测定技术有关
5.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6.下列叙述,说明自然灾害具有链发性特点的是
A.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B.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C.地震引发海啸 D.地震持续时间短
7.日本东部沿海著名的洋流是
A.日本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千岛寒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