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33066[举报]
1. C 2. D 3. C
4.B(人之常情) 5.C (①说明卜式心志淡泊。⑤⑥主语皆为皇上,非直接)
6.C (“但不善于表达”文中无此义)
7.(1)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以死明节(或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钱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诛、死节、输各1分,大意2分。)
(2)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想试着让他治理人民,于是让他担任缑氏县令,缑氏县就安定下来了。(奇、拜、安各1分,大意2分。)
8.(6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滞留异乡,思念家人的愁苦心情。(2分)久别家乡,家书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短暂的梦中相聚,也难慰乡思。“悠悠”两字,写出了一种绵长的愁苦无奈之情。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凄寒的“素秋”引动愁绪,对于毫无慰藉的心灵来讲是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2分)三、四两句移情入景,阶前青苔,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雨中”与“月中”的“阶下青苔与红树”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进一步渲染了难以排遣的“寥落”和“愁”。(2分)
9.(5分)不可换成“对”字,“敌”字更加准确、贴切地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绪。(2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1分)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2分)
10.(6分,每空1分)(四题任选三题)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悠然见南山 飞鸟相与还
(3)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4)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11.BE (5分)
12.(6分)“梦魇”指遭母亲抛弃、失去母爱和温暖的悲伤。(2分)这个“梦魇”表现了“我” 心灵上所受的巨大伤害,为后文决心做一个鳄鱼世界的好母亲做铺垫。(2分)“噩梦”是指人类大肆毁林造田,使丛林里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生命遭受极大威胁的现实。(2分)
13.(6分)第一问,以下三点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1)用动物形象本身的动物性,能更形象地反映出人性中的自私冷酷,如“我”母亲的弃子行为;(2)用动物形象原本不具备的人性,便于突出人性中善的崇高与可贵,如小雪豹怜悯弃食及 “我”的弃子报恩的行为。(3)容易在一个形象中实现人性中善与恶的对比。
第二问:第一人称便于表达主人公更为深刻的内心世界,亲切、真实。(2分)
14.(8分)答案示例:
第一问:“我”的母亲是一个自私冷酷的、没有母爱的母亲,是一条信奉“适者生存”原则的典型的鳄鱼。而“我”则是一位好母亲。虽然弃子的结果一样,但不能将“我”和母亲的做法等同,它们有质的区别:母亲当年放弃“我”,是一种逃脱,是无情;而“我”这次却是因为有一颗巨大的超越家族观念的“爱心”,是一种感恩心理促使“我”忍痛放弃了自己深爱的孩子。(5分)
第二问:小说揭示了爱和幸福的主题。母爱极其珍贵,最为无私和伟大,但在“大我”和“道义”“公理”等特殊情景下也是可以超越的。这篇小说的深刻性就在于从自然动物的角度引发人类对爱和幸福的深层思考。(3分)
(这道题是探究性试题,提倡开放式作答。答案示例给出的只是一种参考形式,因此,评分宜相对宽松,只要言之成理,有探究论证过程即可酌情赋分。)
15.B E (5分)
16.(6分)“走钢丝”是指陈逸飞在社会动乱、家庭受冲击的条件下坚持了自己的绘画道路;(3分)“表演了一些特技和亮相动作”是指其人生和艺术不但没有“被耽误”而且早早成熟起来,其画作还比人高一筹。 (3分)
17.(6分)将艺术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坚持追求。(2)在现实的敲打下促进艺术思考的成熟。(3)在舆论的压力下,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每点2分,计6分)
18.(8分)第一问:坚持、为人、艺术深思、西方文化营养(意思对的其他词也可,但要在文中找出,每点1分,共4分)第二问:开放作答,有理有据即可。(4分)
19.D 20.D
21.(3分)②①④③⑥⑤
22.(6分)①体育成绩取得了巨大的突破。②北京空气质量大大改善。(或:北京环保状况得到了提升。)③普通百姓热情支持北京奥运会。(或:北京市民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答对一点得2分。)
23.(5分)参考示例:
关键词:疲惫 执着 超越
正 文:泪水和着汗水,星光伴着曙光。教室内,我们如饥似渴;书桌旁,我们埋首苦读。题海漫游,身心疲惫……但我相信,执着的付出终将迎来收获的硕果,明天的我终将实现人生的超越。高三,我微笑着与你共同走过……(关键词选用恰当计1分;语言流畅连贯计2分;修辞运用计2分。)
24.按08年辽宁作文评分标准赋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卜式以耕田畜牧为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等到弟弟长大成人,卜式就从家里搬出来,只要了家中畜养的一百多头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给了弟弟。卜式进山牧羊,十多年,羊达到一千多头,买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却尽破他的家产,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弟弟。
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羊,不熟习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人们都听从我卜式,我怎么会被人冤屈!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话告诉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这种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为教化的榜样而扰乱正常的法规,希望陛下不要答应他的请求。”于是皇上很久没有答复卜式的上书,过了几年,才打发他回去。卜式回家后,依旧耕田放牧。过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费很大,仓廪府库都空了,贫民大量迁徙,都仰仗朝廷给养,朝廷没有能力来全部供养。卜式又出资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接济那些迁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报富人助济贫人的名册,皇上记得卜式的姓名,说道:“这原是以前想要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的那个人。”当时,富豪(为了逃税)争相着隐匿家产,唯有卜式想要资助边防费用。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于是召见卜式并拜他为中郎,赐爵为左庶长,田十顷,并布告天下,使他尊贵显荣,用来教化百姓。
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皇上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让你去牧养它们。”一年多后,羊长得肥壮,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卜式说: “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这样: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立即除掉,不让它危害一群。”皇上对他所说的话感到惊奇,想试一试让他治理百姓。封他为缑氏县令,缑氏人都安于他的治理。又调为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绩为最好。皇上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于是)封他做齐王太傅,后来又封为丞相。适逢(南越丞相)吕嘉谋反,卜式上书说,他父子愿意与齐国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决一死战,以尽为臣的节义。皇上认为卜式贤良,下诏说:“如今天下不幸发生了战事,郡县诸侯没有依正直之道奋起的。齐国丞相卜式其行雅正,亲事耕种,不为利益所惑。过去,北方发生了战事,他曾上书要捐献家产帮助官府保卫边疆;现在又首先站出来,虽然没有参加战斗,可以说他的义是从内心里表现出来的。”于是,拜卜式为御史大夫。
评论说:卜式就像鸿雁有威仪的羽翼没有飞起时却被燕雀所轻视一样,其行迹远藏于放牧猪羊的事情上,若不是遇到了好的时机,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