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08854[举报]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CD【解析】中心商务区应布置在通达度较好的大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区,远离工业区,A错;市中心并不是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地带,B错;中心商务区内服务机构集中,故选C、D。
【答案】2.C 【解析】只要抓住“高原”、“空气稀薄,日照强烈”、“牦牛”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答案】3.B【解析】④区远离市巾心,位下河流的下游.交通便利,最可能是工业用地。
【答案】4.C【解析】由图中信息知,该城市人口明显增加,故A错;①为中心城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B错;K滨河带环境优美,适宜建开放式公园,C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①区人口外流显示环境质量下降,显然不是酋选。D错。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B 【解析】图中各点达成交易的概率是,甲:0.4-0.5;乙:0.7-0.8;丙:0.3-0.4;丁:O.5-0.6。
【答案】2.C 【解析】达成交易概率最小的地区,是商业服务不完善的地区,因此新布局的商业中心应位于丙地。
【答案】3.D 4.B【解析】题目给出了两幅图,K地位于河流上游,水源清洁适宜建设自来水厂,从右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S02浓度从烟囱向西方扩散,说明盛行风向是东风,故火电厂宜建在城市西侧。
【答案】6.C D 7.BD 【解析】城市化的速率,阶段I较阶段Ⅱ慢,该国城市人口比重达70%以上,所以可能为发达国家。阶段Ⅱ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化速率也进一步加快。对发达国家来说,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传统工业的发展速度减缓,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研发与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所占比重上升。
【答案】8.CD 9.BC 【解析】从l万人左右的小城镇发展到数百万人口的超级城市的过程中,耐用品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率高于非耐用品及零售业,批发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从无到有,增长的幅度最大。
【答案】10.(1)①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建筑成本低,农业基础好;②气候温暖,适宜人类居住;③靠近河流,水源充足;④临近海洋,海运便利。 (2)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立多中心,分散城市职能;②建立西部生态带,保护水源地和减少风沙侵袭;③建立两轴,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减少交通拥堵;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搬迁污染严重工厂。(3)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人才和知识密集;信息通畅;国际交往频繁。 (4)ABD
【解析】 (1)读世界五大城市群和中国京津冀城市群图,世界大城市群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湿润,交通便利。(2)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应针对城市环境问题逐条考虑。对于城市环境工业和交通污染,应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搬迁污染严重工厂,治理污染;发展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针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绿化,建设生态城市。北京作为特大城市,交通和住房拥挤,应发展卫星城,合理疏散人口,合理规划道路。(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区位因素是人才、信息和交通。(4)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有利于区域的整体规划、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但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取决于人类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而不是城市群一定能解决的问题。
【社会热点】
【答案】(1)统治权力紫禁城中轴线皇权的至高无上(2)绿化未来“田园城市”模式(3)A (4)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城市空间结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等相关知识,以及提取信息、知识迁移的能力。封建社会,服从于统治权力的需要,北京市的所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着紫禁城和中轴线呈对称分布;材料一中指出,北京在城市外围进行生态屏障建设,即增加绿化用地,使环境好转;北京市设立“多中心”,可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分散交通压力和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等。
【实战演练】
【答案】1.B 【解析】武汉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长江和它的最大支流汉江交汇处,故选B项。
【答案】2.B 【解析】武汉市发展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有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资金实力雄厚等。
【答案】3.C【解析】电脑城发展的是知识密集型工业。
【答案】4.D【解析】辉山是农业科学城与农业高新区,适合作农产品深加工中心和研发中心;道义是大学城,适合作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中心;沈北新区要克服目前东北地区工业偏重的不利之处,今后不宜再大力发展煤炭、钢铁等重工业。
【答案】5.C【解析】现代物流交易中心需要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好的城市为依托。A、B、D项都是沈北新区所具有的,但它不在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内。
【答案】6.C【解析】郑州郑东新区属于中部地带,上海浦东新区附近矿产资源少,沈阳沈北新区不位于辽东丘陵地区。
【答案】7.D【解析】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
【答案】8.D【解析】天津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中心城区地价最高,由于经济与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心城区是行政文化区及商贸服务区。
【答案】9.A【解析】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临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面积广大,政策的支持。
【答案】10. (1)A地势平坦开阔,远离高层建筑物;交通发达 (2)H接近科学文化城,环境洁净优美 (3)⑧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不能建在居民区;不宜建在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地带和河流上游 (4)纺织工业和时装 该市可大面积种植棉花,进出口方便;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纺织工业和时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解析】 运用城市规划的有关原理,合理进行城市用地选择,该题综合性较强,同时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机场选择的一般区位要求,A地离城市较远,且地势平坦开阔,有高速公路相连,适合机场选址;高科技工业布局要求接近科技教育发达的地方、便捷的交通以及优美的环境,因此H地符合;化工厂污染严重,应远离城市,而且要考虑城市盛行风向以及河流流向,根据图例以及城市所处位置可以推测该城市可以大力发展纺织工业。
国时,城市化人口比重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
[ ]
A、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B、两国是世界第一、第二人口大国,都是以黄种人为主
C、两国都是农业大国,稻米产量居世界前两位
D、两国第一大城市都是港口城市,且都位于东海岸
济、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
![](http://thumb.zyjl.cn/pic1/upload/papers/g06/20110719/20110719132913001.gi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基地以上海为主要中心,包括南京、杭州、武汉、福州等城市
B.该基地是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基地
C.该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技术力量强、矿产和能源丰富
D.该基地属临海型工业类型,重点发展石油、有色金属、木材加工等部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下面图Ⅰ为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Ⅱ中M、N分别表示该城市1991年和2010年城市用地比重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变化曲线L1、L2、L3分别代表
A.工业 商业 住宅 B.商业 住宅 工业 C.商业 工业 住宅 D.工业 住宅 商业
2. 曲线L3在甲处地段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
①依傍某知名中学 ②临近地铁站 ③靠近过境铁路 ④临近生态公园 ⑤靠近垃圾处理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3.下列关于该城市1991年到2010年用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用地比重变化幅度最小 B.商业和其它用地面积不断增大
C.住宅用地一直是主要用地类型 D.城市用地比重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面图Ⅰ为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Ⅱ中M、N分别表示该城市1991年和2010年城市用地比重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http://thumb.zyjl.cn/pic5/upload/201404/534b285759f7f.png)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变化曲线L1、L2、L3分别代表
- A.工业 商业 住宅
- B.商业 住宅 工业
- C.商业 工业 住宅
- D.工业 住宅 商业
2.曲线L3在甲处地段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
①依傍某知名中学 ②临近地铁站 ③靠近过境铁路 ④临近生态公园 ⑤靠近垃圾处理厂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②④
3.下列关于该城市1991年到2010年用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用地比重变化幅度最小
- B.商业和其它用地面积不断增大
- C.住宅用地一直是主要用地类型
- D.城市用地比重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