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某杂志刊登的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的调查报告中.我们不难觉察出价值观扭曲的征兆.例如:对“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难道大家真的就已经全然忘记了从小就懂得的礼貌吗?--调查报告还为我们提供了几个数据:对于“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 .“竞争可以不择手段 .“过马路闯红灯 .“诚实意味着吃亏 等问题.许多青少年都表示难以评价.有人认为.“`难以评价’就是因为不想简单地赞同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 我不敢苟同这种说法.我认为.青少年选择“难以评价 .表现出他们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这是一种思想上的混乱.根本不是什么个性化.更不是什么多元化.青少年应该有一个健康的.明确的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认识.这样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还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推断出多数青少年思想仍然很健康.很阳光.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说法.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保证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健康的价值观.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为祖国的希望.其实选择“难以评价 也许并不代表着我们的青少年没有良好的价值观.因为我们时常会看到许多成年人过马路闯红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竞争不择手段--而我们的老师和父母教育我们不要这样做.所以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才会在选择中不知所措.--(评点:作者在文章开头紧扣原材料明确地提出了“在是非面前.选择`难以评价’是价值观扭曲的表现 的中心观点后.主体部分作者又针对原材料提供的几种认识进行逐一的反驳.边反驳边立论.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这种构思时时既紧扣原材料.又不是原“料 实录.而是一种灵活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总之.在文章主体部分对原材料处理一定要慎重.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确定是否引用.尤其不要对原材料罗列的现象进行简单地拓展.但运用时要注意:首先.要防止对原材料大段的抄录.要用自己的话来转述.应有加工和创新.其次.运用时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因为原材料大多是多义性的.具体运用可正可反.可大可小.如上述例1就是一则原材料加工运用的典范.再次.运用原材料时.要打开思路.不能就事论事.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旁征博引.不能给人一种内容单薄之感.如上述例2就是立足原材料又有创新的成功范例.最后.运用原材料要处理好与上下文的联系.做好衔接过渡.运用的时机也要恰当.主次关系也要处理好.文章不能刚转入主体.原材料就喧宾夺主.给人一种江郎才尽的平庸感.古人写文章有“凤头 “豹尾 之说.开头与结尾的写作同等重要.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或卒章显旨.或言尽意未穷等作用.然而由于时间仓促.一些考生的考场作文生往往草草收尾.或易放难收.或重复材料.观点打擦边球.或空喊口号.提要求等等.如果在结尾也妙用原材料.回首望月.照应题目或开头.就能增添文章的魅力.先看两则高考满分或优秀作文的结尾处理: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395521[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