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7根据实验数据分析(1)上述一对相对性状.巨胚为 性状.(2)现有两种观点:第―种观点认为母本为胚发育提供营养而决定胚的性状,第二种观点认为胚的基因型决定胚的性状.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上述实验.用遗传图解和文字加以说明.观点: 遗传图解: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354811[举报]

1.D    2.C    3.D    4.A    5.C

6.A    7.D    8.D    9.D    10.B   11.B   12.B   13.A

14.B   15.C   16.B   17.A   18.C   19.AC    20.BC  21.C

22.(1)10.004      (2)0.80           0.25

(3)

www.ks5u.com

23.(1)由

   

24.

www.ks5u.com
 

 

 

 

 

 

 

 

 

 

 

 

 

25.(1)(7分)分析可知,每个粒子通过电场区域的时间极短,远小于电压变化周期0.4s,所以粒子通过电场区域时电场可视作是恒定不变的(1分)

设两板间电压为U1时,带电粒子刚好从极板边缘射出电场,则有(1分)

代入数据解得:U1=100V ………………(1分)

可见:在电压低于100V时,带电粒子才能从两板间射出,电压高于100V时,带电粒子打在极板上,不能从两板间射出。………………(1分)

而粒子的偏移量为………………(1分)

粒子偏移量y与所加偏转电压u成正比,即出射点位置随时间匀速移动。图线如下

www.ks5u.com………………(2分)

(2)(7分)设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OO'的夹角为θ,则速度大小(1分)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1分)

粒子从磁场中飞出的位置与进入磁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s

………………(2分)

代入数据,解得s=0.4m,………………(1分)

可见:s与θ无关,即射出电场的任何一个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入射点与出射点间距离恒为定值。………………(2分)

(3)(6分)粒子飞出电场进入磁场,在磁场中按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粒子飞出电场时的速度方向与OO'的最大夹角为α,

。……(2分)

当粒子从下板边缘飞出电场再进入磁场时,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

=3π×10-6s=9.42×10-6s(2分)

当粒子从上板边缘飞出电场再进入磁场时,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短

=π×10-6s=3.14×10-6s(2分)

 

26.(13分)

(1)、Na+、H+(3分)

(2)(3分,不带单位不扣分)

(3)<;(1分)     NH4++H2ONH3?H2O+H+,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2分)

(4)c(SO42)=c(Na+)>c(NH4+)>c(H+)>c(OH) (3分)

(5)= (1分)

27.(16分,每空2分)

(1)A: K:; 醛基; 

(2)c、i (漏选扣1分,错选不给分)

 

(3)

 

(4)

 

(5)2CH4O(l)+3O2(g)=2CO2(g)+4H2O(l);△H=-64akJ/mol(见错不给分)

28.(15分)

(1)红棕色  Fe(CO)5或者FeC5O5  O=C=O(各2分)
(2)2Cl-2e=C12↑(2分)
(3)Fe2O3+3CO2Fe+3CO2(2分)
(4)2Fe3+Fe=3Fe2(2分)

(5)FeCl3溶液中存在FeCl3+3H2OFe (OH)3+3HCl,加热促进水解,又由于生成的氯化氢气体不断挥发,使水解完全,生成的Fe(OH)3灼烧时发生分解2Fe(OH)3Fe2O3+3H2O,所以得到的是Fe2O3,得不到无水FeCl3(3分)

29.(16分,每空2分)

(1)Ca(OH)2+2SO2=Ca(HSO3)2

(2)SO2溶解度大,且对应的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通入的SO2与石灰水反应快

(3)增加尾气吸收装置;拔掉磨口玻璃塞或转动玻璃塞让凹槽对准小孔;bcdef(漏选3个及以上不给分,错选不给分)

(4)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反应过程中H2SO4被不断消耗,且生成的水逐渐增多,使浓硫酸逐渐变稀,至一定浓度就不再与铜片反应;

③A、D(漏选扣1分,错选不给分)

(注:全卷方程式未配平不给分,若条件或生成物箭头错各扣1分,扣完为止。)

30.(16分)(I)(每空2分)(1)突变和基因重组  人工选择  隔离 

(2)增施农家肥 施用NH4HCO3 等       

(3)可以增大种植的密度,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种内斗争加剧,平均每株玉米占有的阳光、水分、矿质元素等资源少  

(4)①可以充分利用光能;②保证通风良好,提高CO2的含量;③玉米和大豆的根系分布于不同的土层,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土层中的水分和矿质元素;④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遗留在土壤中,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氮量 

(II)(每空1分)(1)突触小泡 扩大突触后膜面积       

(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自身免疫 抗原决定簇  抗原

 

31. (26分)(I)(每空2分)(1)基因A为真核基因,编码区中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不能在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

 

(2)①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密码子决定  ②该植物基因型为AA,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     

(3)aaBB    紫色:蓝色:白色 = 9:3:4     

(4)13和11 DDd和d    

(5)Y   X突变体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而Y突变体由于其模板mRNA多了一个碱基使得第一个氨基酸之后都发生改变

(II)(1)隐性(2分)

(2)观点:第二种观点正确(2分)   

遗传图解:如下图(图解及文字各2分)

文字说明:采用正交和反交,不论为胚发育提供营养的母本是巨胚(gcgc)还是正常胚(GcGc),Fl的基因型为Gcgc都表现为正常胚。说明第二种观点正确。

 

分析回答有关遗传病的问题。

    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利用,下图所示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其中控制图中这三种酶的显性基因分别位于17号、9号、1号染色体上,任何一种酶缺乏均可导致半乳糖代谢障碍,出现半乳糖血症。

 


63.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答全给2分)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半乳糖)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C.如果基因A不表达,基因B、基因C也不表达

D.控制三种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64.  下表是某半乳糖血症患者及其父母与正常人(基因纯合)体内三种酶的活性比较。(任意一对基因杂合都会导致相应的酶活性约为正常人的一半,但可以维持代谢。)

平均活性(μM转换/小时/g细胞,37℃)

酶①

酶②

酶③

正常人(AABBCC)

0.1

4.8

0.32

半乳糖血症患者

0.09

<0.02

0.35

患者的正常父亲

0.05

2.5

0.17

患者的正常母亲

0.06

2.4

0.33

据表分析,写出患者的正常父亲的基因型:_______;若患者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2分)。

65.  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但不知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部分同学采用遗传系谱分析的方法,并统计各代患者的性别比例。根据结果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若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则                                      ;若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相当,则                                            ;若患者全是男性,则                                                       

   

66.  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调查中发现随父母亲年龄的增加,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增大。现诊断出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患儿的基因型是“TTt”,其父基因型是“Tt”,母亲的基因型是“tt”,那么这名患者21三体形成的原因是                         。(2分)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为有效预防该遗传病的发生,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九)(11分)为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学生做了以下实验设计。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67.  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打孔器、注射器、红黄绿40W灯泡各一只、烧杯、富含CO2              稀溶液、菠菜叶

68.  实验目的:                               

69.  实验步骤: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避开大的叶脉)

(2)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重复几次。

(3)将处理过后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此时叶片将全都沉到水底,这是因为                           。

(4)取三只小烧杯,                             。

(5)                                        。

(6)在其它条件                的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

(7)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于表格中。观察指标是                                 

70.  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2分)

71.  可能的结果预测:                                                

结论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设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a.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b.按下表内要求讲行操作;

c.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水浴,保温1h;

d.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e.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A的数值为   ,C处的颜色深浅程度最可能为      (用一定数量的“+”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写出2种即可)。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     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结果颜色最深的试管是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5)兴趣小组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实验。下图坐标中已根据实验结果画出3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请你在坐标中画出2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