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坍圮 如丧考妣B.陨落 连篇累牍C.蛰伏 倚马可待D.钟磬 性命攸关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346824[举报]

1、B(A项“圮”读pǐ,C项“倚”读yǐ,D项“诂”读gǔ)

2、C(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起眼很盛,权势很大。属于贬义词,句中可改为“万众瞩目”。)

3、D(A项,结构混乱,应该为“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B项,“这样变化”中的“这样” 指代不明;C项,“助选资金的主要策划者”搭配不当,应该为“助选资金的主要支出者”)

4、C(语段描写对象为二月兰,自然要对二月兰作说明,可确定首句为③;⑤介绍花型和颜色,紧随③;④紧接⑤强调“没有特异之处”;②表示转折,写二月兰分布广,“以多胜”;①和⑥紧承②简略描写二月兰的生长过程。本题选自季羡林先生散文《二月兰》)

5、A(只能证明古罗马已经有中国丝绸,但不能证明“已经融入了百姓生活”。从下文可知,丝绸在古罗马穿用基本在贵族)

6、D(原文是“在屋大维?奥古斯都执政时实现了“从海上和中国直接通商”,而不是“屋大维?奥古斯都发现了印度洋航路”)

7、D(A项,“导致了古罗马的繁荣”在原文没有依据;B项,“安息国也就主动打通了陆路交通”在原文没有依据;C项,。“没有任何变化”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8、B(众:一般。“众人”指一般人)

9、D(A项分别表明“志节刚果”和“贤”“孝弟”;B项都表明“志节刚果”;C项分别表明“志节刚果”和“不求仕进”)

10、B(王安石并没有称赞主人公文章写得好,原文的意思只是称赞他的贤能)

11、(1)跟他一起居住的人很少有人见到他,不是他认为好的人,即使登门造访,他也不接见,即使离他很近的人,他也不与他们交往。

(2)看待那些权贵和善于做官的人,他内心里就像对待奴隶一样看待他们,因此无法跟他交往的人,就都一起排挤诋毁他。(“罕”“善”“邻”“通”各1分,语意通畅1分)

12、(1)“逆”是迎接之意,“私”是偏爱之意。(2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主人的亲昵之状,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上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一是忧国之情。伸出南宋,国运衰微,胜景难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的痛郁结心头。(2分)

13、(1)同是天涯沦落人 谪居卧病浔阳城 终岁不闻丝竹声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寻常巷陌

14、①恬淡悠适的生活(2分) ②耕读传家的传统(2分) ③朴素和谐的环境(诗情画意的环境)(2分)

15、(1)这句话旨在赞美婺源的乡村充满了诗情画意,这里的建筑古朴典雅,环境清新幽静。

(3分)(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婺源乡村古朴、典雅、和谐的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喜爱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

16、(1)表现了作者对环境优美、人才辈出的婺源乡村的赞美。(3分)

(2)主要是引出下文对婺源乡村风光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上婺源人才荟萃的介绍,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深化了主旨。(3分)

17、既有对昔日婺源辉煌的赞叹(2分),也有对当今乡土文化衰落的伤感和无奈(2分)。(意思对即可)

18、①因为我非常渴望那7000英镑的冠军奖金(2分)②大家对这位伟大母亲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祝福。(2分)

19、答案示例:①几朵花甚或一朵花的颜色固然不能打扮春天,可是它至少也给这料峭寒风里的行人带来了一点希望,一点鼓舞。②几双手甚或一双手固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可是它至少也给那些处于困境当中的人们送去了一份关怀,一份温馨。(5分)

20、(1)电视台要对某企业领导进行采访,搬来了经常用做道具的书柜。(意思对即可,3分)(2)有些人不学无术却喜欢附庸风雅,装腔作势,不懂装懂,而媒体弄虚作假的做法也助长了这种歪风邪气。(意思对即可,3分)

21、写作导引:从“一个人改变了”到“一些人就可能会跟着改变”,再到“世界就可能会改变”,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然,不能因为文字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对)而将主题仅仅局限于好人好事和社会风气的改变,无论个人的努力,国家的变革,还是人类历史的进步,都是一个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相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南美洲一只蝴蝶闪动翅膀,就可以引发太平洋上的一场飓风。一个名人成功是几十年的坚持;相反,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也是因为他在几十年间将时间一点一点地浪费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侔的字叫“少述”,他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吴兴人。他的父亲叫孙及,做官做到了尚书都官员外郎。父亲去世时,孙侔才四岁,他就跟着母亲到扬州安家,由母亲来教育他。孙侔虽然年纪尚幼,但已经能够为自己是个孤儿而感到哀伤,并在悲痛的情形下努力学习,七岁时,他就能写文章了。等到稍微长大以后,他在读书的时候就能够理解圣人的深刻用意了,还写了很多文章。庆历、皇钓年间,他与临川人王安石、南风人曾巩一起在江淮一带出了名。王安石曾经在自己的书序中这样写道:淮南有个贤能的人,叫孙少述,我幸而和他交往并交了朋友。孙侔性情刚直,品行高洁,他很少称颂或赞扬他人,为人不苟言笑。跟他住在一处的人很少见到他,他认为不好的那些人,登门拜访他他也不见,即使离他很近的人,他也不会跟这些人交往。他曾经在文章中关于如何作文发过一段议论,他认为:“写文章,关键在于气。君子的气直,而一般人的气比较随意。一个人自身行为端正,写出的文章就必然能行之于世;反之,行为不端正,他的言论就不会被世人接受。”正因为如此,孙侔的诗歌显得严肃刚劲,简约古朴,自成一格,就像他为人处世一样。

孙侔曾经考过进士,但没有考中,而母亲生病将要去世,没看到孙侔做官,感到非常遗憾。孙侔呜咽着跪在母亲床前,他发誓终身不再求仕做官。母亲去世后,他将母亲埋葬在苏州的阳山上,还在坟墓旁盖房安居,一直到守丧结束。过了很久,亲戚朋友劝他重新考取进士,但他一概不听。

孙侔性情刚毅果断,从来没有过矫情过激或奇特诡谲的行为,但他的气质外貌足以打动别人,所到之地,满座的人都因他而恭敬严肃起来。他看待权贵和那些会做官的人,内心就像对待奴隶一样看待他们,因此那些跟他没有交往的人都一起排挤他诋毁他。孙侔听到这些事情,就更加谨慎地保持自己的节操,并未因此而有所屈服和改变。

前任丞相晏殊对他的才能赞赏有加,知制诰唐询、刘敞、钱公辅对他尤其尊重,并以礼相待。嘉佑年间,刘敞镇守苏州时,表彰过他的孝行,赐粮食丝绸给他,还向朝廷推荐他,认为他:“履行道义而坚持操守,身处贫贱而身心安泰。”刘敞主政扬州期间,讨论他的贤能,认为他能孝敬父母友爱兄长,并认为他“与朝廷官员相比,是吕公著、王安石一类的人才”。朝廷曾下诏任命他为试秘书郎、扬州州学教授。孙侔先后推辞了五次,最终没有赴任。刘敞镇守永兴县期间,曾上奏朝廷,让孙侔在安抚司任职,他也因为生病而推辞掉了。宋英宗即位,知制诰沈遘、王陶也曾推荐孙侔和汝阴人王回、常秩三人,他又没有赴任。熙宁三年,翰林学士韩维再次推荐他,让他做常州团练推官,他又没有接受任命。

孙侔当初没有考中进士,后来陷于困厄之境,没有安身之处。再后来,天章阁待制王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世人都称赞王鼎能够尊重贤能之人。孙侔家里很贫困,自己带头奉行节约之道,家人也受到他的感化,妻子儿女只是吃些简单的蔬菜而已,但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却和和睦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