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340888[举报]
一、选择题(共70分)
![]()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六小题,80分。
31.(17分) (1)地形以平原为主(2分),地势西南高东北低(2分)。 (2)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每点2分,答其中两点即可) (3)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2分)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2分)。 (4)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2分,任答两点即可);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3分)
32、(18分)(1)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分异)(1分)、从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分异)(1分)。 (2)甲地:常年盛行东南信风,处于大分水蛉的迎风坡,终年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全年多雨;(3分)丙地:常年盛行西风,处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沿岸有寒流影响,全年少雨(3分) (3)气候温和,草质优良;(2分)地广人稀,地租低廉;(2分)临近港口,交通便利。(2分) (4)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2分);AB(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全对得2分)
33、(18分)(1)夏季(1分)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注入湖泊的径流量大。(2分) (2)AE(选两项正确得3分,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3)临河、沿铁路分布;(2分)该区气候干旱,临河分布水源有保证(2分),沿铁路分布交通便利(2分)。 (4)L1(上游)河段径流量b大于a,原因可能是由于气候变暖冰雪融化量增加(2分);L2(中游)河段径流量b小于a,原因是由于人口增多,农业(果蔬种植被)等经济活动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多(2分);L3(下游)b出现断流,原因是中游地区用水量大,导致河流流量急剧下降(2分)。
34、(17分) (1)节能减排(2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2分)。 (2)减少了运输压力;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了能源的多样化;增,/Jilt’就业机会;有利于环境保护(4分,每点1分,答其中四点) (3)差别:吉林单位GDP能耗高而电耗低,广东单位GDP电耗高而能耗低(2分)。 原因:吉林常规能源充足,能源消耗以当地煤炭、石油为主;而广东常规能源非常短缺,能源消耗依靠电力调入。(4分) (4)ABE(选一项不得分,选二项且正确得1分,全对得3分)
35、(10分) (1)B、D(1分,选一项或多选、错选均得分)、平原(1分) (2)B、c、D(1分,选一项不得分,选二项或三项且正确得分)、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1分)、D(1分) (3)A、c、D(1分,选一项不得分,选二项或三项且正确得分)、c(1分)、D(1分)、A(1分)(4)D(1分)
36、(10分) (1)12、7(2分) (2)ABD(选一或两项且正确得1分,三项全对得3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1分) 原因:SO2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排放(主城区和其他工业污染源少)(1分)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共3分,答其中三项即可)
37、(10分)(1)天坛故宫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4分) (2)保护旅游资源(或文物古迹)(2分) (3)时间经济(2分)经济发达(2分)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读图15“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资料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以煤炭为主),但能源贫乏,需从外区调入。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电、煤炭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能源的需求量较小。
“西电东送”就是把西南、西北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向东部地区送电的工程。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西电东送”改变了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充裕、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
(1)试从调出调入区能源状况、经济发展和水能特点,分析说明 “西电东送” (南线)的原因。
(2)“西电东送”(南线)对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交通运输改善 B.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C.生态环境改善 D.财政收入减少
(3)分析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
(4)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指出,要以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为主体,构筑环首都城市群。《规划》明确,要坚持吸纳承接、融合提升、重点推进、统筹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首都职能转型的机遇,积极整合环首都地区城镇资源,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把培育和打造新区、县城扩容升级作为对接首都的切入点,着力构筑环首都城市群(如图7所示)。据此回答12~14题。
图7 环京新城位置示意
【小题1】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最突出优势是 ( )
A.国家政治中心、政策优势明显 |
B.全国交通枢纽,信息通达度高 |
C.全国经济中心,建设资金充足 |
D.全国文化中心,环境舒适度高 |
A.城镇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
B.城镇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
C.工业和城镇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必要的生产资料 |
D.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占用大量土地,能有效提高农业土地的利用率 |
A.地形、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 |
B.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 |
C.与北京市的经济互补性强 |
D.位置优越,原有产业基础薄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