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尾处“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和“大家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少.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一)大学生怎样离校大学生离校时的一幕幕生死离别.内心难免有些凄凉.于吾心有戚戚焉.于是决定去走近我们的这些师兄师姐们. 迈进毕业生宿舍.看到毕业生宿舍的肮脏混乱.许多人可能会感到震惊.更甚者一些人可能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产生怀疑.不错.做事应该善始善终.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里平均素质比较高.文化修养比较深厚的一个群体.从经验看.大学生在公众生活中经常扮演的也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角色.比如.每年暑假的时候.许多院校都组织社会实践团.从一些新闻媒体中.相信大家也都了解.大学生们走入中国社会的底层.既给普通百姓带去了鲜活的文化知识.大学生自己也从社会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这些大学生的到来.不光帮我们科学地种植.还送来了许多书帮我们增长知识.真希望他们能经常下乡. 这是来自调查百姓的最多的回答.再比如.每当城市里举行大型活动时.大学生总会踊跃充当志愿者.所以.仅仅是因为大学生在毕业时候扔了点儿破烂.或是因为极少数人破坏了公物.就判定当代大学生素质不过关.那是太过轻率了.而且.据调查.现在这种现象已有所改善.经了解.大学生毕业宿舍凌乱.并不是近来才出现的现象.知情人知道.那几乎是一年一度芳草绿的.在情况比较严重的年头里.毕业生宿舍的墙壁上写满了各种书法.地上扔满了垃圾.能拆的东西都拆掉.真堪称满目狼藉.后来.各院校纷纷出台管理政策措施.包括暂时性扣发毕业证等等.情况才有所好转.但并没有什么根本性变化.要说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大学生不懂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那倒不见得.更不能把这看作大学生的本质大暴露.正确的做法是抛开简单的谴责.从毕业生的毕业心态上寻找根源. 据调查的大多数大学生毕业生反映.因为最后阶段比较忙.比如找工作.还有实习.再者因为一起生活过四年的舍友马上就要各奔东西时的凄凉心情才导致了我们所看到的那一幕.是的.四年大学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弥足珍贵的日子.一旦毕业.那种割舍不掉的乡愁会占据毕业生的脑海.种种复杂的情绪会油然而生.如果这个时候学校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就极容易让毕业生产生被遗弃的错觉.遗憾的是.一些大学在临近毕业的当口对待即将离校的学生往往是一副温情不再的样子.动辄以扣发相要挟.限期的布告张贴的到处都是.至于毕业典礼.早已是几十年一贯制.无非是领导讲话学生听.缺乏参与互动.很难让人产生庄重和自豪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形下.毕业生的情绪找不到适当的宣泄途径.再加上一些技术方面的原因.比如缺乏合适的垃圾清扫工具.离校日程安排紧张.就容易导致一屋不扫的结果.不过现在各院校已经试图一改旧颜.据98级我们的师哥师姐讲.我们院的毕业典礼互动性强.如果你去看一下.你甚至分出那个老师.那个又是同学.而且我们药学院通知离校日期提前.给了毕业生们足够的时间来安排事情.大学生学成离校应该是一个很温馨.很庄重的过程.应该组织一些仪式性的活动让毕业生参与.应该给它们提供正确的表达渠道.比如.毕业典礼应该富有时代气息.毕竟大学生是最富有时代性.最富有生气的.因而他们渴望与他们同步进行性的毕业典礼.毕业证的发放也应该更有表彰性.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应该更畅通等.这些都是他们的强烈呼声.当然还可以给毕业生提供公共留言本.让学生留下最想说的话.这在我们药学院早有例子.总之.就是要让毕业生产生精神上的归宿感.要让他们感到.即使毕业了.学校仍是自己的家.学校的一草一木仍然需要自己去爱护.这样.相信我们那些可敬的大学毕业生会让那些曾怀疑它们大学生的素质的人们感慨一番的:善始善终.确确实实也! 如果学校方面和毕业生方面做到以上这一切.一屋不扫的怪圈被打破的日子将为时不远了. 作为我本人.真心希望所有大学生切切实实善始善终.因为我们是国家的栋梁.是整个民族素质的体现者.我希望当我们跨出校门的时候.不会有师弟师妹为我们的终而产生疑问.我们应该给他们的是做出好的榜样.典范.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33837[举报]

1、B   2、D   3、C   4、A    5、D(私:个人的)

6、C(因:介词,“趁机”/动词,“沿袭”。A、以:介词,表原因。B、乃:连词,于是。D、而:连词,并且)    7、D

8、①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数众”(1分),第二分句主语补上(乐恢)(1分),大意1分。②古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 “容身”(1分),第二分句前的主谓补上“您”(1分),大意(1分)。③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亲事(“即位”“执政”1分,除“赐位”“提拔”(1分),大意(1分)。

9.BE

10. 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1.从下面两组中选择一组作答(每空1分,共6分)

(1)A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C 多于田亩之农夫;多于市人之言语。

(2)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B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C  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

12、AC(A项主要是从侧面表现“她”的友善和耐心;C项中“坚持带病为大家服务”有误)

13、衬托(1分)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典雅的气质(2分)

14、三个场景: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从人群中主动挤出来,等下一趟;“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被某些人称着精神病人。

15、对比反衬鲜明(1分),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治疗。

16、用对比手法(1分)表现了世俗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3分);只要举例妥当,语言流畅有条理,且言之有理就可(9分)

17.BD(B项,从文章看,大学生毕业时的不文明现象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且已经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是一个需要找原因,及时解决的问题;D项,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对学生心理关怀不够只是其中一方面,不能说是根本原因。)

18.“一屋不扫”指大学生毕业时所做出的一系列不理智的行为(2分)。包括乱扔垃圾,破坏公物,乱涂乱画等不正当的发泄行为(1分)。

19.答案:

1)校方工作要到位,充分照顾学生心理,应给毕业生以温情之感,而不应以高压对待。

2)离校日期应安排合理,让毕业生有充足时间准备。

3)组织丰富的活动,开通沟通渠道,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让毕业生有归宿感。

20.答案不唯一,只要在话题的范围内,有自己的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语句流畅即可。重点看其思维深度。

21、C[A.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临的敌人。B.叶公好龙,比喻名义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D.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此三项皆使用不当。C.反躬自问,反过来问问自己。]

22、[答案] D
    [讲解]A项“培养失足青年”不合情理。B项“能否”是两面性,而“加速训练并造就……”是一面性的,句子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应改为“要采集50万朵花的花粉”。

23、书法、意象、体味、神髓 

24、略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史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